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简友广场捡一个好文
朝那旧事【于史料的片言只语间,找寻两千年前的一段往事】

朝那旧事【于史料的片言只语间,找寻两千年前的一段往事】

作者: 雷伊小柯北 | 来源:发表于2022-03-24 21:42 被阅读0次

    楔子

    蓝玉解下自己的灰布斗篷,囫囵裹在那孩子身上,像是包裹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般。

    直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检查了一遍,确认绝对没有留下风雪可钻的缝隙才踏实地攥紧那孩子的小手,迈开步子。

    他攥的那样紧,又那样小心,仿佛牵住的是世间的至宝,又仿佛是生的希望……

    漫天风雪中,一大一小两个人影,踏上终南的崎岖小路……


    第一章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

    长安城南边有条老巷子,巷子里有个极不起眼的酒肆,酒肆里有个瘸腿儿的说书老头,穿一领旧衫,手执破纸扇一把,面前黑漆漆油腻腻酒壶一盏,正在讲五十年前那场震动朝野的大战。

    鸦二曲着一条腿,踩在条凳上,面前的粗瓷小碟里,零散着几粒目下时新的蚕豆。他的手里正捏着一粒,将放未放地悬在嘴边,看样子,听得极入神。

    鸦二的师傅,是个隐居终南的糟老头子。鸦二其人,据师傅说,是几年前师傅游历归来时路边捡的小乞丐。那时正值深冬,鸦二在雪地里奄奄一息,师傅一时不忍,遂将他背回了终南,几经折腾,总算捡回一条命。

    鸦二因这场磨难,记忆全失,不知家乡何处父母其谁。他醒来那天早晨,窗外的桐树上,有只乌鸦哇哇叫,遂,师傅顺手赐了他这个名号。

    至于为何不叫鸦大或者鸦三,鸦二不曾问,自觉师傅自有师傅的道理,或者自己有个未曾谋面的大师兄也未可知。

    鸦二是个机灵的少年,跟着师傅跑了几次长安,便对长安的大街小巷都了如指掌了。后来,竟给他找到了这个酒肆,甚至迷上了听书。因此上,每次下山采买,鸦二都表现得极主动,道是师傅年岁渐长,不宜劳累,他腿脚利索,理该多跑跑。师傅对鸦二一向放纵,遂也听之任之。

    鸦二第一次听到的,便是那场发生在丙子年的战事。

    毫无防备的鸦二,耳听的醒木一声响,先生道了句:萧关破,朝那毁,一时血流漂杵……

    鸦二的心猛然抽搐了一下,痛得他差点从椅子上翻下去。

    前所未有,前所未有啊……

    鸦二一路疑惑着,回到了终南。

    抬眼处晚霞漫天,火红一片,师傅,正站在茅屋外,向来路处张望。

    是夜,鸦二做了一个忒长的梦。

    梦里天幕如火,地面焦土浓烟,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血腥气,无数青面獠牙的怪兽,狰狞着双目,利爪如钩,撕扯着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百姓……

    被吓醒的鸦二,惊坐而起,木窗外残月半挂,约摸才交三更,一阵凉意袭来,衣衫竟已湿透。

    此后,鸦二似对那酒肆着了魔,每回下山都要去。也不知是那说书老头认识鸦二了,还是老头只会讲那一段故事,鸦二每次听到的,也都只是那一场战事。

    那一场战事,史书已有记载,坊间也多流传。然正史只记年月,伤亡,成败。坊间流传,却多了许多杜撰,添了几许神秘,使得那场原本就复杂错综的战事,更显得扑朔迷离。

    比如,传说中,萧关之破,并非胡人骁勇抑或布兵不力,而是萧关的一名守关副将,投了胡人,大战在即的时刻,偷偷开了关……如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萧关,轻易告破,关外窥伺已久的胡人,催动十四万铁骑,将朝那城瞬息毁于一旦,一时间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且说那一夜,那少年英雄,着了夜行衣,悄然掩入敌营,寻到了白羽的营帐,质问那厮,如何欺骗于他……”

    鸦二听到此处,不觉又失神了一回,那书里的情景,透着些熟悉。惨白的月,清冷的风,漆黑里寒气森然的剑,那一切,似曾亲历一般,清晰的,模糊的,影影绰绰交错着……

    夜里的鸦二,毫不意外又陷入噩梦……

    在一处胡人的营帐,黑巾遮面的少年,剑光冷冽,直指一青年男子的咽喉,质问:“你说大丈夫生当豪杰,壮志酬国,却为何投了胡虏?!”青年男子显然有些窘迫,却仍强自镇定,压低声音厉声喝问:“你是何人?”少年并未回答,剑尖往前一递,直刺那人咽喉。那人一跳跃开,抬手抓向少年面门,少年微一侧身避开了这一抓,却不料手掌过处,少年的半边衣袖被撕破,裸露的臂膀处,一尾紫色摆尾鲤鱼,在烛光下栩栩如生。那人稍稍一愣,少年已一剑挥出,剑尖却换了方向,刺向对方大腿……

    每一次梦醒的清晨,鸦二的神情,总有些萎靡,心神不属的样子。师傅却好似没发现鸦二的异常,仍是该打坐打坐,该诵经诵经。

    这一日,鸦二又借口下了山。

    鸦二直奔酒肆,却没看到说书老头,听邻桌的人说,老头最近有些抱恙,有日子没来了,也不知今日来得否。

    鸦二依旧点了盘油煎蚕豆,一边散散漫漫地吃着,一边听那些客人闲聊。

    “哎,听说过没,我二姨家的女婿的大伯的三小子的老丈人说,他们村里有位老人家,据说是参加过朝那血战的,还是白羽的亲卫。那白羽,听说是个弃儿,被一对老夫妻收养拉扯大。朝那血战前,不知怎的,竟给胡人将他爹娘掳了去,拿他爹娘性命相挟,若非如此,他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岂能投了胡人……”

    “爹娘怎么了,家国事大,岂能说投便投了……”

    “家国家国,爹娘尚且不顾,何谈报国……”

    “听说,胡人头领之所以最后退兵,一方面是朝廷派了援兵,另一方面是中了白羽一箭,伤重不治……”

    炎夏时节,空气甚燥热,鸦二一边听,一边顺手挽起了衣袖,臂膀上一尾紫色鲤鱼栩栩如生。

    鸦二听闲话入了神,忽觉面前光线一暗,同时,有人说了声“墨先生”。鸦二抬眼处,一把破纸扇,半打开着,扇面上曲曲折折的线条,似乎画了些什么。鸦二再抬眉,说书先生怔怔立在他面前,昏黄浑浊的双眼,锁紧了他裸露的臂膀。

    鸦二一时有些呆,未及答话,墨先生已缓缓打开了纸扇。

    鸦二这才看清,扇面上画着一尾紫色鲤鱼,和自己臂上的鱼,竟是如出一辙……


    第二章    满目山河空念远

    深秋的回中道,草木凋零,人迹稀少。

    鸦二歪在一头瘦驴背上,摇摇欲坠的样子,不知是睡是醒。

    驴子懒散地踱着步,方向是朝那。

    朝那有大渊,曰朝那湫。

    湫有前后,曰前湫,曰后湫。

    前湫明媚如画,后湫幽深莫测。

    鸦二立在后湫的山尖,呆呆望定眼前一片水域。

    好半天,才从袖中摸出一块破布来,绢帕大小,灰扑扑的,分明就是师傅那领道袍的襟角,上面还残留着鸦二燃香时不小心烧出来的两个小洞。

    布上有字,看得出是灶下的柴火棍写的,恐已有些日子了,被摩挲得痕迹浅浅。

    "鸦二吾徒,屋顶的茅草有些旧了,记得回来换换,莫教你我师徒雪天捱冻。“

    鸦二哑然失笑。

    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终南的茅屋每年都要换茅草,每每这个时候,师傅总会编出各种不曾闻名也不曾见面的道友,据说相邀出游,待茅屋整修一新时,师傅又施施然回来了。当然,从不会忘了带一堆零嘴给鸦二封口。

