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讲述大道作用于万物的发展变化。若内心执着于外在,就会丧失本性,陷入一种类似行尸走肉的无知的状态。
道通其分也,其成也毁也。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所以恶乎备者,其有以备。故出而不反,见其鬼。出而得,是谓得死。灭而有实,鬼之一也。以有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
大道贯穿于事物形成与毁灭的整个过程。那些厌恶分散的人,总追求事物的完备;厌恶完备的人,也无法避免事物的完备。内在的心思若不断追逐外在事物,则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一旦在外部有所收获,其实是接近了死亡。本性丧失而只有外在,就如同鬼一样。只有把有形的事物看作无形,内心才会获得安定。
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大道的流动难以捉摸,难以理解其出入的源头和路径。大道真实存在却居无定所,充斥在无穷天地之中;有所成长却无法看见其始末,存在于连绵不绝的时间中。万物有生有死有出有入,不断变化却不显露形迹,这可以称为“天门”。天门就是“无有”,万物从无有中产生(产生万物以前的混沌状态)。有并不是从有中产生,而是从无有中产生。无有就是没有任何事物的状态,圣人就藏身在这种状态中。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弗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将以生为丧也,以死为反也,是以分已。其次曰始无有,既而有生,生俄而死。以无有为首,以生为体,以死为尻。孰知有无死生之一守者,吾与之为友。是三者虽异,公族也。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著封也:非一也。
古时智慧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人,领悟了世界初始的状态,因此无以复加。其次是认识万物的人,把生看成是丧失,把死看成是返回自然,这已经产生了分别心。其次的人认为,世上本没有事物,后来有了生,随之而来的是死,无为有开始,生形成身体,死为末端,他们认同把死生看成一体的人。这三种人虽然有所差异,但都出自一个源头,如同诸侯一样本出自同一家族。
有生黬也,披然曰“移是”。尝言“移是”,非所言也。虽然,不可知者也。腊者之有膍胲,可散而不可散也;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为是举“移是”。请尝言“移是”:是以生为本,以知为师,因以乘是非。果有名实,因以己为质,使人以为己节,因以死偿节。若然者,以用为知,以不用为愚;以彻为名,以穷为辱。“移是”,今之人也,是蜩与学鸠同于同也。
生命如同锅底的黑斑,迅速生成又迅速离散,可以称为“移是”。“移是”这种状态难以用语言表达,虽然如此,也可对其简要描述。比如祭祀中用的祭品,虽最终会被撤走但还是要摆放一段时间,再比如观看宫殿的人,时间久了还是要到厕所去一样,事物始终在不断发展变化。“移是”的情况是这样:以生命为根本,以智慧为指导,因此产生了是非观。事物有名与实的区分,以自己作为判断标准,使他人以自己为节操的榜样,因此产生了以生命换取名节的现象。像这样,以通行于世为智慧,以不行于世为愚昧,以通达为名气,以穷困为耻辱。如今的人正是这样的观点,如同蜩与学鸠一样同样无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