
1.
只要遇到有人问我对红楼梦有什么看法的时候,我就会立马跪在地上说:“我像是读得懂红楼梦的人么?!”
其实也不是玩笑。
中学的时候读红楼梦,读到[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读不下去了。
是真读不懂。
这种不懂是觉得自己修行不够,就像一个还在蹒跚学步的小孩在看田径比赛。
现在看红楼呢?还是不懂,所以人民出版社的《红楼梦》我一直放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用来提醒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就像听曾仕强讲易经,他建议5,60岁的时候再来研究易经比较好。那时候你该经历的你已经经历,该追求的也已经追求,那时候易经对你来说就好理解了。
2.
高中的时候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什么魔幻主义色彩,而是里面关于性的奇妙的描写。很过年一提起这本书,就说,那简直就是一本黄色小说嘛!
马尔克斯去世的那天,我才想起来,我曾经读过他的书,于是翻出来再读了一遍。
咦,当年让我手心出汗的场景,发现在书中原来只有那么几句话而已。而重读之后,我才发现王小波、莫言,余华他们有些小说都属于这类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比如《生死疲劳》,比如《七天》。
阅读就像旅行,书就像清空的太阳,像草原上的风,山林中的雨雾··· ···你见过这世间的风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眼前看到的风景对你的吸引力。
3.
卡森.麦卡勒斯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写两个哑巴的分别:
辛格从窗外望着他,双手最后一次绝望地与伙伴交谈。可是安东尼帕罗斯忙着检查午餐盒的各项食品,一时间顾不上辛格。车子从路边开动的刹那,他把脸转向辛格,他的笑容平静而遥远——仿佛他们早已相隔万里。
什么样的笑容是“平静而遥远”呢?
我一直不懂这个形容,直到前几天心爱的姑娘和我提出分手。
我相恋3年,准备结婚,因为房子的时候弄得心力交瘁。
她坐在我面前,笑着问我“你在乎过我么?”
我看着那张熟悉的美丽的脸,我感受到她的笑容平静而遥远。
我忽然明白了。
4.
@ 徐沪生是我们写作社群的小伙伴,但已经是出过两本畅销书的作者了。
处于支持,我买了几本,但是一直没看。
潜意识里面总觉得这些成功励志类的鸡汤书籍,并不适合我来看。
一天下午我整理自己的书柜,翻开了他的那本《少年啊,前路漫漫》,心想着,送人之前,起码得知道这本书写了些什么吧?然后一看就没有停下来,连整理书房都忘记了。
原来有些事情,不是说你工作了很多年你就明白了。
有人年纪比你小,但是却很早就思考过这些问题,而你却没有。
所以,@秋叶老师在网易云课堂上的职场技能修炼课,知识管理的大神@萧秋水老师也在学。有些技能你以为你工作很多年就掌握了么?其实并没有!
学习的时候,把自己当做一个初学者。带着初学者的心态去阅读,你会发现原来你觉得不会有收获的书,却往往给你一些新的启示:为什么他这样写会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为什么道理你也懂,但是你却写不出来。
5.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描述的那种新中国初期那段农村孩子求学上进的生活状态,我没有经历,所以大学那会看《平凡的世界》总觉得不能进入作者设定的场景和剧情。
毕业后,一个人带着自己仅有的两箱书和老爸给的1000块钱,从湖南到江苏,在火车的过道里19个小时。
从那一年开始了近10年的漂泊。
“混不好我不回来!” 临走我冲着车窗外的父亲喊。
此后每个月1500,在第一家公司干了3年——3年没有回家,因为买不起火车票。
而直到生活稍微有点起色,能够一个人从容在城市里生活之后,我才重新翻开《平凡的世界》。
我才能切身体会,作者表达的那种对命运的抗争,对生活强烈的希望和面对现状无处可逃的自卑。
6.
所以一本书如果不适合你,其实没关系,把它放回书架吧。
如果这本书的生命已经有10年,那你可以放心搁置着,几年后这本书你还是可以再次翻开的。
而这种跨越时空的阅读中,你会发现在和从前的自己进行沟通,你会明白成长带给自己的领悟。
有一天和一个小伙子聊到《平凡的世界》,他问我:“六哥,你觉得最后少平和他的寡妇嫂子在一起了么?”
“不知道啊,但是他一定会平凡的幸福的活下去的。”
网友评论
六哥啊,我刷了几天你的文章,刷到这里心动了,这是一篇有温度的文章,仿佛大海漫过了沙滩,以前好多文章都好好好干货,看完就是,记记记,然后就根据文中所提内容,去搜搜搜。
当然,看完你简书上大部分文章后,受益匪浅,也在一步步践行,从零开始学习。我以前只看纯文学类书籍,我实在不明白这些知识管理,时间管理,沟通表达,这种干货类书籍有什么好看的,我甚至觉得它们就是书籍中的另类,不配为书,这都是我早些年的极端幼稚想法,现在想来甚是可笑。
以前阅读只求了精神舒适,满脑充斥着文学大梦,却没有正确方法去践行,也没有良好的自控力去克制,很多尝试往往无疾而终。慢慢地,到了大学即将过完,恍然回首,却发现自己确实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技能,开始慌了,没有安身立命的本事,诗和远方都是空谈,即便出发,也走不远,走不长。
直到遇见了简书,再遇见你,我感觉我又打开了我世界的一扇大门,我开始以一个务实者的身份,思考我的生活,我的梦想。
我从你身上学到的不光是知识,那些干货的分享,这只是最最基础的,你成长的过程让我惊叹不已,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你自身的经历,细微的讲解,又让我觉得亲近,这种亲近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我们才相信自身有能够突破的可能性,因为有模仿的可能性。
看了太多的大师们的文学大作,让我对文学充满热情和想象,曾经一度认为我只要读,读足够多的书,我就能够下笔如有神。是的,以前的我,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我以为,我觉得,我认为,然而我在那时是一个很差劲的我,所以,理所当然的,我永远不会有什么大的提高和突破,因为我始终停留在自我圈里。总以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却没有用世界的角度看自己。所以,一直没有认清自己。
你身上的知识还不是我们要学习的主要,你学知识的态度和决心才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和学习的啊。
啰嗦了半天,这也是我第一次给小六哥留言,当然非常希望小六哥可以看见。
最后,真的很感谢你,我大千世界的陌生朋友。希望有朝一日我能与你一起喝茶。
2016.9.28
现在,才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啊
Shang
zuixihuan d zuozhe
阅读就像旅行,书就像清空的太阳,像草原上的风,山林中的雨雾··· ···你见过这世间的风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眼前看到的风景对你的吸引力。
2.《少年啊,前路漫漫》看完后,确实是这种感觉:
原来有些事情,不是说你工作了很多年你就明白了。有人年纪比你成熟,很早就思考过这些问题,而你却没有。
3.“处于支持,我买了几本,但是一直没看”中的“处于"应改为“出于”。
4.看书就是学会沟通,只是变成了自己沟通,自己思考而已了!成长的一路,未知的太多太多,不懂的书,以后再看,是在未来与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但是个人觉得,先看也没什么,哪怕你不懂,因为看了之后你终究多少会有所领悟,等将来碰到了一模一样的事情,你便知道该怎么做了。这就是深入浅出!当然咯,第一次阅读不懂的书,你看个大概就可以了,可等你以后再看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学着思考反思自己,这样会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