    只是今冬……

    鸦二的眼中,有晶光闪了闪……

    山下的水泽寂静深邃,透着暗红。

    师傅常说,昨日莫追,明日不期,守心如一,方是修道之本。

    鸦二没告诉师傅,,上次从长安回终南的路上,碰见个卖柴的,拦住鸦二,说他是煞星投胎,一出生就死了娘,才满月死了爹,五岁上死了祖父,八岁上死了祖母,九岁上得了怪病,满口皆是疯言,族中曾找过一个癞头瞎子打问,瞎子道:前世杀孽太重……后来,村里来了个游方老道,说能治百病,要带走鸦二,里正痛快答应。

    一个卖柴人的胡言乱语,鸦二自是不信,可那人信誓旦旦:你掀开衣袖来看看,你臂上有个鱼形胎记是不是,算起来,我还是你的同宗伯父呢……

    鸦二知道了,自己不是冻馁几亡的小乞丐。

    可……还不如就是个小乞丐了。

    倘若只是个小乞丐,倘若不去长安……

    倘若……

    师傅说昨日莫追,然酒肆里那个人,不也反反复复在嚼那一件事么……

    收回神思,鸦二将那块破布整齐叠好,重新归入袖中。

    他抬眼看看天空,北地深秋的天,异常高远湛蓝。

    低头时,那片暗红的水泽,在细风中泛着妖冶的波光……

    他来的路上听说了,朝廷析北地而增设了安定,辖朝那诸县,治所高平离朝那极近。

    往后,这方土地应是安然无恙了。

    赴身水泽的那一刻,鸦二眼前浮现的,还是那个脏兮兮的瘸腿说书老头,可那面孔,却倏忽化作一个剑眉朗目的青年……

    ……

    三年后,雄才伟略的皇帝陛下亲率数万骑巡幸安定,查看驻防情况。

    据史书记载,这位皇帝在位期间多次行幸安定,减免赋税,增设驻军,并率群臣亲出萧关,足见对此地的重视。

    而在皇帝陛下第一次亲临朝那的前一年,朝那湫边,悄然出现了两座土包,相依而立,皆有墓碑,一个上面刻着一根轻灵纤长的羽毛,一个上面刻着的,是一尾俏皮的鲤鱼。不像刀斧凿刻,反像是剑尖所划。

    有农人曾说,见过一白发凌乱的拄拐老者,久久立在墓碑前……


    第三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师姐,有个人被后山的捕兽夹伤到了,现下正安置在客房里,师傅要你去看护一下。”

    清沔跑来喊她的时候,清洛正在屋后的空地上练师傅新授的一套剑法。

    遂,她收起剑,去往偏院的那间屋。

    走到门口,正看见一身黑袍的师傅从屋里出来。

    “骨头没事,你每日帮他换次药,三日后便让走吧。”

    “是,师傅。”

    清洛一贯寡言,大约也是随了师傅。

    六岁上随师傅上了山,过了两年,师傅又带回来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师徒三人隐于少华山中,除师傅偶尔下山之外,清洛和清沔从未离开过这几间茅屋。

    清洛的师傅常年一袭黑袍,浓密乌黑的长发严谨地盘在头顶,一丝不苟。

    清洛和清沔上山时俱是孩童,随师傅生活数年,竟连师傅的性子也学了个十成十。

    第二日,清晨,那个养伤的少年睁眼的一瞬,看到的,便是一身黑袍的一个瘦小身板,清秀的五官,像是结了冰,透着拒人千里的寒意。

    “喝粥,喝了换药。”言语间也冒着冷气。

    “你熬的?真好喝!”少年不吝赞美。

    虽然是个冰山美人,熬粥的手艺却不错。少年一边想着,一边感受着温热的粥遍布辘辘饥肠的舒爽。

    这少年昨天误闯后山,被捕兽夹将小腿撕裂,所幸发现及时。

    “嘶!”少年忍痛的轻吟几不可闻,那双换药的手,却一瞬放缓了,动作也变得更轻柔。

    少年大半日,眼前都是那双灵巧的手。

    “怎么不见给我换药的那个……了?”傍晚,少年问收拾碗碟的清沔。

    “师姐明天早上给你换药。”清沔语气淡淡。

    答非所问啊,少年郁卒地想。

    第三日,除了换药,伺候饭食的俱是那个唤作清沔的姑娘。

    第四日,换完药,清洛收拾东西转身,少年试探的声音响起,

    “你没想过去外面看看么?长安城十分繁华,我的故乡,虽地处边塞,却也有极美的景色……不过近些年,时常有胡人侵扰。听你师妹说你会舞剑,如果不下山去看看,学了剑法做什么用呢?”

    清洛的双脚,一只门里一只门外,就那样卡着。

    这些年里,这大概是清洛听过最长的一大堆话了。

    “你随我来。”

    清洛抬脚出门,少年快速跟上,虽然腿还有点瘸,脸上却看得到明显的喜悦。

    清洛一言不发将一套剑法舞完。

    “你连捕兽夹都躲不开,此番下山还是多加小心,这套剑法送你自保。”

    “学武艺不单单是为了自保的,小小捕兽夹而已,我就是大意了。”

    “学武艺为了什么?”

    ”保家卫国,沙场制敌!你隐居山中,自是逍遥自在,倒也惹人羡慕。但是,大丈夫生当豪杰,壮志酬国,我白羽堂堂七尺男儿,岂能寂寂一世!”

    ……

    少年下山去了,晌午的太阳光打在他坚实的后背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阵清越的歌声顺风而来,飘进清洛的耳中。

    少年说,他家乡的人惯会唱歌,临别送一曲聊表谢意吧。若有机会下山,可以去朝那找他,到时可以陪她看他故乡的美景,那些专属边塞的独特风光。

    当少年消失在视线之外,而清洛仍在山路边发呆,她不知道,她的身后,有一道沉沉目光,伴随着一声轻叹……


    第四章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夏秋之交,晴雨无常,一时艳阳高照,一时又大雨倾盆。

    此刻,往长安的东边官道上,有一人一骑,急急驰来,眼见着赶天黑便可入城了。然,天边,却黑压压乌云正欲吞日。

    不到半刻钟,已有豆大的雨珠零散滴落,砸起地上黄土一个个打着旋儿。

    转瞬之间,雨势骤增,噼里啪啦竟是夹杂着冰雹直冲而下。

    一时间天昏地暗,行人纷纷走避。

    马背上,清洛的黑袍大半已湿,整齐束起的发髻上也有水珠滴答滚落。

    她本想冒雨前行,一瞥眼,瞅见路边有个茶寮,遂勒住缰绳,翻身下马,草草将马拴在茶寮外的木桩上。

    说是茶寮,只是简单用木桩支撑搭了个茅草棚顶,勉强遮雨挡光,四壁俱无,若是一阵强风来,恐棚子也要散架。

    棚子底下支了四五张木桌,油腻乌黑,桌边皆是同色的条凳。有几张桌子已经坐了人,一个个俱是眼巴巴望着落雨的天,显见都是赶路之人。

    清洛瞧见靠北边角落还有张桌子,拧身过去坐了。

    “公子,快来这里。”一个童子的声音。

    清洛未及反应,长凳另一头沉了一下,大约是有个屁股落座了。

    陌路之人,清洛并无兴趣。

    “小溪奴,包袱里拿我的外袍来。”是个青年男子的声音,音色温润,发声处正是长凳的另一头。

    “贤弟,你的衣服都湿了,快脱了换我的吧,约莫有些宽大,不过胜过湿衣。看你身量单薄,谨慎着凉。”

    有指腹轻轻敲击清洛搁在桌上的手肘,依方向判断,那只爪子正正来自长凳的另一头。

    清洛面色阴沉,头也不回,

    “不用,多谢。”

    “贤弟,不过一件外袍,你不必挂心……”

    “我说了,不用!”

