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比我们所想像的更难。倾听,比我们所想像的更有用。
全身心倾听倾听,听什么?
前四章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我们倾听也是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别人并不见得学习过非暴力沟通,我们需要从对方的语言中体会出这四要素。
不要急着做什么
作者在这里用了全身心倾听,而不是积极倾听。这个要备加注意。倾听之难最难的部分就在于此。愿意学习倾听的我们都怀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可惜美好的愿望并不总能导致美好的结果。我们在“积极”之余,还需要从对方的角度来体会。
妨碍
如果一个人处于痛苦之中,那么他希望别人了解他的处境,留意他的感受,还是希望别人安慰、建议、否定、同情、纠正?
作者列出了他朋友举的例子来说明哪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在这张清单中,如果我们细看,会有很多不理解。
-
安慰?
作者:“我们常常认为,在亲友感到痛苦时,我们应该想办法使他们好受一点。然而,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 -
询问?
作者:“最常见的反应是,像‘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类的问题。也许,他们是希望通过收集足够的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事实上,试图分析问题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我们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
建议?
作者:“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
作者:“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
一位群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来解决问题的”;“学着和问题一起活下去,比解决问题还重要”
面对指责,反驳?解释?自责?
这又是倾听的另一大难点。“不论别人说什么,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a)观察,(b)感受, (c)需要,和(d)请求。”
问与不问与怎样问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
刚才还说不要询问,现在又说要使用疑问句,那么到底是问还是不问?
关键是怎样问,作者给出了两组提问方式,“第二组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他人。”这一段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推动谈话深入发展?
作者:“我建议,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如果过早地提及他人的请求,我们也许就无法传达我们的关心;甚至还会被看作是应付。而且,在谈话刚开始时,人们所表达的感受往往是冰山之一角,有许多相关的感受——通常是更为强烈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表达。倾听将为他们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创造条件。反之,如果急于了解他们的请求或表达自己,就会妨碍这个过程。”
还有......
怎样判断对方的感受是否已经充分表达呢?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作者还提供了多个生动的实例,赶紧读书吧。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建议大家试着倾听几次,尝试过倾听之后,再来读这一章,会感到真是字字珠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