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块听听精品笔记写作课笔记奋斗
跟大师学写作|《 学会这四招,七天提升写作能力 》课程笔记(完整

跟大师学写作|《 学会这四招,七天提升写作能力 》课程笔记(完整

作者: 963f22fb0adb | 来源:发表于2017-05-10 16:21 被阅读642次

    本文是基于2017年1月9日一块听听上《学会这四招,七天提升写作能力》的课程的听课笔记,在仔细听了3遍并参考了若干同主题的文章后做的整理笔记。因为微课上仅有音频且听音频的效果不如文字阅读,故将整理的完整笔记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正在写作的你有所帮助。

    行文中,以对课程原文的音频为主,部分细节有概括。课程内容涵盖写作的现象的思考,和阅读、笔记、选题和写作的训练方式四个方面的技巧。篇幅较长,请耐心阅读。

    对全民写作热现象的思考

    大家对写作相关话题的热情超乎想象。我在[在行]开设了一个《如何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品牌》的话题,很多人愿意花2000块钱,跟行家花一小时聊怎么能够写出一篇还不错的文章。

    大家写作背后的原因,包括:

    文字表达的挫败感,即“学了很多年作文,依然写不出一篇还不错的文章”。

    被尊重的需求。职场的困境,即“工作三五年后,遭遇职场天花板,希望行业里有更多的人认知他”。

    社交的需求。生活圈子太小,“希望更多人认识你”。

    一、关于面向写作的阅读

    结合自身定位做深入阅读

    认知:持续输入,加上持续练习写作。

    想要写1000字,需要有10万字的输入。

    可是,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却往往还是写不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

    读书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消遣性的阅读和研究性的阅读。消遣性阅读以娱乐为主要目的,而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研究性阅读。

    大部分人都是在进行消遣性的阅读,包括很多自身的阅读者。每天都在看电影,但不能成为伟大的导演。姜文说自己没有看过很多电影,但他却是一位伟大的导演。

    如果你想写作,必须要自己上手做,而不是阅读了多大量。

    定位

    什么是定位?提前设想你想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即给自己定位。

    案例:以自己为例,主要写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的评论和分析,发表在彭博商业周刊、虎嗅科技、凤凰科技等互联网公司。

    他着重说明了阅读中定位的重要性。

    定位即确定将来想长期发展的方向。阅读中的定位非常重要。在信息大爆炸导致每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极度稀缺的今天,只有定位才能脱颖而出。定位有两个好处:

    一是有清晰的标签有利于形成个人品牌,可以让读者形成相对明确的认知或期待。

    二是长期在一个专业领域积累和和投入,积累一个势能。你在专业领域的积累需要花很长时间投入,才能够被人认可。

    2.阅读习惯的养成

    目标在于培养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关于阅读的时间和频次的问题。

    我认为每天至少一至两小时,以他自己为例,6-8小时读书。

    如果感觉没有时间,就是创造条件。挤时间,比如公交车、睡前,早起。我认为每天都要读书。

    3.阅读内容的选择

    原则:挑选好的内容去阅读,因为阅读品味决定输出的品味。

    一定要挑高质量的阅读来源。

    师北辰:我会用一个特别常识的思考思路来考虑。

    理论而言,大部分出版过的书比网文的质量高。

    知名度高的,信息质量应该不会太差。比如读科技方面的内容,读世界上最知名的纽约时报、FT、华尔街日报、彭博商业周刊、经济学人的科技版,基本不会出错,它基本包括世界上前10%优秀的文章。