    清洛扭头,眼神犀利。

    “诶,贤弟,我们在哪里见过吗?我瞧你竟觉得十分眼熟……”

    清洛语塞,这不是她能应付的场景,只盼着雨快停吧,她焦躁地在心里默念。

    “我有个……妹妹,若是还在,也同你一般大了,只是……”

    长凳那头的声音停了一下,清洛竟然有些期待,她没发现自己的坐姿因着这句话,柔软了许多。

    “我那——妹妹,先天不足。她母亲怀她时身体不好,我隐约记得,她生下来的时候才这么大……”

    清洛微微侧转脸,瞄见那人正用双手比划那个新生妹妹的大小,比手掌也大不了多少。那不就和山上大黄的崽子们出生时差不多大小么,清洛在心底腹诽,但大黄的崽子们还是很可爱的。想到这里,她脸上有淡淡的笑容浮起。

    “她满月的时候,苦着一张脸,顶着一脑袋稀疏的黄毛儿,我想摸来着,呵呵,被母亲呵斥了……”

    唰啦啦的暴雨声中,那人自顾自讲着自己的妹妹,时不时有浅浅的轻笑。

    “抓周的时候,她对着满桌的物件左顾右盼,转了三圈,我想她定会抓那本《河图》绘本,那是我最喜欢的,可是,她,呵,偏偏却抓起了一位叔伯故意拿来逗趣的一把短剑……”

    长凳那头突然没了声息,清洛一直凝聚的心神,一下子没了着落。她略有些焦急地转了脸,正对上那人一双清亮的凤目,好巧不巧,他也在望着她。

    “后来……你那妹妹怎样了?”清洛敛容坐正,迟疑发问。

    “后来,她长大了,很是清秀可爱,只是她身体弱,不能时常同我一起玩耍,我便常常在后院的园子里放纸鸢给她看,她就坐在廊下,望着纸鸢,让我放得更高些,再高些……后园那些桐树,老是会挂着了纸鸢,我需时常爬上去拽,有一次,那纸鸢挂住拽不下来,我没抓稳……很费了一些功夫,总算是拿下来了。”

    清洛听着别人的这些幼年琐事,恍惚自己的记忆中似乎也有那么个髫龄稚子,曾经爬树去做什么,具体做什么却记不清了,只记得那人最后摔下来的一声惨叫……

    清洛努力搜寻着回忆,这时雨声渐渐小了,茶寮里的人们陆陆续续起身,四散离开了去。

    清洛被杂沓的脚步声惊醒,收回游走的神思,她还得赶着进城,遂起身准备离去。

    “咣当”“哎呦”

    似是桌椅打翻,有人倒地了。

    清洛回转头,那个刚刚还兴致勃勃讲故事的人,此刻,正屁股落地,而他们曾共同坐着的长凳,一头高高抬起,一头杵在地上。

    清洛毫不犹豫伸出手去,那人顿了一顿,终究抓住清洛的小臂,立了起来。

    “贤弟,多谢……”

    谢字尚在风中飘着,清洛早已翻身上马,蹄声哒哒而去。

    那人望着远去的一人一马,似无奈般摇了摇头。

    “公子,这是谁掉的,不像是你的。”

    听见自家童子的这句话,那人停了拍打灰尘的动作,抬眼时看见童子的手心里一块拇指大小的盈翠玉佩。

    他将那玉佩接过来,翻来覆去在手里摩挲,很宝贝的样子。

    “哪里捡的?”

    “就这里啊,长凳底下,不会是那位黑衣公子落下的吧?我们要怎么送还给他啊,他也不曾留下姓名府邸。”

    小童子一脸焦急,他却把玉佩紧紧捧在手心里,心情激荡。

    这玉佩的材质极是普通,造型也并不古朴,是常见的祥云纹,不过是普通富贵人家给孩子的长命锁一类饰物。玉佩上也刻有字,一面是“福泽绵长”,另一面刻着一尾鱼,只是,字体稚嫩,图形也显生涩。

    “小溪奴,这字是我写的,鱼也是我画的,是父亲找人刻上去,我送给鸦儿妹妹的满月礼物!……”

    他喃喃念着,小童子一脸迷惑,看着自家公子神不守舍的样子,和长袍后面一屁股的灰尘……


    第五章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隆冬之长安,飞雪如幕,遮天蔽地,一色纯白,闪着莹莹的光。

    一处官舍的一方静室,暖炉内火光熠熠,氤氲着温暖的气息。

    两个中年男人,着棉袍,相对而坐,酒盏水气袅袅,映衬出他们和善慈祥的面目。

    “蓝兄,去岁冬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民冻饥者甚众啊。加之塞下时有胡人侵扰,虽募民以实塞下之策行有二年,恐尚不足以实仓廪。”

    “禹兄所言甚是。前次出使塞外的大人回来了,又被那位当着胡人头领的面一通辱骂,今冬大寒,胡人倘若南下,朝那,恐危矣!”

    “那位也是,塞外苦寒之地固然难捱,但你我既为人臣,当为社稷驱使,何须苦恨若此,委实……”

    “是啊!对了,禹兄今日请我来,说有要事相商,到底何事?”

    “蓝兄,前次因淳于大人之事,我也稍有牵涉,这你是知道的。虽淳于大人终究得免,然拂了陛下的意,终难善了。明春,恐要离开帝都,往何处尚未可知,我是想回南边去,这些年官场沉浮,意兴阑珊,好不容易鸦儿回来了,想回家安享余生了。两个孩子的婚事,蓝兄你多费心,至晚明春,就给办了吧。如此,我也安心了。”

    “哦,哈哈,此事甚好,此事甚好!我家那小子,一心痴等了这许多年,原是该完婚了。此事你放心吧,我即日着手此事,我们俩老,就等坐享儿孙之福吧!”

