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乡村生活专栏写作
乡村生活编辑文言明语特此推荐。
家乡的味道,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热爱。本文作者以家乡的味道为题,讲述了值得回忆的过去,但更多的是亲人之间浓浓的爱。回忆乡村生活,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
爷爷病了,而且很重,感觉不好的父亲忙给远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大姑家去了电话,两天后,远嫁他乡的大姑和姑夫风尘仆仆地踏进家门。
最终爷爷还是抵挡不住病魔,在众多的亲人陪伴下走了。大姑今年已七十有余,在我印象里她年轻的时候,身材挺拔的像棵白杨。每年来探家的时候,我和大姑的身材相形见绌。“挺起腰板来,你看看你大姑”以至于每当大姑和我同时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把身体昂扬向上。
如今大姑的身体已经萎缩的看不出当年曾有的模特风姿了,她已逐渐在走下坡路了。尤其这几天的连天轴转,做为爷爷唯一的女儿忙上忙下,加上悲伤和睡眠不好,感觉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看来催人老不仅仅是只有岁月。
三日圆了后,大姑和姑夫准备回家了,家里有许多农活等待着他们躬力亲为,到了他们这个岁数,本是颐养天年、含怡弄孙的时候,老人偏偏喜欢侍候那一亩三分地。“生活充实”成了他们的措辞。
尽管父亲一再劝说多住几天,细聊一下兄妹情谊,最终还是听之任之,父亲拿出已准备好的家乡特产,两提大米枣,一箱正宗的酱腌咸菜等其它东西放在了车上。不过当看到父亲最先放在大姑车上的两样东西时,我感慨万千,记忆深处的这两样东西让我刻骨铭心,不知多少次伴着迎宾送客走出我们的家乡,满带着我们虔诚地心意和衷心的祝福漂洋过海……
我的家乡是山东高密,也是著名文学大师莫言的家乡,电影《红高粱》还有电视剧《红高粱》让我们的家乡名声大振。可以说,高密已成了远近有名的地方。但是对自小生长在这里的我,对高密有着深深的印象的却是它的味道和美食。
每年的正月初二晚上,我们这里开始送年,预示着一年已过去。但当吃完送年的饺子,想想年前的所有忙碌,想到只是为了这几天时,会再次感叹流逝了的岁月。做为我们却只能一如既往。
初三是我们高密一年中出门访友的开始。我们家的探亲出门也是定在这一天。在童年的记忆里,我最期待的是去胶州的大姨家。姥爷只有三个女儿,妈妈是她最小的孩子,老大和老二都住在另外的城市。初三一早起来上火车,又黑又冷的天气,也无法掩饰住我们心里的兴奋,为了这一天,爸爸和妈妈在年前就开始准备带给他们的礼物。印象里最多的是带有包装盒的大米枣还有地东的小萝卜。妈妈当老师,只有在暑假和寒假时间充裕,选择寒假探亲是最佳时期,既能拜年,又能探亲。也让最早的自己从那时开始就对高密的特产美食有了印象。爸爸很多次对我们说,它是我们高密最值得出手的“作品”。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根深蒂固地也有了高密特产的那种缠绕在我心中的家乡的味道。说起高密的大米枣据史料记载,高密的大蜜枣距今有300年生产历史,最早是进贡朝廷的贡品。
大蜜枣全部手工制作,用料很讲究,芝麻要选用粒大、饱满、香浓的高密双羊芝麻;蜂蜜选用蜜味浓、甜度大、味道正的胶县铺集山枣花蜜;香油要用小磨磨制的……可以说,大米枣是我们高密最早的传承美食。
那年女儿考上了外省的大学,,第一次离开家乡,我让她带上高密的特产大米枣,希望让她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品尝到我们家乡的味道,在我的心里它已经全部承载了我们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已经深深地融化在我们心里,当孩子有男朋友的时候,我也是让他带上它,给他远在他乡的父母品尝,家乡的味道也已经成为我们彼此相连的桥梁。
那一年,孩子又一次要奔向远方,临行的前一天,孩子诺诺地和我说:“妈妈我还是想带一些我们这里的特产,我很想让家乡的味道陪伴我去新的地方。”看来世界再美,家乡的味道依然是她最深的牵挂。我在点头的同时也在重温自己曾经熟悉到骨子里家乡的味道,还是那样香甜软糯的让人垂涎欲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