    当你读到一定的阅读量时,由此,也可以定位到一些作者。

    信息筛选能力

    当你在优质的阅读平台持续地去阅读和持续地去筛选时,你的筛选能力能够提高。

    优质的阅读品味非常重要,你的见识决定输出时内容的见识。很多时候写出来的文章不好,问题并不在于写作技巧,而是信息质量不好。

    阅读时处于信息上游非常关键。10年前我喜欢读国外的媒体,比如《译言》。从直觉或感受上,能够感觉国外媒体上的文章质量更好。由此判断,其处于信息上游的可能性更多。

    而与十年前相比,中文互联网的信息质量有明显提高。

    背景知识:作者熟悉的的科技和互联网领域。

    二、关于记笔记的理解

    笔记我认为是必须要做的。

    这两年我面对面聊了二三百人。有的是一对一,有的是一对多。

    我问:你平时会做笔记吗?大概只有1%的人会做笔记。

    又问:你会定期去整理吗?大概只有一半的人会定期整理。

    结论:记笔记的人的数量和比例是非常低的。

    我有一个观点,好东西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做出来的。比如现在说的匠人精神。我觉得匠人精神就是聪明人下笨功夫磨出来的东西。比如,罗永浩做锤子手机,一张很知名的照片描绘他坐在一堆元器件上打磨一个物件的情形。日本的很多手艺人,在国内非常受推崇。

    笔记在写作过程中是笨功夫的一环,而真正在这一环节上下功夫的人不多。如果有人在这件事上做的非常扎实的话,那结果不会太糟糕。

    我自己从2010年至今有六七年了,我保留了一个习惯,即当我看到一本特别好的书,我都会做一篇读书笔记。一篇读书笔记不只几百字,我并不是摘抄几个金句就完事。我的笔记非常全,大概每篇六七千字至一两万字,最少不低于5千。抄书。刚开始做的时候很烦,耐心不够,很枯燥。但我一直坚持、养成习惯之后带来很多好处。

    第一,读书笔记能够帮你把一本书吃透。尤其是当新切入一个领域的时候,你对于概念的定义、适用场景、这个概念所举的例子是非常生疏的,用笔记这样一个笨拙但很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你在一个新领域有效地打好基础。

    第二,知识是可以形成结构化的。阅读要在一个垂直的领域把它扎透了,越透越好。只有扎透了才能把知识形成网状的结构去理解和消化。当我非常扎实的做读书笔记的时候,第一本第二本看不出来明显的效果,但是当看了10本书、20本书的时候,它的效果就出来了。

    第三,做读书笔记会形成产出。产出对于人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人的大脑的特性是让大脑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这对于帮助理解某一个新的知识和概念也非常有帮助。

    李敖谈写作的秘密

    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一档节目叫《李敖有话说》(相当于现在的晓松奇谈)。他每天花8分钟和大家聊一个话题。其中有一个话题是写作的秘密,即讲李敖自己是怎么写作的。他完整的介绍了写作的秘诀,其实(主要)就是记笔记的秘诀。

    他买书或者买报,一次性买两本,因为纸质书是有正反两页的。他每读完一本书就把书给肢解掉,剪成薄薄的十几页。另外,他有一个文件夹贴满标签。他准备一个大书柜专门放这些文件夹。每一个文件夹都是一沓资料,分好主题标好标签。

    打标签的方法举例:

    比如他关注蒋介石事件,他就会做一个标签,写着蒋介石事件。

    比如他关注慰安妇,他就打一个慰安妇的标签。

    等到要写文章的时候,比如他要给慰安妇打官司的时候,他就找这些资料。找一找日本政府历年对慰安妇事件有一个什么样的看法,找一找日本的左派和右派分别对这一事件是怎么看的,看看大陆对这一问题怎么看,看看台湾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媒体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所以他当他写文章的时候就非常轻松,因为他给自己建立了一个资料库,随取随用。即他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笔记系统。

    现在大家都使用笔记本(电脑)使用手机记录笔记,就会觉得用笔记录实在太笨了,但其实逻辑是一样的。

    比如你可以用evernote印象笔记,建立一个文件夹。

    笔记记录哪些内容?

    关键词:喜欢和重要的文章,新鲜有趣的概念及适用范围,特别好但自己想不到的案例,新鲜的逻辑...

    当你需要用的时候,就把它打开。一些你特别喜欢的文章、你认为特别重要的文章你都可以放到Evernote、印象笔记里去,这样当你需要写作的时候,你都可以从你的笔记里面调取你所需要的资料。

    当你遇到一些没听说过的概念,它的适用范围又非常的广泛的时候,你都可以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当你以后写作的时候可能就会用到。

    现在通过kindle(读书的硬件)记笔记更加方便。可以在kindle上读完,把特别重要的要点划出来,把自己想记的东西写进去,然后再通过软件把笔记导出来,放在你的Evernote里,作为资料去参考。