    ……

    一番长谈之后,那位姓蓝的登上马车,茫茫风雪之中,车轮吱呀呀响声清晰,渐渐远去。

    姓禹的久久立在廊下,一阵风来,有几片雪花钻进了他棉袍的领子,他不经意打个激灵。肩上忽然一沉,有一双手,将一件大氅搭上了他泛着凉意的后背。

    他没回头,只是抬起手,温柔地拍了拍肩上那只瘦小却有力的手。

    ”父亲,回去吧!蓝伯父已经走远了。“

    ”嗯!“

    父女二人,依偎着一路往回走。

    ”父亲,是想要离开京都,回南方老家去么?“

    ”孩子,并非是父亲想回去,只是,京都居,大不易。 不若远离,安享余生。如今,你既回来,为父已无所求,唯愿你喜乐安康。“

    ”父亲,不若去边地吧?父亲不是常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为何如今却……“

    闻听此言,禹父转头看了眼女儿。这个”失而复得“的女儿,是不一样了。不止身量长高了,连气质也与幼时不同。

    幼时啊,这孩子六岁上被人”偷“走,六岁以前么,虽说身体羸弱,却活泼灵秀,聪慧可人,全不似如今这般,身体倒是比以往康健了,然浑身透着冰雪般的冷气。

    ”边地么,边地苦寒,非一般人所能忍。况边地战事频繁,父亲年事渐长,你母亲这些年身体每况愈下,边地,实在不是我二人养老之所啊!待你出阁,我二人便安居南边,坐享余生了。“

    ”父亲,让我去边地吧!“

    禹父抖了一抖,他怀疑自己听错了,疑惑地望向女儿。

    ”父亲,淳于大人的女儿尚且能智勇救父,女儿学得一身武艺,也不能掩于深闺。“

    ”鸦儿呀……“

    ”父亲,女儿离开您这么多年未曾尽孝,如今刚刚回来,若是嫁与他人,不和没回来一样么?父亲,我们去边地吧。我们一家团聚,总胜得过边地苦寒吧。”

    禹父苦笑,这个女儿啊,不知道当年那个“偷”走她的黑袍妇人是什么人,那人除了一年半载会给他悄然留书一封,讲说女儿安然,此外并无赘言。

    眼前的女儿,透着陌生,又好似十分熟悉,曾几何时,年轻气盛的自己,不也是满腔热血一心报国么。

    他抬手掠过女儿的鬓角,将一绺被风吹乱的发丝别向耳后。

    ……

    几日后,禹父悄悄去拜访了那位姓蓝的同僚,二人很是畅谈了一番。

    ……

    年节临近,飞雪依旧,帝都处处透着一片祥和喜庆。

    禹鸦儿骑马出城溜了一圈,回家时,路过一处巷口,突然闪出一个人来,那人穿着厚实的棉袍,面色微戚,却硬生生扯起一个浅浅的笑,望向鸦儿。

    “鸦儿妹妹,近来好啊!”

    鸦儿翻身下马,此人,正是自己当日回长安时在城外茶寮避雨巧逢的那人,这人姓蓝名玉字佩之,乃是自己指腹为婚的一只竹马,对,没错,青梅竹马的竹马。

    “佩之,你不准备年节事宜,在此作甚?”

    “我在——等你啊!”

    “等我作甚,怎不来我家里找我?”

    蓝玉摊开手,手心里一枚盈翠玉佩。

    她恍惚记起,自己的玉佩不知何时遗失了,一直都不曾找到,原来,竟是被他捡到了。

    “谢啦!你在哪里捡的?”

    “茶寮……”

    “今日找我就为这个啊?”

    “鸦儿妹妹,你要去边地啊?”

    蓝玉穿的很厚实,他帮她将玉佩重新戴在颈上,指尖扫过她光滑的后颈,透着微微的凉意。

    “嗯,父亲明春应该会去边地赴任,我父亲只有我一个女儿,我自然是要跟着去的。”

    “鸦儿妹妹,你——不想与我成亲,是吧?”

    鸦儿抬眼,两人近在咫尺,她看得见他眼里的期盼,混杂着一些不明的情绪。

    她不知如何作答。

    这个人从四岁起,被人告知,这个刚刚出生的小婴儿是你未来的妻子,你要一生一世守护她,幼小的他点头如啄米。

    他确确实实一直在践行这个承诺,如无意外,他们自然会在适合的年龄步入婚姻,然后也许美满一生。

    只是,他们之间,遗失了八年时间。八年,超过了他们相处的时间,他们朝夕相处,也不过仅仅六年。

    “我们回去吧。”

    一阵沉默之后,蓝玉打破了凝滞的空气。他抬手帮她拂落发顶的雪花,顺手帮她兜上斗篷的帽子。

    两人一马的脚印,一路延伸,没多一会儿,就被大片大片飞扬的雪花掩得干干净净。

    天地间一片白茫茫!


    第六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地三月,草色始返青,蓬蒿杂乱,间或丁点嫩绿。

    过了泾阳,都卢山便在眼前了。

    北地三月的风,冷峭凌厉,携裹着沙石,劈头盖脸席卷而来,如刀割般,刺痛裸露的肌肤。时不时还夹杂着不知哪个犄角旮旯里没化的积雪。

    马车的棉布帘子里,探出一只手来,掖紧了被风掀开的帘子。

    “鸦儿,你坐车里来吧!”

    一个柔弱的女子声音,被风吹的七零八碎。

    “无妨!”

    马背上的禹鸦儿,裹紧了黑色的斗篷,微眯眼看向前方,层层的山峦,低矮温顺,天空是有太阳的,可是太阳泛着黄,感受不到温度,天地间有蒙蒙的浑浊,不知是山上路边去岁的蓬蒿枯枝,还是大风卷起的尘土,满眼皆是一色的灰黄。

    忽而哗啦啦几声,有三两只灰不溜秋的呱啦鸡扇动着翅膀,费劲巴拉地从路边飞往高处的山头去了,它们的毛色与山色土地浑然一体,若不细看,断然是发现不了的。

    这就是边地啊,禹鸦儿想。

    马车的轱辘,碾压过寂寞的官道,一路向北。

    ……

    渐近朝那,路边有了稀疏的村落人家。

    房子大多是土坯筑就,院墙是一溜儿石块堆砌而成。也有一孔一孔的窑洞,挂着破烂的蓑草帘子。

    偶尔碰见的一两个农人,颊上明显的两坨红紫,显见是长年冻晒的痕迹。

    可见,边地苦寒,并非虚妄之言。朝廷徙民实边已有两年多,可战事频仍,胡人侵扰不断。虽则朝廷对边民补给良多,然,这种自然条件之下,民无以自足自然无力抗敌。

    一路想着,远远地,朝那城出现在了眼前,夯土的城墙,破旧的城楼,城楼上零散巡逻的士兵……

    终于到了!

    禹鸦儿的心中,有隐隐的兴奋。

    ……

    乌水村在萧关近处,村中有数十户人家,半为实边的农户,半为祖辈居此的农人,还有几家猎户。

    一处小院里,石头堆砌的院墙上,插着长长短短的几根木棍,棍子上挂着些野兔,呱啦鸡之类的小野味。一个身材高大魁伟的男子,正在院子一头拾掇手中的一把弓,院子另一头,一个盘髻的妇人,坐在一块圆石上,端着簸箕,约摸在收拾粮食。

    “爹,娘,哥哥找人捎话了,说今天回家来!”

    声到人到,一个脸盘圆润,高鼻深眼的姑娘,推开木栅栏门,脚步轻快,三步两步就到了那妇人的身边,亲昵地抱住妇人的胳膊,一边撒娇摇着,一边嘟嘟囔囔,

    “娘,哥哥都一个月没回家了,今天好不容易回来,你们怎么没什么欢喜的样子啊!”

