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社会热点想法
易地搬迁,搬迁不易:“悬崖村”的云端蝶变与云下新生之路

易地搬迁,搬迁不易:“悬崖村”的云端蝶变与云下新生之路

作者: 科新文创 | 来源:发表于2020-05-17 23:57 被阅读0次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悬崖村”的84户贫困户,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群体,陆续搬进了位于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从此,他们走出“悬崖村”,走向新天地。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的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这里的村民居住在海拔超过1400米的山坳中,出入都要靠攀爬落差达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的“天梯”,这条“天梯”也是他们通往外界的唯一必经之路。

    四川凉山“悬崖村”——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

    被称为“悬崖村”的阿土勒尔村,其人居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元代。在战乱纷争的年代,易守难攻的地势保护着居民免受外界的侵扰,加上这里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有着优良的小气候,人们曾在此过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生活。然而,“悬崖村”并不是一个如“桃花源”里所描述的那样富有诗意的美好栖居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自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与狗叫的声音,指人烟稠密。表达一种简单快乐、和谐安宁的社会生活景象。

    群山中、崖壁上的这座“云端村庄”,因长期与世隔绝,自然生存条件又十分恶劣,一度是“绝对贫困村”、“极端贫困村”的代名词。村里通向外界,只能顺着悬崖攀爬一道使用木头和藤蔓(wàn)搭建起来的陡峭梯道。这条“木梯”或“藤梯”的历史已十分悠久,木质梯道也经不住长时间的日晒雨淋,朽得很快,加上攀爬不断,多有损坏;但是,一般哪儿坏了,就修哪儿。可想而知,这条“天梯”之路是何其险峻,又是多么难走。

    出行困难的问题,一直是这座“悬崖村”的“硬伤”。因为路的原因,很少有姑娘愿意嫁到山上。山上也没有学校,孩子们只能爬“天梯”到山下上学,然后按照“上十天课,放五天假”的作息时间往返于山路悬崖。为安全起见,孩子上学、放学路上都需要由家长接送。再有,对于“悬崖村”的村民来说,除了一点收成可以自给自足,将自己养的羊赶下山卖掉换钱则是家里的主要营生,有时在赶羊下山的路上,羊会不小心落在悬崖峭壁上,村民们因为不舍得丢掉一只羊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它。

    路,给村民们的出行带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悬崖村”的发展,成为了摆在当地面前的一道脱贫难题。

    新修的“钢铁天梯”与原来的“藤条天梯”对比图。

    “要想富,先修路”,但斥巨资修建盘山公路不太现实,那就先改造“天梯”。为改善“悬崖村”艰难的出行条件,2016年凉山州和昭觉县政府共同出资,村民出工、出时,在“悬崖村”原先就地取材搭建的“藤条天梯”旁边,重新施工修筑了一条使用钢筋结构的梯道,这是一条更加坚固和安全的“钢梯”。

    “天梯”之路相对以前确实好走了,也更安全了。出行条件大为改善,很快村里也通上了电,接上了自来水,甚至有了宽带和移动信号的覆盖,村里与外界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起来。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当起主播,将“悬崖村”陡峭的“天梯”、大凉山腹地的风光介绍到了外面,甚至还有了直播带货的小“网红”和乡亲们商量着如何将村里的特产卖到大山外面去。

    就这样,“悬崖村”由闭塞走向开放,生活面貌不断改善,村民们逐渐对钱有了意识,也对如何让下一代接受良好教育、学习更多文化知识的问题有了重视。在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更增强了他们想要脱贫的动力和信心。但是仅修路对于大山深处的“悬崖村”来说,无法彻底摆脱生活贫困的穷根。因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这里恶劣的客观生存环境无法改变,山上的土壤已经严重退化,村民们经常颗粒无收,有时雨季泥石流灾害频发,更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搬迁的需要开始被村民们越来越多地提及。

    截至2019年底,位于悬崖上的阿土勒尔村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4户401人。今年(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而脱贫攻坚是小康的应有之义,“悬崖村”未来该如何发展?只有易地搬迁,才能彻底改善这里人的生存和生活环境。

    据说天气好的时候,在“悬崖村”上可以看到云海。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悬崖村”的84户贫困户,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群体,陆续搬进了位于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从此,他们走出了“悬崖村”,走向了新天地。

    “悬崖村”的易地搬迁,无疑是云端上的巨变。搬家对于“悬崖村”的村民来说,不仅仅是从山上故土搬到县城新家,更是告别了这面悬崖、这道“天梯”和祖祖辈辈习惯的生活,村民们难免会有不舍,下了山也许就没有山上这样的风景了,又添惆怅。是的,山上的“悬崖村”可能会没有了,它将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它还会在山下的某个地方重生。为了摆脱贫困的“重生”,也绝不仅仅是搬一个家就可以实现的,未来还有很长一段创造新生的路要走。

    有人会说:“可惜,原生态的村落没有了。”但是,今人得为后人着想,为了子孙后代的将来,为了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公平的起点、更多的发展机会,“悬崖村”的易地搬迁之路不走不行。诚然,对于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想让他们接受“易地搬迁”这样大动静的脱贫举措是不容易的。这一想法也绝不是在短时间内、简单几句话就定下来的,它必定是在深思熟虑、考虑长远发展以及反复做思想工作之后才形成的务实决定,因为“中国梦,一个都不能少”。

    “易地搬迁”,搬迁不易,而稳住搬迁之后的生活更不易。本来按照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规定,迁到新居之后旧房将被拆除,但幸运的是,按照村里发展集体产业的计划,原先“悬崖村”村民的老屋将被保留下来并加固,用于开发旅游资源,如做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接待之用,这不得不说又将进一步帮助搬迁之后的困难户解决如何生计的问题。中国梦需要靠劳动托起,劳动可以创造一切,除了就近务工,如果搬迁后的村民们还能吃上“旅游饭”,那么生活有了保障,未来将更充满希望。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地搬迁,搬迁不易:“悬崖村”的云端蝶变与云下新生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ce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