    我到现在每个月也还是会记笔记,我觉得这个习惯会一直延续下去。我对这个习惯受益匪浅。嗯,小结一下,好东西是聪明人下的笨功夫,记笔记属于笨功夫的一环。

    如果你没有一个记笔记的习惯,那我建议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去做。你把你读的书里面以前你没有接触过的概念,把它划下来抄到你的笔记本上。你把你觉得某个例子,你觉得特别好你自己想不到,你可以把它记下来。者你从来没想到过的一个使用的逻辑你也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案例:“公地悲剧”这个概念。

    这是一个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提出来的。就是说如果是公共的地盘,它一定会比你私人的地盘更加糟糕。

    比如走廊里路上一定会比你家的卧室地面更脏,有可能堆满了垃圾,也有可能你洒了一些饮料,也不一定会把它擦掉。这就是所谓的公地悲剧,因为他不是你的私有产权,你对它的爱惜程度不会多于你爱惜你的卧室一样那么的在意。

    当我听到这样一个概念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意思,它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会把它的概念记下来,发生的场景记录下来,把和它相关的所有的事都联系起来。

    所以当你接触一些以前没接触过的,它的使用范围有特别广泛的概念,你都可以把它记录下来,因为有可能你以后再写东西的时候就会用到。

    三、话题或选题

    随时记录想法,并以话题为to do list去积累素材。

    选题就是当你要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你这篇文章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或者你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话题。

    像我以前在做媒体的时候,每周我们同事都要去报这一周我要写一个什么样的选题,大家内部交流一下。(头脑风暴)

    比如,今天凌晨(1月9日)微信发布了小程序,很多人说我要谈一谈小程序。那你是从小程序的哪一个角度去谈呢,其实是特别难的,因为每个人都在谈小程序。有些人会谈小程序的开发,有些人会谈小程序的产品设计,有些人会谈小程序的界面,有些人会谈小程序和app有什么不同。

    我自己是做营销的,那么直觉上我会想到小程序和营销有什么关系。因为微信一直对营销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公司和产品,在防止开发者用小程序去做营销的时候有什么样的避讳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你可以谈的选题或者话题。

    我认为话题应该是随时随地去积累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有灵感在线的时候。比如说你在洗澡的时候,比如说坐公交车的时候你的脑子在云游,然后突然想到一个特别想说的话题。

    我认为当你想到一个你心动的点子让你特别想表达的时候你可以把它记录下来,这个时候你把它记录下来。它可能不是一个笔记,你可以把它记在你的笔记本里,他可能就是一句话。但是我建议你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

    为什么要记录下来?

    每个人每天都可能蹦出来一些点子,这个点子可能过五分钟,你就会忘了。

    很多时候,你想起一个特别有趣的点的时候,你有可能两天以后就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垃圾的点子。你觉得特别没劲,或者特别平庸。很多人都是这样,当你头脑一热的时候,会对这样事情特别兴奋。但是当你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就会觉得这件事情也挺没劲的。

    所以,你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话题的技巧就是第一你不会让你的好的话题消失,第二就是当时不要对这个话题进行判断,你可以过几天再对它进行判断。

    这个话题它还能承载第二个功能,它能承载你的to do list。

    以我自己为例,我随时都在记录我的话题。

    想法1.我有一段时间非常关注社群,那么我就会在我的to do list上写上,社群的力量。

    想法2.我过去这一年的今天,我会花更多的时间,每天有8个小时在和别人说话上。在过去的三年以前,我更多的时间都是在阅读和写作。所以,我自己会冒出来一个话题叫做:为什么每个优秀的写作者都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说话者。我发现你每天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对你的写作有帮助。因为你的经历,你的感受让你受到了启发,你觉得你应该去表达。

    想法3.在去年底的时候,我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研究p2p,所以我特别想研究一下,那些做社交金融的到底是怎么做的,所以我会在我的小本子上记录这样一个话题,叫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阶段是社交金融。当然,这只是一个想法,后来也没有再跟进。

    但是你每天都可能冒出这样的想法,你都应该把它记录下去。记录下来后,它会成为你的一个目标或者to do list。当你把一个话题记录在你的小本子上的时候,某种程度上,他可以成为引导你每天阅读的时间投入的指向。

