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小贴士大学大学大学读书
明明看了很多书,为什么很快就忘了?

明明看了很多书,为什么很快就忘了?

作者: 谷子里膳坊 | 来源:发表于2016-09-13 18:59 被阅读4832次

我读的书很杂,心理学、企业管理、产品经理、经济学、技术类应有尽有。也关注了很多微信公众号,进行碎片化阅读,比如:罗辑思维、插座学员、馒头商学院、十点读书。

我们读书的心态就好像是一个贪心的胃,想什么好吃的都吃一遍,却消化不了。看得书越多,感觉脑袋越凌乱。今天看这本书觉得有道理,明天看那本也觉得有道理,就是没有自己的道理。

这是为啥呢?

贪心的胃

一、明确读书的动机

”读书“在我们印象中是个十分值得标榜的事情,我读的书多,就有优越感,足矣碾压众人。但是,我们读书经常没有目的性。

我买的很多书,并不是因为自己想看而买,大多是因为在某些文章中看到自己喜欢的大牛推荐,感觉物超所值,自己也必须买来读一读。有一种自己读了也能成为大牛的幻觉,其实并不能。

读书没有动机,看了也就看了,看完后日子照常过,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所以,问问自己,我为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它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带着目的去读书,不再做无头苍蝇

what you don't know

二、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刚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明明感觉恍然大悟,心潮澎湃,但是不久就忘了,只剩下一点零星的片段。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我们的知识就无处安放,时间久了自然就会遗忘。

知识框架是什么?其实也很好理解。它就像我们电脑的文件夹,如果文件夹的分类条理清晰,又有合理的编码索引,那么再多的文件进来,也可以仅仅有条。但是,如果把文件随意丢在桌面,不分类也不归档,那么再少的文件,要用起来也是毫无头绪的。

我们的知识框架就像文件夹索引,而知识就是里面的文件,先有了框架,知识才有地方安放,并且不会乱,哪怕是碎片化的知识,也能找到安放它的地方,想用的时候才能顺利取出来。

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假如我想了解信息管理系统的来龙去脉(读书目的)

当然,最初我们是不知道这个领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的,自然也没法凭空构想知识框架。

这时,我们需要通过精读精选的几本结构化的基础信息管理类书籍,反复吃透基础和概念。吃透后我们对这门学科有了基本的了解,再对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梳理出基础的框架,如下:

1、什么是数据

2、什么是信息

3、什么是信息化

4、什么是业务流

5、什么是知识管理

这个基础知识框架是根基,在这之上,我们再通过扩展阅读这个领域更深层的东西,往框架里面填充知识,让它逐渐丰满。

就像一棵大树,首先有了树干,树干上分出小树枝,树枝上再长出树叶,一棵茁壮的成长的知识大树就慢慢形成了。

知识框架如枝干

三、先消化,再内化,然后输出

我们读书经常书都读完了,书本还是清清白白,一字不染。我们自己也深有体会,看过了就只是看过了,只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也是有其方法可循的。先消化,再内化,然后输出,这是我们真正吸收一本书的过程。而动笔就是主动消化的过程,也是内化的开始。那怎么知道你内化成功了没?要主动输出,通过输出,你能清晰得感知到,你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明白?

不做这个功课,书只算看过而已,雁过无恒。

share what you know

那输出的方式有哪些?

1、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可以很好的记录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可作为日后快速翻阅,也可以作为读书分享的载体。

首先梳理出全书框架,再去读书,收获会更快,也更容易整理读书笔记。

梳理读书框架的方法:

首先阅读前言、后记、目录,初步了解以下内容:

(1)本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问题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3)有几种解决方式?

