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 年味之暖,冰消雪融

作者: 朴直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21:56 被阅读12次

苏北的乡村,没有暖气,冬天是寒冷的。

和冷飕飕的堂屋相比,厨房则像是一座小小的城堡,自带壁炉——土灶。尤其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厨房终日不息,春暖花开。

这时大家有事没事,都喜欢往厨房里跑。假惺惺地问一句:“有啥要帮忙的么?”

问这话的人,通常都是好吃懒做的家伙,比如我。而真正干活的人,从不问这蠢话。只扫一眼,就知道有哪些活儿可干。

但既然假模假式地问了,干活的人总不能放过我,硬要找出点任务,分派给我。但是除了吃,我会干啥呢?

也有我能干的。比如有个活儿,人人会干。就是烧火。

土灶一般是两到三个锅,每个锅后面,都对应一个炉膛,需要不停添加柴火。负责烧火,在夏天是个苦差事,时常汗如雨下,芒刺在背。冬天就舒服极了。

只需要坐在小板凳上,整个身体塌陷在软软的稻草里,悠哉观火,时而加把柴火。

真正干活的人,兢兢业业,一把一把,把稻草频繁送入炉膛。稻草这东西,不稀罕,农村里每家几乎都有一个堆得老高的草堆。

好吃懒做如我,就不一样了。我不爱烧稻草,喜欢烧木材。耐烧嘛。几根木材放进去,能烧很久,跟开了外挂一样。

谁不知道木材比稻草好烧呢?劈柴也是费力的活儿,勤劳的人,都省着用。但大家纵容我的无知。就像纵容我平时的一切胡作非为。

烤火烤得浑身暖和,闲着做什么呢?这就到正题了。当然是吃。

灶台上忙碌的人,通常是一家中厨艺最精者。这就怪不得,烧火的人以及在厨房里来回转悠的人,以帮忙为名,怎么都不肯离开厨房了。

不管什么食物,刚出锅的时候,一定是最香的。尤其是油炸类食物。

熬猪油,是年前最基础的准备工作。新年里顿顿都是大餐,少不了需要大量的猪油,炒什么菜,都得加一勺,味道立刻提升一个境界。

熬猪油的香味一出来,任凭谁都要跑到厨房里看看,究竟在做什么呢?怎么就这么香呢?都不愿意错过。一看在熬油,胖子们摇摇头,赶紧躲避。瘦子们继续等待,那黄灿灿的猪油渣,一口酥香入魂,怎能错过?

瘦子们得意洋洋,弄个小碗,一边吃着,一边露出享受的神情跑去调戏胖子们。胖子们心里恨得慌,口水咽了又咽,但不敢吃。在他们眼里,猪油渣显然站在了一切不健康食品的巅峰之上。

熬完猪油,炸肉圆。

苏北的肉圆子,和多数地方不一样,主角不是肉,而是糯米。煮熟的糯米和肉馅混在一起,打几个鸡蛋,以葱姜汁生抽等调味,然后搓成一个个肉圆,油炸。

炸出来的肉圆,现吃自然是极棒的,但凉了也可以保存很久,用来烧菜。不管是红烧的肉类,还是白烧的肉汤,都可以放几个。风味不同,但都好吃。

炸猪皮也是苏北常见的特色菜肴,炸过的猪皮金黄膨胀,密布小小的气孔。吃的时候掰开一块,泡发,切块,烧肉汤的时候放一些,软糯而入味。颇有些花胶,海参等高级食材的口感。虽然市场上可以买到,但是家里炸的,劲道好得多。

这些年走过一些地方,在苏北之外的地方很少见到炸猪皮,福建和台湾倒是有的。

油炸的东西一并弄完,就开始煮大肉了。牛肉羊肉,平时吃得不多,过年则要大量预备。

通常都是先煮熟放那,红烧的时候直接用。这和北京人钟爱的涮锅不同,涮锅讲究原汁原味。苏北平原应该还是吃惯了猪肉,很多人不太能适应牛羊肉的腥膻,所以做法不同,红烧为主,先煮一遍也是为了淡化腥膻味。

