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问题是,孔子倾其毕生精力在推行“中庸之道”,可是,他为什么又反复感慨地说“道其不行矣夫”、“道之不行,道之不明”呢?
通过学习,我粗浅地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中和(庸)”太过简单了,是平凡的常理,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很少有人能真正地实行它。
第二个原因是,中庸之道又是最高的道德要求,是至高无上的境界,所以,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中庸的标准。
第三个原因是,中庸之道在人们施行的过程中,要么太过,要么不及,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第四个原因是,人们在施行中庸之道的时候,都缺少自觉性。这就像每天每个人都要吃饭,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自觉地品尝滋味一样。
第五个原因是,人们不能明白施行中庸之道的真正原因,也就没有人会自觉地施行它了。
第六个原因是,人们对于中庸之道的了解过于肤浅,认为中庸之道很容易施行,结果是却施行不起来。
孔子既然知道中庸之道难以推行,那他为什么还要极力推行中庸之道呢?
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最好的立身处世原则。
孔子曾经列出三件极难做到的事情,“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结果人们都能做到,而中庸之道这么好的东西,人们却是难以做到,或者是不容易做到。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有些事情看似难以办到,但仍是有可能办到的,比如孔子列举的那三件事;
而有些事情看似很容易做到,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比如中庸之道,看起来很容易,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
而且孔子在身体力行施行中庸之道的时候,还表示“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有些人往往会半途而废,但我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从第二章到第十一章,有几个生字。
1、“罟”(gu),同“古”音,古时是“网”的意思。孔子在“驱而纳诸罟huo陷阱之中”,这句话中的“罟”就是网的意思,只是“huo”在手机上打不出来。
2、“衽”(ren),同“认”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衣服的衣襟,另外一个是,衽席,古代睡觉时用的席子。孔子回答子路问强时说:“衽金革,死而不厌”,这里的“衽”就是席子的意思,而不是衣襟的意思。
这几章中,还有几个句子需要记住。
1、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2、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3、君子和而不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