然后,可以通过速度一遍了解本书核心内容。

最后,通读一遍,精读重点,轻读无太大意义的内容。

做读书笔记


2、做读书PPT

将一本书的核心思想梳理成一个读书笔记PPT,用图形结构化展示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方式,同时也是消化一本书立竿见影的方式。

做读书分享PPT,完全可以跳出书的框架,主动和时代或者生活现象对照思考,那么这个PPT的含金量就非常高。

做一个读书分享PPT,不仅要开动左脑,发挥提炼抽象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要开动右脑,发挥形象表达和展示能力。如果能长久坚持下来,当然两种能力是会大大提升的。做过读书笔记PPT的书,读者也是很难遗忘其中的内容的。贵在坚持。

读书分享PPT


3、做思维导图

把作者的思维画成导图,可以很快帮助我们把思路以图形化的方式表达出来,非常直观。如:

穹顶之下思维导图


4、写书评

写书评是个技术活,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阅历。不仅需要梳理和理解作者的思考逻辑,常常还需要涉及以下内容:

(1)作者时代背景、社会地位、人生重要经历

(2)写作时间、写作目的

(3) 总结书中精彩片段,讲述生活中真实共同经验

(4)分析作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

(5)总结本书的价值(适合人群、涉及领域和深度)等等

写书评无疑是要求读者站上一个更高瞻远瞩的层面,必须对书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对书评头论足

5、和朋友交流

和朋友分享,就是把你从书中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然后分享给朋友。如果你能够很顺利得进行分享,并且能够顺利的解答朋友提出的疑惑,那么这次读书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四、总结

本文核心思想:

1、带着动机去读书(我要解决什么问题)

2、把书本知识吸收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首先得建立知识框架)

3、对知识做输出分享(读书笔记、PPT、思维导图、书评、分享)

4、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以致用

读书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却是对自己最有效的投资,用正确的方式读书,并坚持下去,我们也一定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为《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部分读书思考和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

  • 明明看了很多书,为什么很快就忘了?

    我读的书很杂,心理学、企业管理、产品经理、经济学、技术类应有尽有。也关注了很多微信公众号,进行碎片化阅读,比如:罗...

  • 为什么分享让学习更有成效?

    明明一年看了100本书,为什么看完就忘了? 明明成天泡在图书馆里,为什么还考试低分? 明明一肚子墨水,为什么思路就...

  • 很快就忘了

    看这俩天朋友圈热度,这一波新冠高峰即将过去了,很少有人再晒自己是不是阳了,背地里也只直问阳了几天,每个人都像是经历...

  • 读过的书很快就忘了

    读过的书很快就忘了,或许很多人感同身受,因为这种情况很正常。 大学时代,我曾经一段时间内读完了梁羽生的小说,读的时...

  • 看了很多书,过几天全忘了

    天天看书,看的时候觉得马马虎虎,能看得下去,过几天,好不容易看完,可再翻过来看第一页,却感觉和新书一样… 不知道你...

  • 36/365《为什么精英这样沟通最高效》读后感

    你明明看了书,都没什么收获,读完就忘了? 你感觉我的人际关系有些微妙? 你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过好一天? 那《为什么精...

  • 读了很多书,但很快就忘了,那读书的意义在哪?

    我相信许多人,自从踏出校门以后,基本就很少接触书本,好像读书跟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就算有个别的人,好不容易,...

  • 没有“知识体系”你凭什么升职加薪!

    书读了不少,但是很快就会忘了书的内容,等于没看一样; 看了书,也记了笔记,然后笔记就那样尘封了; 平时也有不定时看...

  • 提高工作效率三倍,试试这三个方法

    很多朋友跟我说,明明有很多必须阅读的工作书籍和资料,但是怎么都读不快,读过的内容很快就忘了,没法把书中的内容用于实...

  • 看过听过很快就忘了

    这几天刚发现过一个问题,看过听过的东西很快就忘记了。再从脑海里回忆起来时,就要费好大的劲儿。就算真正想起来了,也是...

网友评论

  • 刘家凯:说的很实在?读书就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事情
    谷子里膳坊:@刘家凯 是的:+1:
  • 8ad48cd18636:已摘抄,正在努力实践中
    谷子里膳坊:@曲中圆 很棒,加油:+1:
  • 几里有你:虽然有道理,但不实用啊
    唉!
    谷子里膳坊:@钟罹落 说实话,还真没有简单又实用的方式,坚持是一件最考验毅力的事情,能坚持下来的毕竟没多少人

本文标题:明明看了很多书,为什么很快就忘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np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