    比如,这段时间你非常关注滴滴和uber。

    每天你的朋友圈里当别人在谈论滴滴和uber的时候,我觉得你应该重点去关注。

    当你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你应该仔细去看。出门的时候你可以打滴滴和uber,轮着来打。

    你可以在朋友圈里面看你的朋友对他们的一些评价,也可以通过打车的时候与司机交流非常多的问题,比如最近打车的人多不多、刷单的人多不多、刷单有什么惩罚等等。

    如果你每天在一个话题上都做了一些积累和推进的话,当你一周下来,你有可能在一个话题上面积累的素材和你想表达的内容,就很有可能能组成一篇文章了。

    如果你一周积累了五个话题,其中有两个话题,你对他的思考已经有百分之六七十了,另外一些话题你可能对他还没有什么感觉,你不想谈论它或者你对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还不太够,所以假如你每周有写一篇文章的目标,那么周末的时候你就能知道你打算写哪一个话题,这就是你最终要写的文章了。

    每天你都可以利用很碎片的时间,对这个话题保持关注和敏感。那么时间长了,对这个话题没有关系的文章你就不用去搭理,每天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非常的宝贵,应该把时间花在你非常关注的话题上面。

    有了话题和思考后,还是因写不长而难产?

    我相信很多人都要都有这样的一个经历:

    我这周要写一篇文章,我留了周末三个小时的时间出来,我有两个话题非常有欲望想去表达。于是到了周六的下午,我打开笔记本,写了标题写了两段话,发现写不下去了。然后把它删了,重新再写两段,然后又发现写不下去了,然后又把他删了。接着就开始刷淘宝,把所有的购物车都清空;刷微博刷微信,把朋友圈里所有文章都点歌赞。看了一遍之后再回来,发现三个小时已经过去了,而那两段话依然没有进展。

    你觉得这是很多人在自己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都会有的情况。

    那么,如何有效避免“了两段话就写不下去”情况呢?或者,如何有效打腹稿呢?

    建议的方法是我刚才说的你随时积累话题,同时每个话题都要对它进行思考。光思考是不够的,更多的是你需要对这个话题进行日积月累。阅读是你的积累,和别人交谈也是你的积累,你的思考是你的积累,你的观察也是你的积累。你需要日常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你对这个话题进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素材。当一个话题思考了百分之六七十的时候,你在周末很难会出现写了两段话就出写不下去的情况。

    什么是腹稿?腹稿是如何打的?

    我分享的这个方法就是通过工具和方法能够把你的腹稿积累成你的to do list,并且帮助你在有整段时间的时候,你可以把它最终完成。可能很多人在开始的时候完成得还不是很好,但至少不会让你写作的时候那么的憋、半天都憋不出来。

    你每天积累的话题就是你写作的提纲、素材和思路。它是like版的笔记,它是你写作的to do list。

    四、关于写作

    前面已经分享了三大块的内容,第一块是关于阅读,第二块关于笔记,第三块是关于话题。

    大家会发现我上面说的三块内容逐渐离写作越来越近,越来越趋向于目标,趋向于功利化。是由远至近的过程。

    阅读既有长期积累,短期为写文章的研究性内容。笔记介于读和写之间,很关键的环节。而话题,目标性非常强,是为了你的写作而建立了一个话题。你需要在一周的时间内或者几天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文章来。比较深度文章,可能需要一两个月。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知道怎么写了。

    当你把你的一个话题已经打磨的足够好的时候,你就直接可以写出一些文章来了。

    我想分享给大家写作的训练方式,也就是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你的写作能力能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去提高

    我有一位朋友,也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媒体人。他最早的出身非常的一般,他刚毕业的时候,是江苏的一个宾馆前台的服务生。后来他觉得他应该去全球最好的媒体去当记者,在他看来,最好的媒体,不是三联生活周刊,不是南方周末,不是财新,而是纽约时报。但是他的英文不好,他也没有写过东西。也不是新闻系的,他是学计算机的。

    他应该怎么努力才能实现它的目标呢?他当时做了什么样的事呢?

