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读点道德经读书文字欲
《道德经》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作者: 如清风_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21:30 被阅读102次

原典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大道的运动,表现在循环往复上;大道的效用,表现在柔弱上。天下万物产生于形而下的有,有又产生于形而上的无。

经典解读

    在本章中,老子用极其简练的文字,讲述了“道”的运动变化法则和“道”产生天下万物的作用,并重申了大道与大德的关系。“道”无形象,无言语,无作为,我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的一种“德”,也就是“道”的属性而已。

    “反者道之动”一句,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老子承认运动,承认运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当然,老子在认识上也有其不足之处。因为,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必须在一定条件上,才能够实现;不具备一定条件,是不可能实现转化的。老子忽略了变化的条件性,认为不经过任何努力,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转化,这多少带有宿命论的色彩。

    “弱者道之用”,是说“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这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样也有积极性的一面。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人认为,这一句可以概括出“无——有——万物”的公式,并说万物毕竟是从“无”而来的。其实,老子讲“有”和“无”,未必是把“无”当做第一性的东西,而把“有”当做第二性的东西。他只是把“有”与“无”当成相互对立的两个哲学范畴,二者都是道的属性,是道产生天地万物时由无形质落向有形质的活动过程。

本文内容来源于《道德经大全集》。

相关文章

  • 读写《道德经》(四十)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共学《道德经》第40天

    共学《道德经》第40天 第四十章有生于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

  • “有”怎么能生于“无”呢?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

  • 何谓「无为」

    文 寻伊洛 在谈论「无为」之前首先应当谈论「无」。《道德经》第四十章写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无」...

  • 《道德经》中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到底是什么意思?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前两句...

  • 《道德经》杂谈:有与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这句话不好理解,“天下万物生于有。”“有”是什么?一般的解释...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40:柔行反动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之说文 反转逆向是道运动变...

  • 诸法何生

    《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见,道家认为天地万...

  • 道德经第四十章

    2013-08-25 02:01:05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二)

    (十二)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注释】: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qp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