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入长春的土地,是大学报到的时候。记得很清楚,当天下了雨,报道的时候大家都很狼狈。
我的家在河北的一个小乡镇,因志愿填报改革的缘故,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这座城市。说实话,初到这里的时候,除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我对这座城市,没有额外的感触。
后来是从什么时候爱上这座城的呢,已经记不清了,或许是在后面的相处中,对这座城有了或多或少的认知。
印象最深的,是春城的雪。在长春度过的第一个冬天,就让我对寒冷有了新的认知。以前一直认为都是北方地区,再冷也不会冷到哪里去。过度自信的结果就是,一场雪后,就被冻感冒了。
好在病得不重,几顿药下来,就好的差不多了。本地的室友建议出去吃顿火锅,驱驱寒。因为学校在南关区,所以就选择了相对来说比较近的元盛居。老式铜锅煮出的羊肉,鲜嫩无比,再裹上店家秘制的麻酱,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配上几口糖蒜,回味无穷。
美食,往往能拉近一个人与一座城的距离。绽放在舌尖的美味,最是聊以慰藉人心。
许是火锅的热气,驱散了体内的寒冷。也或许是当地朋友的热情,感动了我。在长春这座城市里,我第一次感受到归属感。
后来,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参观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伪满皇宫博物馆。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曾居于此,这座透露着奢靡气息的宫殿,用它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段不堪的岁月。砖瓦墙石,映射着主人的无可奈何。我们走在先人驻足过的道路上,在不同的岁月光阴中,品味着不同的人生。
那时候我在想,融入一座城,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走进它的历史里,与它的兴衰成败共情,感受埋藏在漫长岁月里经久未变的文化底蕴。
离家久了,不免会有些想家,心情也不如往日高涨。上课时也是心不在焉,呆愣愣的,被身边人提醒几次,才勉强缓过神来。
心情不悦的时候,我更喜欢独处,或者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惜条件不允许,只能以校园为中心,百米为半径,在周围散散步。
于是乎谢绝了朋友的邀请,一人沿着校外小路向南行去。傍晚时分,街边的小贩还未散去,正热情地招揽着街边的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食物烹饪的香气与带有当地嗓音的叫卖声融合在一起,浓浓的烟火气息,抚慰着我这颗异乡人的心。
不多时,心里仅剩的忧郁消散,步伐也轻快了许多。目光转向商贩的小摊,看这也欢喜,那也欢喜,遂挑选了许多,双手填满,悠悠闲闲的逛回宿舍,和室友们欢喜的分享战利品。
彼时的天空已升起明月,柔和的光正轻抚着大地,屋内的欢声未减,因室内有些热,便去往阳台透气。我打开窗,任由月光洒落在身上,心里一阵平和,却又隐隐充满期待。我知道,未来的几年里,我将在这里度过全部的大学时光。而我与北国春城的约会,也将陆续上演。
这座初来时陌生的北国春城啊,终于在日月交替间留下了独属于我的印记。我与这里的人畅谈、共饮,辗转于街头闹市里,又在幽静小路上留下身影,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我与它的密不可分。
何其有幸,才能在他乡找到可安放灵魂的第二故土。我多么想,在落日余晖里为这座城市高歌,沉沦于它的绵绵情谊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7972/ab7722d9884880c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7972/93163c0079ba8d1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