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永远不缺知识的到来,当知识像蜘蛛网一样密集地来到你面前的时候,能不能火眼金睛地识别出你想要的那条才是当下需要的。
互联网的浪潮让知识都开始跟着翻起花儿来,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场景:
想学个知识,去百度搜索,漫天的推荐让你眼花缭乱?
想学个技能,B站上边的UP主形形色色,不知道跟着谁学更好?
想看本书,到了图书馆才发现千篇一律的爆款销量书,不知道选择哪本最好?
这个时候,你自己设身处地想一下,到底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呢?
其实,你应该对学习更加功利,一定要能给你带来效益,你才能有所成长,学到的东西才会越快,同时对自己也会更有用。
那究竟要如果才能做到功利学习呢?往下继续看!
第一步:识别知识源头(敲黑板)
为什么要识别知识的源头,很简单,你想学会什么一定要跟着最初的老师去学,他提出来的一定是不被扭曲至少不会被歪曲的,即一手知识。
下面区分一下不同知识,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当前的学习资料是不是最值得参考的。
一手信息:知识源头,这里面更多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像那些很难懂的“富国论”。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用一种观众能听懂的方式进行转述,很多这种,类似英文翻译。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市场上面的爆款销量书。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书店的鸡汤文。
只有区分好信息,才能对信息做好分类储备。
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要比什么都不分析,一门心思看三四手信息要好。
这个时代永远不缺信息的涌入,缺的是你能不能抓住你想要的信息。
而精华的信息往往都含在一二手信息里边,因为大多数一手信息会源自国外或者其他地方,这种时候就可以直接采用二手信息,收获到的价值也会高。
第二步:找到知识源头
区分粗来几手信息之后,就要跟随知识的源头获得更多的知识。
为什么要跟随知识源头的人呢?
因为跟着知识源头,起码方向是对的,转述源头,成为二手信息传播人。
从二手知识当中储备创新的知识,最后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创新都是站在一手信息上边不断优化,最后用自己的知识回馈给社会。
第三步:功利读书法
可能很多人对于读书都是不太明确的,甚至没有区分过读的书有什么目的。
没有分类的书籍有时候是没有进脑子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以前读过的书,学过的文章,听过的故事,都会慢慢遗忘,跟最强大脑一点儿也不一样。
我们在书里面的认知和成长速度都没有功利学到的多。
读书的时候看到一个概念,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我们的精力和认知收益都是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时间精力的管理也会更加有限。
大脑会记住经常重复的,像偶尔看的书就会经常遗忘,在遗忘曲线里边,我们逐渐成为了被动的一方。
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我们要学会极其功利地少读书,读有用的书。
其实我们看的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目标导向:能解决当下问题
及时反馈:学了有地方用的
最近发展区:难度适中的知识
区分出来读书的目的就能合理配置自己手上的资源了,只有功利地配置资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书。
读书千万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从目录开始梳理出来,往往会更加有效。
选择自己需要的去读,这才是正确读书的打开方式。
第四步:从书中萃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晶体
读过的书会慢慢沉淀成自己骨子里的东西,有意识地提取出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最后转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晶体。
那看过的书怎么形成知识结构?
彼此关联,形成树状,排成序列,做成数据。
每个阶段都有它独有的解释和运行的道理。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所有读过的书,做过的事情都可以用这两种结构代替,也能用这两种体现。
只有读书更加功利了,吸收转化的才能更多。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你还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读书方式么?看了不困,读了不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