接着是面点。印象中最讲究的面食,便是米糕了。和现在市面常见的水磨年糕不同,记忆中的家乡米糕,是精致独特的。需要木头模子。类似活字印刷那种。所以每只方方正正的米糕上,图案和文字都是不同的。

刚出笼的时候,小孩子们挑三拣四,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字图案,捧在手上,把玩半天,然后才吃掉。米糕的味道,对于小孩子来讲,实在是过于平淡了,所以他们更喜欢玩它,而不是吃。即便是成年人,也现吃不了几块,一凉下来,它就变硬了。

米糕可以保存很久。为了避免开裂,一般保存在水里。煮白粥的时候,放入几块。煮软了,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白糖或是芝麻粉蘸一蘸。口感类似现在常见的麻薯。

我有强迫症,也喜欢芝麻粉,因而总是把湿漉漉的米糕在芝麻粉里滚来滚去,直到米糕最后一丝原貌也被掩藏,像个毛茸茸的刺猬。于是在心满意足地放入口中,细嚼慢咽,满口浓香。

现在的米糕,好像都比较简约了,很少看到有图案文字的,大概现在人都务实,就没有在模子上投入太大的工夫。小时候那种木头模子,应该都是手工雕刻的。

和米糕相比,包子则更为大众化,人人都爱。通常荤的素的各一种。有比较花心思的人家,还会做豆沙包。一般人家不做,因为甜的包子,受众有限。

包子是互赠的好礼。一次蒸几百个,甚至上千个,自家吃不完,亲友间互相送送,结果总量并不会少,种类却更加繁多了。各家厨艺有高低,这就有了对比了。所以在吃包子之前,大家会先问一句:今天蒸的包子,是谁家的?

问仔细了,是免得浪费。比如有两种我不吃,一种是生姜颗粒太粗的,一种是肉少的。

该油炸的油炸了,该煮的大肉也煮了,该蒸的面食也准备停当。新年就近了。

身当大厨的人,每天依然忙碌不停,好吃懒做如我,则是吃个不停。但不管是忙忙碌碌的,还是游手好闲的,大家都是喜悦的。

一年到头了。未来无常不可期,然而回首过去,不管苦累,无论成果,都是平安的一年啊。

值得庆贺。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 | 年味之暖,冰消雪融

    苏北的乡村,没有暖气,冬天是寒冷的。 和冷飕飕的堂屋相比,厨房则像是一座小小的城堡,自带壁炉——土灶。尤其到了快过...

  • 儿时的年味 | 儿时的年味

    早晨起来,看到小区内家家户户窗外挂着酱鱼干、酱鸭,闻到了过年时特有的香味,情不自禁地勾起了我童年时过年的美好回忆。...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是一家人置办年货的样子 儿时的年味是母亲打扫房子时的身影 儿时的年味是父亲准备年夜饭的香味 儿时的年味是...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前两天和老爸通电话,我说寄了年货回去,今年过年这边家里要来人,我不能和孩子回去了。 那边的父亲沉默了一秒钟说,你都...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是一串精美的风铃,只要记忆的风略过,便会响起清脆的铃声。儿时的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欢快的流淌在记忆里,...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在附近的小区停了车,我和男朋友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盒,走回这条我住了十几年的老街道。小时候觉得这条街很长,很宽,来回跑...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 是香甜的滋味 是外婆家的饭菜 触碰出味蕾的绽放 儿时的年味 是漂亮的滋味 是妈妈涂的红指甲 映射出触觉...

  • 雪融冰消逐日新 心胸坦荡度凡尘 清平岁月静方好 一年之汁始于春

  • 儿时的年味|年味

    小时候,腊月初八过完离过年还有几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起来办置年货了。那时候老家还没有通汽车,出门都是要靠...

  • 儿时的年味 | 年味

    儿时的年味,就是年夜饭的味道 1967年的大年初一,我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父母都不在家。听奶奶说,今天他们都不休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 | 年味之暖,冰消雪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sn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