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中庸》第33章(完)

作者: c8fd2c476ea9 | 来源:发表于2019-05-09 18:12 被阅读3次

①《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衣锦:华贵的衣服。

尚絅:罩在外面的普通袍子。

的然:鲜明,显著。

译文: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普通的罩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太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不令个厌烦,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②《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译文: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显露出来。”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③《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译文: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不起心动念,随在恭敬的状态,就是用不着讲话,也会获得诚信。

④《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经》说:“内心没有妄想与杂念,内心随时清净丶光明,沒有纷争与矛盾。”所以,君子不用鼓励,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自有威严,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⑤《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经》说,“不章显,要自己修正自己的德行,各方面都把他当成一个模范、典型。”所以,君子的这种“至诚"的境界就能使天下太平。

⑥《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大声去说法、教化、演讲。”孔子说:“用大声说教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⑦《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完)

相关文章

  • 晨读《中庸》第33章(完)

    ①《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厌,简而文...

  • 晨读《中庸》第18章

    【子曰,①“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②“武王缵zhan3太王、王季、文王之绪...

  • 晨读《中庸》第19章

    【①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②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

  • 晨读《中庸》第15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 晨读《中庸》第16章

    【①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②“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 晨读《中庸》第17章

    【子曰,①“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xiang3)之,子孙保之。”②“故大德,必得...

  • 晨读《中庸》第27章

    ①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②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 晨读《中庸》第21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释译: “诚”:我们在上文已经说过了,专一专精达到了极点,豁...

  • 晨读《中庸》第22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

  • 晨读《中庸》第23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释译: 前一章讲的顿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中庸》第33章(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eg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