    “傻丫头,你哥哥是朝廷的人,周大人让他回来看我们,爹娘自是高兴的,等爹收拾好弓箭,一会儿再去山上看看,寻些吃的回来,晚上我们一家人好好吃顿饭。”整理弓箭的男子笑着回应女儿。

    “羽儿要回来,娘跟你一样高兴,娘知道你的小心思,这次回来,就跟你哥哥说这事儿。”妇人放下簸箕,一边帮女儿整理发辫,一边缓缓地道。

    那姑娘坐在母亲面前,低着头,听见母亲这番话,腮上飞起两坨红。

    ……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小屋内油灯的豆点亮光下,青年男子握着一卷已经破损不堪的简册,正在低声吟诵。

    “羽儿,还没睡啊?”

    “爹,你怎么也没睡?”

    屋门开了,父子俩对坐在灯下。

    “羽儿,爹知道你从小懂事,一心学艺,就为了投军报国。可这战事,眼看着三五年也完结不了,胡人隔三差五总要来,朝廷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个制胜的法子。爹想着,你今年也十八了,嫚子也大了,要不,把你俩的婚事先办了,咱家又不远,你回来也方便,我和你娘有嫚子照应,你也放心些……”

    “爹,你也知道,最近这几年,胡人愈发猖狂了,守关的士兵们日日枕戈待旦。周将军自打做了守将,快十年了,没回过家。我如今也已是副将,又岂能只顾自己。爹你不是也常说,边地安稳了,朝廷就安稳了,朝廷安稳了,我们边地百姓的日子才能安稳么……”

    父子二人的谈话,就此终止。

    做父亲的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有主见,十三岁上离家出门学艺,一走就是四年,杳无音讯,十七岁上刚回家,就奔了边关,投了军,也不知道哪里学来的一身本事,竟然深得周将军的喜爱,这不才提了副将没多久,一心扑在守关的事情上,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孩子终究长大了,就任他飞吧,投军报国,总胜过一辈子做个猎户。

    ……


    第七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朝那地处西北边境,乃是胡人侵扰中原的要道之一,故而朝廷一惯重视此地驻防。朝那城与萧关互为呼应,成了阻拦胡人南下的重要关隘。

    半月前,朝那新任县尉携家带口由长安而来。

    县尉姓禹,有妻女各一,闻说妻甚贤淑,女始及笄,小字鸦儿。

    禹县尉性甚温和,对妻女倍加宠爱。

    据称,鸦儿幼时体弱,常四处求医,一夕被一黑衣女子劫掠而去,直至数年后始归,不仅毫发无伤,还学得一身武艺。

    禹大人爱女失而复得,本是幸事,怎奈他无意扯进一件轰动一时的案子,触了陛下龙颜。他原想着仕途无望不若南归养老,一向寡言的女儿却执意要父亲求了边地的缺。

    遂,禹大人向陛下请了旨,择日赴任。

    禹县尉到任之后,亲谒了都尉卬大人,一则奏请公事,二则,有一私事相求。

    卬大人听完禹县尉所求,竟是仰天大笑,随后说了句:巾帼不让须眉,何愁胡寇不除。

    ……

    四月末的北地,恢复了大自然勃勃的生气,绵延不绝的山岭换上了绿装,杨柳抽枝,艾蒿飘香,金花鼠鼓着腮帮子时不时在枝头山间一跃而过……

    禹鸦儿一身黑色劲装,立在山巅,俯瞰左前方的一道雄浑关口——萧关。

    萧关的军事地位,向来备受重视。历朝历代以来,都有重兵把守。近年来,胡人屡屡犯境,劫掠甚多。萧关守军人不解甲,马不卸鞍,不敢稍有懈怠。

    萧关守将,更是朝廷从长安调来的一员老将,驻守已有十来年。据传,还有位副将,是朝那本地人,此人年轻有为,骁勇多谋,十分受器重。

    再往北边,景致已显模糊,唯余满眼绿色,和影影绰绰稀疏点缀在绿色之上的一些杂点,大约,那就是胡人的居所吧。

    传言,胡人居无定所,逐水草迁徙,不事农耕,其举事常随月,盛壮以攻战,月亏则退兵,南侵尤以冬、腊月为害。

    ……

    太阳偏西的时候,禹鸦儿转身向山下走去。拐过一个山脚,听见隐隐的人声,她立时警觉,这里林深草密,并无道路,是何人来此?她蹑足闪身到一处山石后,轻轻扒开缠绕的蔓草,看见山石前面不远处有三个人,两个劲装男子背对她,看不到面目,正对着她的是一个十六七的少女,高眉大眼,鼻骨高耸,不太像中原寻常汉人女子。

    “我说了我不认识你,我的家在乌水村,我姓白,我的爹娘是汉人!”

    “须卜古丽,你看看你脖子上的狼牙……”

    “你再不让开,我,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我哥哥不会饶了你们的,我哥哥是萧关的将军,他不会饶了你们的!”

    少女说完,转身作势要跳崖。

    禹鸦儿不及细想,从山石后一跃而出,一只手拽住了那少女,另一手拔剑挥出,刺向刚刚与那少女对话的男子。

    那人侧身避过,并不与她缠斗,直直往崖下跳落,另一人紧随其后,也一并跳了下去。

    等那少女站稳了身子,禹鸦儿赶到崖边向下看去,发现有两条藤枝悬在崖边。

    果然如此!那两人竟是提前准备了逃走的藤蔓。

    “谢谢少侠,今天要不是你,我就只能跳崖了。”

    “客气,姑娘可是迷路了?与他们相识?”

    “不认识,我来山上采药。这都卢山我从小就跟着爹常来,比自己家还熟悉,怎么会迷路。他们非说认识我,肯定是想骗我的草药,我才不会白给他们,草药拿回去要卖钱,多的要给哥哥带回关里,给那些受伤的军士疗伤……”

    这姑娘,话可真不少。

    俩人一路闲话,一路下山。踏上大道,姑娘非要请救命的“少侠”去她家中坐坐,道是她家就在附近,禹鸦儿原本不是个好热闹的人,但今日山上那两人的装束面貌,以及这少女的面目,都让她的心里有一丝隐隐的疑问,遂,答应同姑娘一道,去她家中。

    平整的小院里,禹鸦儿看着热情收拾碗筷的妇人,典型的边地汉人妇女,男主人面色黝黑健硕有力,从院墙上挂满的猎物能看出是个好猎户。

    那个少女,她的母亲叫她嫚子,长得既不像母亲,也不像父亲,倒与山上拦住她的那两个人更为相像。

    这也没什么好疑惑的,朝廷这些年将归附的部分胡人部落就地实边,边地胡汉杂居,也许这个少女,曾是某个胡人家里养不活的孩子而已。

    ……

    晚霞漫天的时候,禹鸦儿告别热情的嫚子一家人,返身回城。

    就在她离开后不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吁----"

    马缰勒住,一个剑眉朗目的青年翻身下马,停在小院的栅栏门前,他一手持缰,一手熟悉地推开小院的栅栏门……


    第八章  从别后,忆相逢

    朝那的城防营里,新进了一名巡城队长,姓苏名清洛,乃是禹县尉夫人娘家的侄儿,此人年纪不过十五六,然入伍不足两月,便即声名鹊起,据说巡城中,捉着了几名北边来的细作,经苏清洛一手反间之计,不仅没让胡人刺到情报,反把胡人的兵力部署摸了个七七八八,一时众人交口称赞。

    夏六月,朝廷犒赏边地驻军,朝那守将刘大人命苏清洛带人运送守关诸将士的赏赐亲往萧关。

    萧关诸将,对这位少年将军亦有耳闻,遂,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与苏清洛校场一较高下。

