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学习笔记125

《庄子》学习笔记125

作者: 来吃布丁 | 来源:发表于2021-10-01 09:42 被阅读0次

这一部分讲述大道作用于万物的发展变化。若内心执着于外在,就会丧失本性,陷入一种类似行尸走肉的无知的状态。

道通其分也,其成也毁也。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所以恶乎备者,其有以备。故出而不反,见其鬼。出而得,是谓得死。灭而有实,鬼之一也。以有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

大道贯穿于事物形成与毁灭的整个过程。那些厌恶分散的人,总追求事物的完备;厌恶完备的人,也无法避免事物的完备。内在的心思若不断追逐外在事物,则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一旦在外部有所收获,其实是接近了死亡。本性丧失而只有外在,就如同鬼一样。只有把有形的事物看作无形,内心才会获得安定。

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大道的流动难以捉摸,难以理解其出入的源头和路径。大道真实存在却居无定所,充斥在无穷天地之中;有所成长却无法看见其始末,存在于连绵不绝的时间中。万物有生有死有出有入,不断变化却不显露形迹,这可以称为“天门”。天门就是“无有”,万物从无有中产生(产生万物以前的混沌状态)。有并不是从有中产生,而是从无有中产生。无有就是没有任何事物的状态,圣人就藏身在这种状态中。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弗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将以生为丧也,以死为反也,是以分已。其次曰始无有,既而有生,生俄而死。以无有为首,以生为体,以死为尻。孰知有无死生之一守者,吾与之为友。是三者虽异,公族也。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著封也:非一也。

古时智慧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人,领悟了世界初始的状态,因此无以复加。其次是认识万物的人,把生看成是丧失,把死看成是返回自然,这已经产生了分别心。其次的人认为,世上本没有事物,后来有了生,随之而来的是死,无为有开始,生形成身体,死为末端,他们认同把死生看成一体的人。这三种人虽然有所差异,但都出自一个源头,如同诸侯一样本出自同一家族。

有生黬也,披然曰“移是”。尝言“移是”,非所言也。虽然,不可知者也。腊者之有膍胲,可散而不可散也;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为是举“移是”。请尝言“移是”:是以生为本,以知为师,因以乘是非。果有名实,因以己为质,使人以为己节,因以死偿节。若然者,以用为知,以不用为愚;以彻为名,以穷为辱。“移是”,今之人也,是蜩与学鸠同于同也。

生命如同锅底的黑斑,迅速生成又迅速离散,可以称为“移是”。“移是”这种状态难以用语言表达,虽然如此,也可对其简要描述。比如祭祀中用的祭品,虽最终会被撤走但还是要摆放一段时间,再比如观看宫殿的人,时间久了还是要到厕所去一样,事物始终在不断发展变化。“移是”的情况是这样:以生命为根本,以智慧为指导,因此产生了是非观。事物有名与实的区分,以自己作为判断标准,使他人以自己为节操的榜样,因此产生了以生命换取名节的现象。像这样,以通行于世为智慧,以不行于世为愚昧,以通达为名气,以穷困为耻辱。如今的人正是这样的观点,如同蜩与学鸠一样同样无知。

相关文章

  • 《庄子》学习笔记125

    这一部分讲述大道作用于万物的发展变化。若内心执着于外在,就会丧失本性,陷入一种类似行尸走肉的无知的状态。 道通其分...

  • 《庄子》笔记125 2019-05-24

    天道 第十三 【原文1·25】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

  • 《庄子》学习笔记81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 河伯说:“在事物的内外,如何来区分贵贱,如何来区分大...

  • 《庄子》学习笔记80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河伯说:“把天地看作大,把毫毛看作小,这样可以吗?” 北海若曰:“否。夫...

  • 《庄子》学习笔记89

    庄子与头骨的“对话”,展现了一种人生于世的悲观态度。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

  • 《庄子》学习笔记88

    庄子如何看待生命?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

  • 《庄子》学习笔记92

    《庄子·外篇·达生》。“达生”意为通达生命,通篇讲述的是通过“达生”来“养神”。先概述通达生命的关键不是外物和形体...

  • 《庄子》学习笔记115

    《庄子·外篇·知北游》,本篇主要内容说的是大道的虚无的特点。开篇的故事讲述“知道”、“安道”以及“得道”的方式。 ...

  • 《庄子》学习笔记105

    本段仍然以孔子的对话(虚构)来说明顺应自然天性的重要性。君子以符合天性的方式结交,平淡但亲切,小人以利益相结交,却...

  • 《庄子》学习笔记103

    这个小故事讲述如何聚敛民财办大事,又不损民心,虽然过于理想化,但其思想是要找到顺其自然的方法,使上下同欲,众人齐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学习笔记1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ny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