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平老师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教育学者,然而他的人生也是历经浮沉,这一点从《在路上》这篇散文作品里可见一斑。
“是张承志诱惑我辞去了公职。在《荒芜英雄路》里,张承志说:职俸尽退,人如再生。辞职的那种感觉在张承志那里简直好极了。于是我也就辞职了。辞职后,我就来到了珠海这个著名的经济特区。”姜老师的这段经历,可能很多体制内的教师都似曾相识。在体制内,人难免会迷茫不知所措,或者为生活和信念而困,于是就想方设法去寻求突破口。姜老师的辞去工作和下海打拼,正是他探求“诗意地栖居”全新人生阶段的开始。
“我想起刚到珠海的那一天:当我的一双脚蹭到珠海的地面时,我最急切的愿望仅仅是洗一把澡。什么伟大的想法都在我的脑海里消失殆尽。后来我站到了水龙头下,任温热的水冲刷着我肮脏得有点发臭的身躯。我看着从我的胴体上随着皂沫流下的污水的时候,心里便有点凄楚难言。这时候我就想哭。这时候我想起了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说过:我们是一群无望的偶然的生物,被扔在了这个没有我们也必然存在的世界上。他独语般地说,人的存在具有一种问题的形式。我信这句话。我就是一具有问题的身躯。我时常问自己:我是谁?谁是我?我要走向哪里?我来这里干什么?”这一段话真实地记录了姜老师初到珠海的时候心里的迷茫和困惑。
海德格尔的名言,从哲学家的高度阐述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就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姜老师的散文用朴素真诚的语言,拷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探索未知的未来,这一份赤子之心让人感动。
“现在我总算走出乡村了,所以我很庆幸。虽然今后我可能将永远在水泥钢筋包围的水门汀路上流浪,但毕竟我已经能够如铁凝所说我来到了流动不止的城市了。我可能一直在路上走着,但我也将能够更深入地走进人群,一直在走人生的长途。我想在我收获风尘仆仆、落寞疲倦的同时,我也会收获一笔很丰厚的人生积累。我想过我的人生结局:有一点是会和所有人都一样的:我们或升入天堂或落下地狱。但有一点我将和很多人都不一样:那就是我永远有一种在路上的感觉。
这个感觉很好,在路上毕竟是让生命运动起来而拒绝了生命的静止。而且,我又清醒地知道一点,那就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走在路上。”
姜老师在文章的最后两段很坦然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人生的路途上,每一步都是不同的风景,每一种经历都是不一样的积累。人生就是不断地在路上前进,偶尔停下来思索一下,然后精力充沛地再一次出发。凡此种种,皆为人生的宝贵财富。
读完姜广平老师的这篇散文作品,我对人生的理解一下子豁然开朗了。那些曾经解不开的疙瘩,仿佛也一下子就解开了。人生往往不太顺利,可是又何须惆怅?只管把所有的经历当做财富的积累,不忘初心,努力而勇敢地前进就是了。明天会美好的,理想会越来越近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的。
愿我们像姜老师一样,在人生的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探索。诗意地栖居,姜老师可以做到,平凡而努力的我们也一样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