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相信每个人都听过这句话,这是毛主席的号召。
这样的训言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是中国刚刚摆脱苦难,劳苦大众刚能吃顿饱饭,能睡个安稳觉的时代。
生产力即代表了国力,当时的人口基数和生产力严重失衡,人口众多而生产力不足。工农业都迫切需要发展和改善,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成了困扰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阻碍,试想,一个工人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力气为人民和国家奉献力量,一个农民种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又如何能分配给工人?
这逻辑再简单不过了。
后来,就是按户分配,经常出现家里有一两口人一直处于吃不饱的境遇,生的多的,有时候哥哥吃的多了,弟弟就只能吃个半饱,我父亲小时候家庭就是这样,口粮定量,每天饥肠辘辘,粮食不够啊,得等到下一次拿票的时候,所以家里一定有个主心骨。主心骨管粮票。粮票就是命票。
那是过去,很多跟我同辈的人也许都不愿意听了,尤其是比我小些的,这段历史苦涩又艰难,容易拨弄到人性中的脆弱点,与生在黄金时代的少年们的现实生活落差太大,产生不适感,就会避而远之。我自己也是通过资料窥探,没有切身的体会,但觉得落差巨大的两段历史总有嚼头。对了,我生在89年。
如今,还有几人把《锄禾》这首诗当做古训,估计也只有小学生了。
太多人被所处的环境蒙蔽,被假象的温床滋养,按部就班,不断的生产,不断地购买,不断地丢弃,这么循环往复,像一台从来不停下来保养的发动机。
很多人都有信心认为吃不饱饭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真是这样吗?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今天,虽然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可是环境问题又出现了,而且这是比饥饿更严峻的一次考验。一去不复返的东西只有时间。
就像感冒,一旦打针,病情立马就好,但是免疫系统需要一个学习和修复的过程,新型感冒还会来,只是人类有了对抗它的能力,这并不代表感冒永远消失。
我们生产力提高了,工业发达,粮食充足,科技有望,这些代表了中国的进步,也代表了几代人付出的努力开花结果。
但可以观察到,随着物资的供应足够充足,人们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循环,就是浪费。不断浪费。
浪费之前需要先消费,消遣物资之前需要费用,所以我们追求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是钱吗?也不是,我们追求的无非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什么?
是高的感觉,快的感觉,强的感觉。
事业使我们变高,高科技使我们变快,资产及知识使我们变强。
运行这个过程就必定产生浪费,从衣食住行到油电水气,从吃喝玩乐到游购体验,无一幸免。
在计划经济时代,粮食不够吃,所以公平分配粮食是每个人的信条,也是国家的承诺,这是一个很巨大的工程,总理白了头就是一个统计计算的工作累的。
今天,我们不用追求所谓的公平,因为物资太过丰富,拿出手机一刷,就可以得到。看起来好简单。
我们提高生产力,任何物资和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足够的市场存量,人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能力在这个存量中争取更多的私有量。
所以,人,才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只要人们消费,就能推动整个生态朝着这三个目标前进。
那么消费导致浪费,这个循环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
我没有查相关数据,我想不用去查,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浪费的气息,数据是一个平面化的东西。人们只有亲眼看到和感受到,再乘以中国人口数量才能所有体会。那种体量你无法想象。
所以,浪费可耻吗?
我们多个角度看,先从生产角度看,浪费不可避免,即便到了最后消费环节,浪费也伴随左右,因为生产力提高,人们获得原材料的技艺提高了,制造变容易了,生产就有了剩余量。但与此同时成本类型变了,成本量也上去了。以前靠人,人吃完饭就能产生动能,现在靠机器,机器要用电用煤用石油。但没关系,我们或许有源源不断的石油和电来维持这个机制的运转。所以,我们现在浪费的粮食,根本上是浪费了石油,那如果石油并不是源源不断呢?这个机制如何继续循环?我们只是懂得了更熟练的开采矿产,然后用以更熟练的种植,弊端就是加快资源枯竭,加之这个过程人为因素和自然损耗,导致我们用浪费去支付浪费。
所以,浪费不是可耻,是可怕。
从经济角度看,人们必须持续消费,经济才有动力。消费就会产生浪费,相比之下,消费带来的经济增长似乎能弥补浪费带来的损失,环境恶化后,人们再用消费经济带来的收益和研究成果去治理环境。
这两年,很多人开始感觉赚不到钱了,因为生产力提高了,供给侧窝工,甚至出现过载的现象,那多余的产能就浪费,光是为了保全这些浪费的产能就又产生了新的浪费。所以后来,改革转型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去产能,调整臃肿的人员架构。不再为了保全发展结果而影响发展健康。大众之前的需求被过度满足,比如所有人都买了车,所有人都买了房,所有人都结了婚,人生三大需求全被满足后,商人先慌了,还能弄点什么花样来刺激消费呢?
所以,浪费不是可耻,是可悲。
无论怎么说,浪费这件事说不通,它与个人的消费能力无关,一个人也许可以一顿饭吃掉1万元,但无法一顿饭吃掉一万斤。
浪费,无解。而节约有方,只要变回穷人。
可是,现在国人都富了,这本是一件好事。
可浪费,依然无解。
只有每个人真切感受到,浪费的核心问题。
浪费的不是钱,钱只是一张纸,浪费的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流浪地球》中的推进器也是靠燃烧石头产生动能的,那时候有再多钱去哪买石头?估计烧完了地球就得烧月球了。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大多不会珍惜,生产力的提高使获得物资的过程变得更简单了,人们掌握了改变大自然的能力,也就少了几分对自然的敬畏心。
从自身做起,对待物资,量力而行。
如果我们的未来在遥远的外太空固然好,现在消耗的资源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