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宋老师
1.
表面上是在玩微信,实际上是在寻求奖励
当我们总是忍不住去刷微信朋友圈的时候,其实背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原因。
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存在着一个奖励系统。这个奖励系统总是在四处寻求潜在的奖励来犒劳我们自己。一旦发现有潜在的奖励,我们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就会释放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奇物质。这种神奇物质的作用就在于会让人感到兴奋,而且还会劫持一个人的注意力,促使人们马上采取行动去得到那个奖励。
之所以有很多人总是会忍不住的去刷朋友圈,实际上就是在寻求某种奖励。而且想要得到这些奖励也是非常之便捷。你需要做的就是掏出手机,点开微信,然后就可以开始你的探寻奖励之旅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微信里面存在着哪些奖励。
2.微信里面到底有啥奖励?
第一,社交类奖励。
这些暗藏的奖励可能是有人会为你所发的图片或状态点赞,或是抢到了一个1块钱巨额红包,或是在新建的朋友群当中热火朝天的聊天。总之,此类奖励会让你获得一种成就感、归属感以及与他人之间的联结感。
其实,朋友圈就是个小社会,它能够满足你的诸多社会型需求。实际上,人际交往类奖励是玩微信的人最渴求的一类潜在奖励,这也是由微信本身的社交媒体属性所决定的。
对我来说,最难忍住去刷朋友圈的时候就是刚刚发布一条最新状态的时候,这时自己总会忍不住频繁的去刷微信朋友圈,急切的看有多少人会为我点赞,看有多少人会认同我的观点。一旦看到有很多人点赞,就会感觉很有成就感,感到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第二,娱乐类奖励。
这些暗藏的奖励也可能是通过刷朋友圈,发现一些好玩儿的图片、段子或视频。也许是一张萌萌哒的宠物图片,也许是一个无底线的重口味段子、也许是一段让忍俊不已的搞笑视频,总之一旦碰到此类好玩儿的东西,都可以让人快速感到愉悦、立马感到开心。这些暗藏的奖励可以总结为娱乐类奖励。
第三,知识类奖励。
这些暗藏的奖励还可能是通过玩微信所获取的一些新知识、了解到的一些劲爆的信息甚至是喝上一碗热乎乎的心灵鸡汤。例如,《如何在一个月练出魔鬼身材?》、《上海哪里吃饭,可以打一折?》、《没有得到想要的,即将得到更好的》等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的奖励概括为学习类奖励。
3.和微信和平共处的三个方法
我们已经对人为何会控制不住玩微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不难看出,只要微信里存在着潜在的奖励,我们就很容易忍不住去玩微信。
在这里,我们就不介绍类似把智能手机换成蓝屏手机之类的变态玩法了,下面我们着重推荐三个靠谱的方法,来帮助重度手机微信玩家走上康复之路:
第一,以事后悔悟之心,破临时之痴迷。
根据大脑奖励系统的运转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大脑只要发现有潜在的奖励机会就会分泌多巴胺,刺激人们马上去采取行动去得到奖励。但是请注意:潜在的奖励机会并不等于最终就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奖励。
也就是说,你很可能会在玩了一两个小时的微信朋友圈之后,却忽然发现没有得到任何奖励——既没有人给自己新发的状态点赞,也没看到搞笑的段子,更没读到什么干货的文章,只是得到了一些毫无意义的碎片化信息,最后反而是越刷朋友圈就越感到空虚加焦虑。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牢记每次长时间玩完微信之后的那种空虚感和悔恨感,那么在下一次忍不住玩微信的时候,我们就会多出几份自控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每次忍不住刷朋友圈的时候,先在心理重温一下那种刷完朋友圈的空虚感和悔恨感,那么我们很有可能会放下手机。
正如古语所说:“以事后悔悟之心,破临时之痴迷。”佛教当中曾经运用“静观腐尸”的做法来帮助人们破除淫邪的念头,运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你甚至可以尝试把每次玩完微信之后的那股空虚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用手机录下来警示自己。
例如,你可以这样在手机中录音:“搞什么东西!今天又瞎玩了好几个小时的微信,白花花的时间都被这样浪费了,好有罪恶感,真想砍断我这双罪恶的双手……”当下次在控制不住玩手机微信的时候,你就可以先掏出手机,播放一遍上述录音来提醒一下自己。
第二,把玩微信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