    ……

    白羽回营的时候,立时有人截住他,言说那个朝那来的苏将军如何如何厉害,好几位将军都败在其手,今日若是赢不回来,往后萧关诸将颜面何存。

    白羽毕竟年轻,闻言激起了好胜之心,大步往校场而来,边走边顺手将长袍的襟角掖起在腰间,又紧了紧护腕。

    “苏将军,久仰大名,白某不自量力,前来讨教几招,还望不吝赐教!”白羽从右后侧飞身登上演武台,他声音爽朗洪亮,一番话说的滴水不漏。

    台上的苏清洛,正把前一个上台请赐教的人一剑柄倒推下台去,此时,剑刚入鞘,看样子今天的切磋是打算到此为止的。

    待到苏清洛缓缓转过身来,原本拉开架势的白羽,确是愣在当地,泥塑木雕般。

    苏清洛的眼里,面前这个青年将军,倒是一副清爽模样,不同于那些过于风吹曝晒的军人面孔,大约是年轻的缘故,这人还保持着虽硬朗但好看的模样。

    白羽的眼里……

    白羽不知如何形容此刻的心情。这丫头比之前长高了一些,面目也脱了稚嫩,不过,还是一样冷若冰霜。

    他想微笑,可是嘴角有些僵硬动不了;他想尽量淡定,但是心脏的位置咚咚咚如擂鼓般震响;他想说好久不见啊清洛,然而喉咙似被什么堵着了;他想以眼神交流,然清洛看他的眼神明显陌路……

    苏清洛看见又有人上台来,又是那一番明里客气实则咄咄逼人的冠冕堂皇之语,一番打量之后,只好再次拔出剑来,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白羽还在呆愣中。

    “白将军,进招啊!白将军!”台下有人在提醒。

    “白将军怎么了?不会是要直接认输吧,唉!”

    “不会不会,白将军绝对不会认输,他一定在思考制敌之策……”

    台下已经开始议论纷纷,声音越来越杂乱。

    “白将军,请赐招。”

    苏清洛的声音柔柔响起,像是炎夏的一泓清泉,叮咚悦耳。

    白羽被这声音惊醒,他根本没听清清洛说了什么,可是他看见了清洛那个请的手势。

    白羽有些恍惚地拔出了身侧的长剑,他还在思考要不要用清洛教他的那一套剑法,以便让清洛能够认出他,他不知道清洛是真的不认识他了,还是说在演武场上不便相认故作不识。

    苏清洛看见对面的青年将军拔了剑,遂一招飞鸟投林轻飘飘递了过去,若对方不接招,便算自认落败,自己今日也可早早回城去了,这趟差事实在有些脑壳疼。

    白羽看见清洛的剑尖到了眼前,瞬间清醒,打起精神举剑进招。

    俩人你来我往,过了五十余招,白羽愈战愈来劲,清洛急于结束比试回城,故而略显焦躁。

    白羽却不知,以为清洛久战自己不下,故而犯了兵家大忌,他暗暗欢喜,今天定要赢了清洛,看她往后还敢不敢对自己凶巴巴的。

    正思量间,清洛举剑直刺白羽心口,全无守势,只取攻势,白羽大喜,已落下风又只攻不守,败局已现,他一手变掌护住胸前,一手抬剑直指清洛咽喉。眼见剑尖到了,清洛丝毫不做回护,仍是一意向前,白羽大惊,剑尖急转,划过清洛肩头,衣衫破处,臂上一尾紫色摆尾鲤鱼,跃然而出。白羽来不及多想,一把扯下自己身上长衫,兜头盖在清洛身上。

    只听“呲啦”“吧嗒”两声响,白羽的长衫兜头盖脸整幅落在清洛的身上,带着被扯烂的衣袖,想来是白羽脱的有些着急,护腕未及解开。而白羽这边,发髻散乱,束发之冠竟是被清洛的剑尖挑落在地。

    “竟然平了?!”

    “这苏将军真不含糊啊,后生可畏!”

    “白将军竟然没赢!?”

    台下的议论一波高过一波,台上的二人,此刻还在对峙中。

    “你要做什么?不就是随便比试一下么,命也不要了?伤到了怎么办?让别人知道你……怎么办?让我看看,肩膀没事吧?还是去包扎一下吧……”

    清洛被白羽一连串的怨念之词整懵了……

    这个人真是奇怪,分明是你一意取胜纠缠不休,如何来怪我?况且,比武场上,伤到了实属正常,如今只是破了衣衫,并无大碍,我自己都不介意,你又计较些什么?还将一领破衫兜人头上,不知道别人会介意么?!

    “抱歉,发冠改日赔你,今日我还有事,再会!”

    清洛扯下头上那领长衫,丢在白羽怀里,拧身跃下演武台,留下披头散发喋喋不休的白羽独自凌乱……


    第九章    等闲平地起波澜

    校场惨败,令萧关诸将对那位年纪轻轻的苏将军心情复杂,唯有一人,自那日后,仿佛失了魂似的,有事没事都会笑出声来,众人询问,他也只是笑,不说什么,这人便是当日拼着衣冠不整勉强打了个平局的白羽。

    数日后,白羽找了周将军,说是朝廷赏赐也领了,好歹要去朝那城向刘大人致以谢意,周将军点了头,白羽收拾一番,一人一马直奔朝那。

    朝那都尉刘大人对这位萧关的副将也甚为看重,询问些守关事宜,以及兵法韬略,白羽皆对答如流。临了,刘大人感叹一句:我和周将军已然老迈,将来守卫边地的重担,是要落在你们的肩上了。

    ……

    禹鸦儿巡城归来,步入营区的时候,远远看见一个人站在她的营房门口,阳光下那个人笑的开了花一般,堪比营房西头那一大片摇曳生姿的兔耳草。

    走近了,她才看清,是萧关那个被自己挑掉发冠的将军,莫不是今天来讨要发冠了?近日忙于防务,她还不曾回家,也无暇去寻一个发冠来待赔。车到山前必有路,她遇事一向波澜不惊。

    “清洛,好久不见!”

    竟然只是一句淡淡的问候,不过,语气很不稳,像是压抑着什么情绪。

    “不久,你的发冠今日恐难赔了,我还不曾……”

    “哈哈哈,你竟然以为我是来要你赔东西的,哈哈哈!”

    那人很无礼地哈哈大笑,鸦儿心里有微微的恼怒。不是来索赔的,难道还要再打一架?

    她一边往自己的营房走,一边卸掉身上的铠甲,若是待会儿要打架,铠甲是不能穿的。

    那人很自来熟地跟在她身后进屋,还殷勤接过了她的铠甲。

    “清洛,你,真的不记得我了?是我啊,我!”

    清洛似乎有些走神,冷不丁听见身后有人说话,停下脚步一回头,那人不及刹车,清洛若不是反应快,恐怕要一头撞在那人胸前了。

    她微微抬眼,看着眼前这个青年将军,前几天才见过,略微有点印象,不算十分陌生。

    “你……”

    “白羽,白羽,少华山那个,被捕兽夹夹住的那个,还有这个,这个……”

    鸦儿看着这个人絮絮叨叨,如猴子般在狭小的营房里手舞足蹈,比划来比划去,终于看明白了,最后比划那两招是自己师门的剑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想起来没?”

