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呈现故事信息
这个功能针对的是读者为了解故事走向不得不知道的信息。(譬如人物背景、所在环境等)
而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两个:叙述和对话。
叙述
它的方式较为简单,举例如下↓
张三是佳佳乐超市的收银员,他在那里已经工作十年了。
这句话可以进行优化,将信息嵌入叙述中,还可形成对人物内在的反映。
张三讨厌在佳佳乐超市做收银员,这个无聊的差事已经耗费了他十年的青春。
从以上两句话中,高下立见。
对话
对话有时是更艺术化地将故事呈现出来,不能让读者觉得我是在单纯地把信息输送给他们。
例子:
你好,赵四,来自大城市铁岭的我的家庭医生,快走进我在刘庄村的这个漂亮的房子吧!
上面的这句话,反应了一种笨拙地透露信息的方法。而且还是对话双方心知肚明的信息,破坏了小说的真实感幻象。
所以在用对话透露信息时,警惕人物口中说出参与者都知道的东西。
但是,我们在写文是,有些信息是必须得说出来的,在对话里有一个词——说明性对话。
那么如何正确创造说明性的对话呢?
答案就是:【先行动,后解释】。
要做到这六个字,我们要做到:
首先,明确我们真正需要的说明性部分(尤其是在小说中靠前的位置)。
其次,将要展示等我信息放在激烈的对话中去。
这样做的好处是,制造悬疑感,读者们喜欢被吊胃口的感觉。而且如果当前的行为是有效的,读者会愿意为后续的说明性材料等上很长一段时间。
举例如下↓
这是一对曾经的恋人在他们30周年高中同学会上重逢的场景。
他透过房间看到了小红,脸颊顿时热了起来。自从在小木屋度过那个夜晚一来,他再也没有给她打过一次电话。
他在学校里躲着她,甚至每次在在大厅看到她的身影,都会避开她。
前两次的同学会,她都没有出现,这让他倍感侥幸。可现在,她就在这里,正朝他走来。
“你好,小明。”她说。
“嗨,小红。”他说,“再看到你,很高兴。”
换一种方式之后↓
小明看到肩头被人拍了一下,于是转过身来。
“你好,小明。”
他的嘴张开一半,合不上了。
“你的舌头打卷了吗?”
“小红?”
“你不打算给我一个拥抱吗?”
“什么?嗯——,当然了。”
他给她一个拥抱,觉得自己的怀中捧到了一块冰。
“看,现在是不是好多了。”小红说道。
“你后来为什么没有给我打电话?”小红继续说着。
“……”
“小明,你的脸怎么红了?你是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我就知道!你可以给我说说,为什么你没有来电话。”
这里面传递了很多信息,还可以用动作和内心描写来补全这段对话。
读者不需要在一开始就得到所有的信息。
(2) 展示人物
这个功能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往往通过他人的言谈举止在心中有自己的判断。
而用在写文时完全适用,我们要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可以通过他的言语、用词,和说话时的各种微动作来给读者展现这个人的性格和形象。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词汇:符合人物的背景、受教育程度等。
句法:用非母语讲话时。
地域性:来自哪里。
同伴群体:每一个专业的群体有专业的一套行话。(律师、医药等)
(3)奠定基调
这简单了,每一种文学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对话方式,而对话经过积累效应就会为所写的故事奠定一个基调。
我们希望这个基调是什么样子,一定要刻意为之。
(4)设计场景
这一点就有意思了,因为我喜欢对话的缘故,所以有人会觉得我的文画面感很好,这就是对话的妙处,你的对话能够悄悄地让读者身临其境,同时,对话还是让场景动态化最好的方式。
如下:
我刚走进审讯室,那个特工就命令我坐下。我顶撞了他两句,但是他完全掌控了局面。他略带暗示地威胁了我一下。我决定还是坐下为妙。
优化后
“坐下。”那个特工说道。
“不太想做。”我说。
“你现在可不是在大街上。在这里,由不得你!”
“我屁股疼。”
“再过一会儿,你疼的就不是屁股了。你看看这个房间。你看到有摄像头吗?或者任何录音设备?”
我决定还是坐下为妙。
(这里我改了书里的例子,还是那个问题,书是翻译过来的,语句有点怪怪的,反正我是这么觉得。)
(5) 传达主题
很多人包括我都觉得一个故事要出彩,立意或者主题很重要,而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传递主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将主题嵌入到冲突中去。
这个问题,我要细细琢磨,多多感悟。(之后再写。)
《如何创作炫人耳目的对话》02:对话的功能
注: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第二篇——《如何创作炫人耳目的对话》。
网友评论
对你有用就好,最近一看到“干货”俩字我就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