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七世纪读书笔记日记簿
明清笔记‖标点《柳边纪略·自序》

明清笔记‖标点《柳边纪略·自序》

作者: 酿酒匠 | 来源:发表于2024-07-12 20:02 被阅读0次

    《柳边纪略·自序》

    中原土地之入郡县者,山川方域物产风俗皆有文以书之,书而不能尽与所不及书者,则征之逸民遗老所谓献也。文献备而郡县之志成,若乃不入郡县之地,虽声教已通,中原之人偶一至焉,皆出九死一生呻吟愁苦之余,谁复留一字以传?若冷山之《松漠纪闻》,五国城之《南烬》,纪闻英宗北狩之《革书》,亦绝无而仅有。然《南烬》所载道里方域与金史不同,又极诋朱后前辈,多言其伪。而《松漠》《革书》所记亦甚寥寥,不足比于郡县志以无文献助之也。

    宁古塔在五国城冷山之间,明时隶奴儿干都司,今则与盛京唇齿。然弥望无庐舍,行数日不见一人。康熙初,先子坐张魏之狱徙于此。

    余年十三奉先大母于江浙间,丧葬讫年已四十矣。然后出塞,惟日有白云亲舍之思,而又阴风朔霰,皲瘃其肌肤,耳鼻手指一触辄堕地。入阿稽,则万木蔽天,山魈怪乌,叫嚎应答,丧人胆。断冰古雪,胶树石,不受马蹄,马蹶而仆者,再触石破颅,血流数升而死,死半日乃复苏,苏久之犹不知在人世间。方是时,辽阳松杏大小凌河诸战场,南北关,木叶老边,混同,呼里改,诸阨塞,皆跋涉于呻吟愁苦之中。及至喜极而悲,日侍两亲供三十年子职于数月之间,尚何心求宁古塔之文献而书之哉。迨后先子即世归葬中原。回念耳目所闻见有宜书者,卫所之设,虽自成宣英三朝,然中原无往者,传闻多不详,如长白山在宁古塔南,旧图皆画于北。山半一潭,周三十里弱,而明一统志则云八十里。如此舛谬者甚多,一宜书。先子谪居,久变其国俗,不异于管宁王烈之居东,宁古塔人至今思之,二宜书。边外不设郡县,无志又无他纪载,而余适过之,三宜书。文字虽无,而余所遇老兵宿将其言有可采者,又先子至其地在三十年前所见,三十年前之老兵宿将是即其地之献也,而余亦得闻其言于先子,四宜书。泉甘土肥,物产如参貂,非中国有楛矢,自孔子后谁复能辨之,地又在辽东三卫外,可城郭,非他羁縻者比,五宜书。夫地在异国,好事者犹将书之,况有此五宜书,余安敢不书?此《柳边纪略》所以作也。柳边者,插柳条为边,犹古之种榆为塞,而以之名其书者,以柳边为宁古塔境也。若黑龙江,则附宁古塔者也,亦得书。奉天则补其志之缺者也,亦牵连书之。虽其山川建置,风俗灾祥,率多未备,不敢比于中原郡县志,或以其出自呻吟愁苦之余,而附于洪忠宣《松漠纪闻》后斯幸矣。大瓢山人杨宾


    〔试注〕

    1、冷山:《松漠纪闻》:云中至冷山行六十日,距金主所都仅百里,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穴居百家,陈王悟室聚落也。

    2、《松漠纪闻》:宋洪皓撰。皓字光弼,鄱阳人,政和五年进士。建炎三年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既至金,金人迫使仕刘豫。皓不从,流递冷山,复徙燕京。凡留金十五年方得归。以忤秦桧贬官,安置英州而卒。久之始复徽猷阁学士,谥忠宣。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乃其所纪金国杂事。始於留金时,随笔纂录。及归,惧为金人搜猎,悉付诸火。既被谴谪,乃复追述一二,名曰《松漠纪闻》。

    3、宁古塔:约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宁古塔古城原在今海林县旧街古城村附近,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城地。

    4、五国城:五国城遗址又称坐井观天遗址。位于依兰县城西北部。辽代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的“生女真人”建立了越里吉、奥里米、剖阿里、盆奴里、越里笃五大部落,史称五国部。依兰是五国部第一城之越里吉城,为五国部会盟之城,因此称为国头城。1127年金灭北宋后,将徽宗、钦宗二帝押解北归,于1130年7月抵达五国城,并囚禁于城内。1135年和1156年,二帝相继埋骨于此,便有二帝“坐井观天”的故事。