    哦,这下终于想起来了,是少华山那个受伤的少年,那个连捕兽夹都没躲过却嚷嚷着要济世报国的话唠少年。一年没见,变化还是挺大的,鸦儿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白羽,忽的轻轻扭过了脸,白羽没看见,她的脸颊飞起浅浅的粉红。

    “你来做什么?”只是一瞬,鸦儿恢复了往日的淡然。

    “我,来看看你,我没想到,你真的来朝那了,我原想着,等战事结束了去少华山找你的……听说,你是禹县尉的侄子……你是为了找我才来朝那的吗?”

    白羽磕磕巴巴,却还是一贯的啰嗦,只是越往后声音越轻,到最后,竟如蚊蝇般。

    “我不叫苏清洛,我叫禹鸦儿,禹县尉是我爹,苏是我母亲的姓,清洛是我修行时的名字。”

    鸦儿突然觉得,跟这个人待久了没什么好处,自己说话也变得如此啰嗦。

    “哦,鸦儿,你还没回答我的话呢?”

    “呃?”

    “你是特意为了找我,才来这里的么?”

    这次竟不磕巴了,字字铿锵。

    “咳咳,我陪你四处走走吧,你大约也没机会在朝那闲逛。”

    又是答非所问啊,白羽心想,不过,既然人已经来了,不就是答案么。遂,他乐呵地跟在鸦儿身侧,一前一后出了营区。

    ……

    “白将军,萧关来人了,说有要事让你速速回营。”

    禹鸦儿刚刚把一顶新买的发冠递在白羽手里,城防营的一名兵丁前来禀报。

    “快回去吧,防务要紧。”

    “那,鸦儿,我先回去了,过几日我再来看你。”

    “嗯。”

    马蹄翻飞,转瞬即逝。

    ……

    红日西沉,白羽领着五百精兵,沿乌水河一路飞驰。据父亲说,掳走嫚子的那一伙人应该从都卢山东边向北去了,所幸父亲今日上山打猎,发现了嫚子掉落的狼牙吊坠,报信及时,天黑前应该赶得到。嫚子是自己的妹妹,是爹娘的心头肉,无论如何,也要救回来,如果能顺便灭了河边那个小部落,也算不枉此行。

    眼看太阳的最后一丝光线隐没天边,夜色迅速拉开了大幕,视线立时变得模糊。

    就在此时,风中隐隐传来人声,前面依稀看得到星星点点的光亮。

    “就在前面了,做好准备!”白羽低声传令。

    他从小生活在边地,看惯了战争,对胡人的了解更甚他人,正值盛夏,又当月末,胡人的警惕性最是放松,兵贵神速,一定要速战速决。

    ……

    事实证明,白羽的判断不错,他们冲到那些帐篷前时,那些人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年强力壮的胡人大都被结果在刀剑之下,老弱妇孺抱成一团缩在一个破烂的帐篷前,他喝问白天掳来的女子在哪里,一个老妇人指了指左侧一个稍显崭新的大帐篷。白羽掀开帘子,果然看见嫚子四肢被捆,倒在地上,口中塞了一团破布。他冲上前,拔出腰间长剑,挑开绳子,取出嫚子口中的破布,心疼地一把将她抱在怀里。嫚子一旦脱缚,“哇”一声张嘴便哭。

    ……

    是夜,细细的下弦月隐在一大片云层后面,乌水村的这方小院里,漆黑一片,老夫妻的屋里传来喁喁细语,不知在讲说些什么。而另一间屋里的嫚子,大睁着双眼,毫无睡意。

    白天,她去都卢山采药,竟又碰到了上次那个人,那个人说,她不是汉人的孩子,她是须卜氏部落的旁支,他们一直住在都卢山北边的乌水河畔,在她三岁那年冬天,汉人骑兵偷袭他们部落,她的爹娘带着两个孩子逃跑,大的孩子已经十岁了,可以跟着跑,小的才三岁,母亲情急之下,用一片毛毡卷起了小女儿,就随着众人慌忙出逃了。待逃到安全之所,想起小女儿还在毛毡里,怕捂坏了,赶紧打开一看,当时就呆了,毛毡卷空空如也,哪里还有孩子的影子。母亲当时就要寻死觅活的,父亲说,大约是跑的太急,孩子从毡卷里滑落了。可恨那些汉人,孩子肯定没指望了。

    嫚子抬手抹了抹眼角,湿漉漉的,放下手时,碰到了颈间一个硬物,冰凉尖锐的,那是一颗狼牙,被做成了吊坠,从小就挂在颈上,白天掉落在都卢山,晚饭时爹亲手又给她戴回去的。

    那人说,他也有同样的一颗狼牙,说着便摸出来给嫚子看,还说,那狼牙吊坠是他们的爹为他们做的,希望保佑他们一世平安。

    那人还说,他就是嫚子失散多年的兄长,他们的爹娘早已在战乱中亡故了。

    他要嫚子跟他走,说自己现在已经是百夫长了,可以保护嫚子。嫚子不肯,嫚子舍不得爹娘和哥哥。那人说,让嫚子说服家人一起走,可是嫚子知道,哥哥是绝对不会跟她走的,那人又给嫚子出主意,说是,只要把哥哥的爹娘都接过去,哥哥一定会跟来的,汉人最重孝道。大单于也很看重汉人,那个中行大人,如今就是大单于眼前最红的红人了。

    ……

    天边露出了鱼肚白,朝阳又要升起来了,嫚子揉揉眼睛,听见院子里母亲摆动扫帚的声音……


    第十章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七夕,禹鸦儿带队巡城。

    中秋,禹鸦儿带队巡城。

    重阳,禹鸦儿带队巡城。

    十月一,禹鸦儿带队巡城。是夜,北地人为亡人烧送过冬的寒衣,街巷之间,俱是翻飞如蝶的灰烬。将士战死疆场马革裹尸本是常态。有过冬的寒衣,算是好的。那乌水河畔的枯骨,不知有多少,仍是闺中人梦里待归的良人。

    冬月初三,大雪连绵,持续数日,将朝那城几乎全部淹没。

    候骑出去七天了,杳无音讯。

    (一)、关破

    “ 报——!”

    “速速禀来!”

    “胡寇数十万骑扎营关外,周将军请援。”

    刘大人挥挥手,示意候骑下去休息,情况已经了然。

    今日冬月初九,至多十五,胡寇就会发起攻击。数十万骑,如何应付。请援的消息已经发出去了,北地也没多少留存兵力,估计一时半会没多大希望。况且,今冬异常寒冷,大雪自月初开始,就基本没停过。即使卬大人派了援军,以这种天气,定然行程缓慢……唯有拼死一搏了。朝那都尉刘子焱,习惯性抬手捋了捋花白的胡须。他今年不过三十九,胡须已一派霜华。

    从刘将军的大帐出来,各人自行去做准备了。禹鸦儿直奔城头,漫天风雪中,她遥遥望向萧关的方向,喃喃念道:你一定要好好的,我还没带你去见我的爹娘呢!

    一阵狂风卷来,城楼瓦檐上悬吊的冰柱,竟然被折断了,狠狠砸在她的头盔上。这一下,倒敲醒了她,灵思一动,计上心头,她三步并作两步迅速下了城楼,直奔刘将军大帐。

    冬月十五,晨,大雪终于停了,久违的太阳跳出了云层,一时光芒万丈,洒向朝那城,此刻的朝那城,却好似消失了一般,唯留一大片耀眼的光泽,回应着太阳的光芒。

    刘将军看着这一切,大赞:妙计!妙计!

