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给乐宝倒洗脚水时,他已经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将袖子和裤腿卷起来,只等我的热水了。
我将盆放在他的脚下,说了句“自己洗好了叫爸爸,让爸爸抱你上床”,便转身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一旁的宝爸和奶奶顿时急了,大声说道:“不行!不能让他自己洗,他会把盆里的水洒的满地都是的。”
乐宝坚持要自己洗,跟宝爸僵持了一会儿,宝爸便妥协了,坐在一旁看他自己洗脚。
乐宝洗好后,将两只脚搭在盆边上,轻轻地叫了声“爸爸”,示意他已经洗好了。宝爸便将他抱上了床。没有宝爸和奶奶所担心的水全部洒到地上的状况发生。
事后,我告诉宝爸,你犯了自以为是的经验主义错误,不相信孩子是教育中的大忌。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给他更多的助力,而非成为他的绊脚石。
很多家长就是出于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所以会替孩子代劳一切孩子原本可以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喂孩子吃饭,帮他们穿衣服裤子,替他们收拾书包,送他们上下学。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提到过一个关于亲子信任的案例。
作者好友上三年级的儿子因为某种原因错过了学校的期中考试。为了让儿子补上考试,这个妈妈就到学校找来各科试卷,回家让孩子自行考试。
男孩的妈妈犹豫了好久,是监督他考试,还是让他自觉完成考试呢?最后妈妈选择了信任儿子,由他自己完成考试全过程。
儿子做的非常棒,既没有作弊,也没有超时,时间一到便主动收起了试卷。
其实,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一般出自三种原因,第一是父母孩子对能力的不认可;第二是父母的内心太“阴暗”,“阴暗”的眼光如何能看到阳光明媚的一面;第三是父母控制欲太强,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以为替孩子做的多了,便会增进亲子关系,孩子也能从中得以学习。
信任是基于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家长总是不信任孩子,或者为孩子代劳太多,会在潜意识里告诉孩子,你的能力不行。由此也过多的剥夺了孩子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孩子都是敏感而又敏锐的,当你说话的口气里掺杂了不信任的成分,孩子就会感受到内心受到了伤害。
比如,“我不在你有没有好好练琴?是不是又胡乱应付一气呢?”
“作业写完了没有?写完拿来我检查。”
“看你连个地都扫不干净,还能干什么?”
“这么点小事都解决不了,还要我帮你?”
一旦我们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长,孩子便会回报给你“不负众望”的敏感、自卑、多疑、胆怯、讨好、盲目顺从甚至反叛等。
有些家长心里明白对孩子信任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信任方面的不足,可是当落实到实际行动时,这种信任却是掺了水分的。就是打心眼里还是持怀疑态度,但表面上却装作我很信任你,用信任的口气与孩子对话。
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你远远低估了孩子的聪慧和敏锐。他们可以一眼看穿你的伪信任,他们的行为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所以,要发自内心的去信任孩子,哪怕他们做得不够好,甚至因此而犯错,也允许他们把这当作一次学习的最好机会。
自信的孩子,才是成长中最成功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