    5、《南烬》:《南烬纪闻》。此书又名《南烬纪闻录》、《南渡录》、《窃愤录》、《徽钦北徙录》等等。作者有署不题撰者、辛弃疾、黄冀之、周煇。版本有简详等多种。本书记徽、钦二帝被俘后北上之事。

    6、《革书》:记载了刘济侍从明英宗北狩之事,但是考察其作者,史源,内容,发现《革书》实则是一部伪书,刘济是伪造出来的一个人。

    7、朱后:宋钦宗朱后,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父伯材。徽宗政和六年(1116),为皇太子妃。宣和七年(1125),钦宗即位,立为皇后(《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靖康二年(1127),与徽、钦二帝俱被金人胁持北迁,不知所终。宁宗庆元三年(1197)上尊号曰仁怀皇后。善画山水花鸟,每画识以印文曰朱氏道人。《东都事略》卷一四、《宋史》卷二四三有传。

    8、先子:称亡父。《孟子·公孙丑上》:“曾西 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焦循正义:“称‘先子’者,谓父,非谓祖父也。” 宋·梅尧臣《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诗:“我无文章留,何可事杯觴,况承先子戒,宜不着口尝。”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赌符》:“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輒造之。”

    9、张魏之狱:张煌言、魏阱,抗清名士。“通海案”中主角,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由崇明进长江,与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会师,准备恢复明室,兵败。清廷掀起“通海案”,魏阱顺治十八年(1661)就义,张煌言康熙三年(1664)就义。杨宾之父杨越在“通海案”中掩护钱缵曾(抗清志士)幼子受牵连。

    10、大母:祖母。《墨子·节葬下》:“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与居处。”《汉书·济川王刘明传》:“李太后,亲 平王之大母也。” 颜师古注:“大母,祖母也。共王即李太后所生,故云亲祖母也。” 清·刘大櫆《原君墓志铭》:“然吾父痛先大父之早卒,大母之苦节,而身卑贱,无以彰其名於后世,未尝不欷歔垂涕也。”

    11、白云亲舍:比喻思念父母的话。《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12、朔霰:朔,北;霰,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明·袁宏道《即事时京使至》:“朔霰泠泠打角巾,客途那得更长贫。”

    13、皲瘃:jūn zhú。手足受冻坼裂,生冻疮。《汉书·赵充国传》:“将军士寒,手足皲瘃,宁有利哉?” 颜师古注引文颖曰:“皲,坼裂也;瘃,寒创也。” 宋·司马光《投梅圣俞》诗:“饥童袖拥口,手足尽皲瘃。”

    14、阿稽:窝集也,一作渥集、乌稽、窝稽、阿几等。满语,汉译密林或丛林之意。如千山山脉即发源纳鲁窝集,意为“像韭菜一样茂密的森林”。

    15、松杏:松山、杏山。崇祯十四年,明清在此大战。

    16、南北关:海西女真的哈达、叶赫部所据之地。据《清实录》所载,当时的女真,分为满洲、长白山、扈伦、东海四大部。满洲、长白山,就是明朝的建州卫。东海为明朝的野人卫。扈伦则野人部落,南迁而据海西之地的。其中哈达、叶赫,明人称为南北关,倚以捍边。

    17、木叶老边:柳条边。

    18、混同:混同江。清代指今松花江与黑龙江合流后之黑龙江流段。

    19、呼里改:牡丹江。金代称“呼里改江”(一作“骨乌里改江”),明代称“胡里改江”(又称“呼拉哈河、虎尔哈河、胡尔哈河、呼尔哈河、火儿哈河”);清民称“牡丹乌拉”“虎尔哈”或“牡丹江”。

    20、阨塞:险要之地;险阻要塞。

    21、子职:子女对父母所应尽的职责。《孟子·万章上》:“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明·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试论纲常,岂有子职而不事父母?若重思唱随之义,当同尽定省之仪。”

    22、管宁:管宁(158–241),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人。 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避于辽。

    23、王烈:《后汉书·独行列传》: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遭黄巾、董卓之乱,乃避地辽东,夷人尊奉之。太守公孙度接以昆弟之礼,访州政事,欲以为长史。烈乃为商贾自秽,得免。曹操闻烈高名,遣征不至。建安二十四年,终于辽东,年七十八。

    24、楛矢:hù。用楛木做杆的箭。《国语·鲁语下》:“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楛曰:‘肃慎氏之贡矢’。”后因以“楛矢之贡”泛指东北藩属的贡物。

    〔附〕《国语·鲁语下》: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後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括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清笔记‖标点《柳边纪略·自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ef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