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分立,相互牵制。
(一)立法受行政制约
国会若通过法案,总统具有否决权,这是总统的行政权对于立法权的干预。当然,否决之后,国会只要2\3再次通过法案,法案不经总统批准即可成为法律。
(二)行政受到司法、立法的制约
1. 水门事件、管子工程——司法制约行政
众所周知,联邦大法官(justice)由总统任命,但是终生制,总统有任职年限,因此客观上不可能对总统负责。
尼克松总统期间,幸运的是任命了4个大法官,剩余5名大法官至少也有一个同他一个阵营的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法官态度很可能会偏向尼克松。但是尼克松却并没有捞到好处。
为了竞选,候选人之间的窃听等行为,美国人该是习以为常。因此,在水门事件事发后,尼克松依旧赢得了大选。但是,实际上断送尼克松政治生涯的是管子工程。
水门事件的操纵者是尼克松的think tank,这些幕僚呢,为了防止白宫机密泄露,对白宫内部人员进行了窃听。这就违法了,违反公民隐私权。因此检察官上诉至最高法院。
非常好玩的是,总统的行政权下管着司法部,然后司法部任命检察官,因此总统实际上是该检察官的上司的上司。因此,尼克松上来就让司法部去免检察官的职责,这是合法的,管辖权内的。
不过后来,联邦大法官并没有“怜悯”尼克松,8-0,决定让尼克松交出5000录音。
2. 立法制约行政——尼克松、克林顿
立法制约行政,主要就是启动“弹劾”,启动,就是对总统最严重的的惩罚。当然弹劾成功后,总统就不干了,但是总统对在任期间的职务行为是享有豁免。
尼克松事件还没结束,美国大法官首席进行监督,最后众议院以远超1\2的投票启动了弹劾程序,未等到参议院进行2\3投票,尼克松提出辞职。服从于人民的表示。
克林顿,因为桃色绯闻,引起国会的传唤质问。桃色新闻没什么重要的,俊男靓妹,产生化学反应存在是正常的,主要是因为对于质问,在bible面前(上台、出庭时都要面对这个),克林顿作伪证了,说“这是我没干过”,这就是完全违反了美国契约了。
因此众议院启动了弹劾,刚刚1\2的选票。对比尼克松事件,就没那么压倒性,这也看出对于总统私人生活,美国人实际上是不太怎么看中,领导者并不需要是一个谦谦君子,只要能做好总统这个职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都可以。但是不能触及底线,比如公民权利和自由。
后来在参议院进行的投票中,仅有10%-20%支持弹劾,未过2\3的人数,因此,针对该事件对克林顿的弹劾没弹成功。
美国制度相对成熟,相互掣肘,因为“启动”某种程序,而产生压力和制约,类似惩罚。三权分立,为了制度稳定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