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衣锦:华贵的衣服。
尚絅:罩在外面的普通袍子。
的然:鲜明,显著。
译文: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普通的罩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太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不令个厌烦,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②《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译文: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显露出来。”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③《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译文: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不起心动念,随在恭敬的状态,就是用不着讲话,也会获得诚信。
④《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经》说:“内心没有妄想与杂念,内心随时清净丶光明,沒有纷争与矛盾。”所以,君子不用鼓励,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自有威严,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⑤《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经》说,“不章显,要自己修正自己的德行,各方面都把他当成一个模范、典型。”所以,君子的这种“至诚"的境界就能使天下太平。
⑥《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大声去说法、教化、演讲。”孔子说:“用大声说教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⑦《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