    这便是禹鸦儿的守城之计:冰封朝那。

    此计易行易解,行之则在隆冬,以水浇筑城墙,天寒地冻,随浇随冻,使之筑成厚实的冰墙,滑不着物,难于攀登。解之么,只需回暖。

    冬月十五,亥时一刻。

    ”报——!“

    ”禀来!“

    ”将军,萧关……破了!……“

    送信的是萧关守将周将军的贴身侍从,他的衣衫已然染满血迹,头盔也歪在一边,后背上,还插着三支胡人的鸣镝,言毕便即晕了过去,刘将军招呼军中大夫带下去疗伤。

    禹鸦儿觉得脑袋一空,她攥紧双手,用十指的指甲狠狠掐进手心,好让自己保持清醒。没事的,关破,并不意味着……他没事的,一个侍从都能逃出来,他一定没事的。

    (二)、城毁

    冬月十六,禹鸦儿登上城头,城下密密麻麻已经全部是胡人的营帐,一眼望不到边。那些充斥着血腥味的帐篷矗立在洁白的大地上,像是一个原本相貌俊美的人生了满脸的恶疮。

    萧关无人生还,刘将军派出去增援的一万人,也有去无回。

    禹鸦儿一夜无眠,从听到萧关破了的那一刻,她的头就突然开始痛,像要裂开了一般。强撑着到天亮,新的消息却如五雷轰顶:白羽叛了!!!

    周将军的侍从在几位大夫的极力救治下,总算捡回半条命,而他清醒后带来的第一个消息,便是,白羽叛了。

    禹鸦儿没能撑住,终究晕了过去,她醒来的时候,刘大人将事情原委大概告诉了她。

    白羽在昨日夜里突然私自开了关,引狼入关,而后,便入了敌营,再未露面。

    ……

    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他是那样热血的一个人,怎么会投敌?怎么会?是他说,学武艺不单单是为了防身,是为了沙场制敌,是他说大丈夫当壮志酬国,不应籍籍无名。是他说,腊月八要随她去见她的爹娘……

    禹鸦儿痛苦地将脑袋深深埋在两膝间,缩成一团,她不明白原本很好的一切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样。

    ……

    冬月十八,戌时末,鼓声大作,胡人在耗费了三天的时间后,终于将冰封的朝那城墙,砸出一个豁口来。坚冰一旦有了缺口,就很容易被攻破。

    亥时三刻,有轰隆如地动声席卷而来。

    瞬息,密集的马蹄卷起阵阵白浪,直冲朝那……

    这一夜,朝那城火光彻夜未绝,士兵的厮杀声,刀枪剑戟刺破盔甲直入骨肉的脆响声,人类将死的痛呼声,战马的嘶鸣声……

    冬月十九,丑时,北风呼啸着卷起大片大片的雪花,向朝那城直扑下来,像要淹没城内那一片诡异的红光……

    冬月十九,辰时,太阳穿出云层,金色的光,铺陈在朝那城之上,泛着妖异的金红色。

    刘子焱的头颅,高高悬在朝那城南门之上。阳光洒下来,那头颅面色宁静,双目圆睁……


    (三)、行刺

    冬月十七,子时,禹鸦儿黑巾遮面,着了黑色劲装,里面衬了紧身软甲,手中提着那把长剑,悄无声息翻出城墙,掩入敌营。

    那些连绵不绝的帐篷大都灯火通明,她一路潜行藏迹,似在寻找什么。

    直到远离朝那城门的一片帐篷,那里黑灯瞎火,却有隐隐的人声,她躲在一角静听,是汉人的语声。似在争吵什么,又好似怕人听见,声音压得很低。

    禹鸦儿屏息凝神,靠近那个帐篷,将里面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

    ”爹,娘,你们不要丢下我,我会救你们出去的。爹!娘!“

    这个声音,她太熟悉了,不假思索,她挑开帘子,跳进帐篷,剑尖已经循声到了那人的喉头。

    掀开的帐篷帘子,由于用力过急,竟然卷上了帐篷顶,月光霎时洒下来,照着地上躺着的两个人。一男一女,竟然是那乌水村的老夫妻二人。而跪在地上压抑悲声的,正正是月余未见的白羽。

    就着冷冷的月光,她看见那人眼窝深陷,还有黑黑的一圈,似病了一般。剑尖到了喉头,他好似也没看到,只呆呆看着地上毫无声息的两人。

    禹鸦儿剑尖仍指着白羽咽喉,冷声质问:“你说大丈夫生当豪杰,壮志酬国,却为何投了胡虏?!”

    白羽没有抬眼,只淡淡道:“投敌?呵,我也会投敌?你又是何人?还不动手么?难道你不是来杀我的么?杀一个投敌背国的叛贼,想来也能让你炫耀一阵了。来来来,我成全你!”说完竟自站起身,张开双臂,一副等死模样。

    禹鸦儿噎了一噎。她来时满腔怒气,一心只想刺死这个叛贼算了。然,面对白羽这幅模样,突然下不去手。

    “你为何投敌?”

    “投便投了,啰嗦。”

    闻听此言,禹鸦儿怒从心头起,突然手腕一翻,长剑已在手中掉了个方向,剑柄狠狠拍在白羽的腮帮子上,这一下打得结结实实,挨打的一边脸颊立时就肿起来了。

    “我没有!我没有投敌!没有!”

    白羽像是突然清醒了似的。低吼着。

    “啪!”

    又是狠狠的一下,另一边立刻也肿了起来。

    这两下打,白羽似被激怒了,抬手五指如钩,抓向禹鸦儿面门,大约是想要看看到底是谁羞辱于他。禹鸦儿微一侧身避开了这一抓,却不料手掌过处,她的半边衣袖被撕破,裸露的臂膀处,一尾紫色摆尾鲤鱼,在月光下栩栩如生。白羽登时僵住,禹鸦儿已一剑挥出,刺向白羽大腿……

    (四)、殇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冬月十八,戌时,一身铠甲立在城头的禹鸦儿,唱的,便是这首歌。

    清冷的银光,照着她的银甲,温润圣洁。

    眼前,是数十万胡寇铁骑,身后,是家国百姓。

    胡人铁蹄踏破月光的那一刻,她听见刘大人吼出的一句——“伤我百姓,毁我城池,必诛尔等!”


    第十一章 尾声

    朝那一战,史书所载极简,曰:

    十四年冬,胡人十四万骑破萧关,毁朝那,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上震怒,自欲征胡寇,群臣谏,不听,皇太后故要上,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建成候董赫,内史栾布皆为将军,大发车骑往击胡……

    ……

    胡人退去之后半年有余,往长安的官道上,有个衣衫缕缕的拄拐之人,一路乞讨着,一瘸一拐,向南而去……

    而在此之前,长安城的柳条刚刚抽出嫩芽的时候,有个年轻的公子,裹着一领灰色大氅,单人独骑,踏上了北上的大道。那马上的背影,透着无尽的萧索孤独。

    几个挖野菜的大婶看见了,都说,看看,这么年轻就出家当道士了,多可惜……

    一年后,胡人的部落里,流传着一个故事,讲说去岁萧关之战,开关的乃是胡人须卜部的一个百夫长,化妆后冒了一个汉人将军的名,那汉人将军和他的爹娘,都被那百夫长使计抓起来了……

    又半载后,乌水河畔的一个部落,听说有个贵人女子想不开,投了水……

                 

                    【完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朝那旧事【于史料的片言只语间,找寻两千年前的一段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bl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