    他当时只做了一件事,其实可以分为两件事。第一件事,他每天翻译一篇经济学人的文章,第二是他每周请一个老外喝咖啡,每周约一个。其实他的英文非常的烂,但是再烂他也硬着头皮去和老外聊天。为了能和老外聊天,他得提前准备大量的话题,他要想怎么去和别人去说这句这几句话。所以,他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

    这样和老外聊了半年,经济学人翻译了半年之后,他基本上能用经济学人的风格去写文章了。

    在这之后,他也在网上写一些文章,然后他去内地的媒体去当记者。再过了几年,他去纽约时报去当记者。而几年以前他参与报道的一篇文章,拿到了普利策奖。

    它的经历告诉我,其实翻译是一项特别有效的训练写作方法的方式

    拿健身做类比。健身是相对简单的技能。健身只要对某个部位重复几次就能掌握,一般去健身房三五次也能基本掌握。

    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写作练偏的可能性是健身的10倍。

    而翻译的好处当是选择一篇国外一家很好媒体的文章的时候,第一是读懂它、理解它,第二是不能加入自己的观点。其中,第二点特别的重要。

    因为我觉得成年人学一门新的技能的时候,就是因为想问的太多,很多时候你总想搞清楚为什么,但其实学一门技能,你是不需要知道为什么的。你只需要知道how就可以了,你不需要知道why。

    所以你如果找到经济学人或者ft这样的文章,他基本上在全球已经算是非常好的内容了。有很严格的编辑的流程。能发表在ft,能发表在经济学人上面,它的质量已经有有了保证。所以说你是在向全球顶尖的一个人在学习如何写作

    第二个你不能加入自己的观点,这句话也就表明了你练习的方向不会太偏。

    因为一旦你加入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对于新手而言,其实不是太有利的。因为很多时候你会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写,由着自己的性子,不如老老实实的跟着别人的思路更好。

    所以翻译的好处是,第一,你必须得理解原文,第二,你的起点足够高,因为它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媒体。第三你不会走偏,第四,你必须要用中文把它表达出来。即你是需要训练自己的中文表达的。(与前文有些重复)

    那有些人会说我怎么知道我翻译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对的,我的英文不太好怎么办。其实这个特别好解决,ft有中文网站,你去翻译ft就好了。你去找有中英文对照的,去对照它的中文就可以了。如果意思理解错了,那你纠正过来就好了。比如我中文表达不好,那我就看他的中文译文是怎么翻译的。你去向他学习就ok了。

    所以这是一项看似特别简单,看似就在身边,但很多人是因为执行不到位,就没有掌握的

    我看网上有很多微信群,组织每天来打卡,每天写五百字。在我看来,没有目标,没有方法的练习不是一个好的练习,他甚至可能把你带到沟里去。我认为你的练习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这样才不会让你的练习效果太差。

    翻译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式,能帮助你在新手上路的阶段,不会太偏。

    有人会问,我不带入自己的观点,以后练出来会不会成为别人?(模仿VS个性

    我觉得,这件事是不必担心的。因为每个人阅读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阅读习惯是不一样的,喜好是不一样的,你的经历也不一样,你的生活的背景,你的工作的背景都不一样。

    当你走过了新手上路这个阶段之后,当你真正有能力即你的文字驾驭程度比较高的时候,你一定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前提是说你的写作能力已经能表达你的观点的时候。因为你的背景本来跟ft的专栏作家的背景差异性极大,你不可能成为他,所以你不用担心失去了自我。

    练习第二个方法是读书笔记。我认为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因为每个人在练习一项技能的时候,产出是非常的重要。产出能给你成就感,能给你愉悦感,能给你反馈。而正反馈是激励我们长期做一件事情的一个很重要的激励手段。

    所以如果你读完一本书,那就做一篇一两千字的读书笔记。哪怕是摘抄也没有问题,你抄的多了,也就会自己写了。

    第三个方法是找一个不错的老师并且他愿意花时间来教你,但这样的成本比较高。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见得有这样的条件。如果是媒体行业,可以有这样的条件,这种方法也是最好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我建议大家通过翻译或记读书笔记的方式去练习写作。

    以上为全部音频内容。祝你学有所获~~

    我是drawme, 在阅读与写作的路上,我一直与你同行。欢迎关注和吐槽~~


    拓展阅读

    师北宸「在行」价值2000元/时的写作课都讲了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大师学写作|《 学会这四招,七天提升写作能力 》课程笔记(完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jg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