大脑中奖励系统的存在意味着人们总是渴望着得到奖励,这是科学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性不可灭,科学规律不可破。
但是我们却可以顺势而为,把“玩微信”当作是一种奖励,来激励我们完成那些不太喜欢去做、但是却非常有价值的事情。说得文绉绉一些,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叫称之为——把不喜欢做的事情给“多巴胺化”。
还记得我们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多巴胺的神奇作用吗?这种神奇的化学物质可以让人的大脑变得兴奋,会劫持人们的注意力,会促使人们马上采取行动去获得奖励。
所谓把不喜欢做得事情给“多巴胺化”,就是指为那些我们不太情愿去做、但是却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赋予一定奖励,从而原本没有吸引力的事情因为奖励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这个方法的原理就有点像给一粒苦涩的药丸包上一层甜滋滋的糖衣,从而让良药变得不再苦口。
由于玩微信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奖励,因此玩微信就可以成为一种“多巴胺化”的有效工具。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给自己规定:如果自己坚持读了1个小时的书,那就准许自己玩10分钟的微信;如果自己今天能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那么就可以允许自己在完成任务之后多玩儿一会儿微信;或者是,如果自己今天坚持健身计划了,那么就准许自己多玩儿一会儿微信。
这时候,玩微信就变了一个有效的激励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攻坚克难,去完成很多看起来没有什么趣味、但是却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只在特定的时间内玩微信。
很多事情往往看起来很难坚持,但是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容易很多。和微信和平共处的第三个办法就是只在特定的时间内玩微信。例如,规定自己只在吃完饭后的那一小会儿时间玩手机,或者是只在工作感到特别疲惫的时候去玩手机。
如果不在特定的时间内玩手机,我们就很容易在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下意识的掏出手机来玩微信。这种做法简直就是时间的隐形杀手。本来我们的初衷是充分的利用碎片化时间,但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我们的时间被碎片化了。
我是说,由于我们总是忍不住去玩手机,因此丧失掉了太多整块儿的时间,于是我们就开始变得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那些看似艰巨的任务,我们会开始变得拖延,最终慢慢对自己的自控力丧失了信心。
另外一点就是,随时随地玩手机会让我们的注意力不停的被分散。当我们在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一旦注意力被分散,再回到任务上的时候,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才能重新找回原来的思路,这都意味着时间成本的上升。
因此,给自己立个规矩,在学习的时候坚决不玩手机,只限制自己在特定的时间内玩微信就变得很有必要了。
我拿自己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实验,在早上这段宝贵的时间段内,我只规定自己在吃完早饭后玩会儿手机。一是因为刚刚吃完早饭就投入学习或工作,很容易导致精神过于紧张,不利于胃部消化。二是因为早饭前,我往往已经完成了一个多小时的紧张学习,这时大脑也需要放松休息一下。
在特定的时间内玩微信,还要注意一点:千万不要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去刷朋友圈。这时我们应该把时间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例如读书、运动、写作等。
而玩微信这种看起来不需要太多意志力的事情,应该放在一天当中的“垃圾时间”内去做,并且限定好时间,例如吃完饭后犯困的时候,长时间的工作之后感觉到很疲惫的时候准许自己玩手机,每次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等等。
今天有事情临时去了一趟交警大队,宣传栏上打出了“少参加应酬,多读书”的标语。觉得这话说得很实在,借用过来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少刷朋友圈,多读书。少接触点碎片化信息,多读一些有深度的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