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晓风知非持赞福利社点赞评论专题简友广场圣贤书友会
《孟子》(七)离娄上篇7——事孰为大②:逐字稿4

《孟子》(七)离娄上篇7——事孰为大②:逐字稿4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3-06-10 17:12 被阅读0次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就是公孙丑有一天问孟子,说从古至今,君子都不直接教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君子都是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教,孔子对自己的孩子也没有特殊的教诲,就是问他“学诗乎,学礼乎”,然后最后那个子思也是交给曾子教,为什么呢?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就是孟子说这事儿其实不是不能教,而是做不到,“势不行也”,势是情势的意思,这个情势使得君子教孩子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难在哪呢?跟我们今天的状况一模一样,就是,“教者必以正”。

你要教孩子,你肯定教的是正道,你肯定是要教他怎么样做是对的,然后“以正不行,继之以怒”,孩子没有那么容易就学到正道,孩子没做好你就会发飙,你会生气,“继之以怒”。父母只要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夷就是伤害,就是反而伤害了父子之间的感情。

什么意思?就是你想想看这个怒是不是正道,实际上怒是骂他、羞辱他,这个不是正道,就是我们很多父母,没法直接自己教孩子的原因是因为,你要教孩子学好,但是你在孩子面前做不到。为什么老师能教?因为老师把自己做不到的地方,都掩藏在自己家里了,老师可以在学校里边假装是一个都能做到的形象,所以他在孩子面前说这些话他腰杆硬。

但是到了父母呢?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难度来了,就是有一句话讲,叫仆人眼里没有伟人,就是这个伟人你在外头再厉害,你回到家里边你还是往沙发上一躺,拿着个手机在那刷。这仆人一看说,这么大人物也这样,所以当一个人在自己孩子面前,你是没有余地掩饰自己不对的地方,这时候你的身不正,你怎么能够教孩子正。

所以我们很多家长就改了一种方法,变成骂,我只要骂他就显示我正确,就像贾政对贾宝玉就这样,就是贾政没法在贾宝玉面前永远表示自己都是正确的,但是他的方法是我可以吼你,我可以揍你,揍的结果是什么呢?父子之间的关系反而受到了伤害,这个就不对了。

所以“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这个儿子会说什么呢?儿子会说,爸爸您教我正道,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但是我看您自己的作为,也不像是合乎正道,因为你看你气成这个样子,一个有正道的人能够心胸这么狭窄吗?因为孩子不会写作业就气得打人,这是不对的,“则是父子相夷也”,这样会使得父子之间的关系伤了感情。

“父子相夷,则恶矣”,如果伤了感情那结果肯定是不好的。“古者易子而教之”,就是古代的人说,那行,我的孩子交给你教,你的孩子交给我教,晚上回家吃饭回各自家。白天在老师那儿,你见到的都是一个正人君子,老师把生活的一面留给了自己的孩子,把这个光明的一面留给了自己的学生。

“父子之间不责善”,就是什么叫责善呢?就是因为要求行善而进行责备,就是我要求你去行善,“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是疏远的意思,“离则不祥莫大焉”,这个不祥就是更不幸。如果父子之间的感情发生了疏远,没有比这个更不幸的事情。

这段话讲得太好了!就是各位你们反思一下,我们有多少家长,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我们跟孩子之间,都是父子之间责善,然后“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我经常听到很多人说,我让我的孩子弹钢琴,别的事都可以,弹钢琴这事必须坚持,为了这个事我就要揍他,为什么呢?他说因为弹钢琴代表着坚持,这是一个本性,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会放弃,这辈子什么都得不到。

他明明不爱弹钢琴,还得天天被你这么吼着坚持,最后的结果这人变成了一个钢琴机器,而将来再发明一个自动弹钢琴的东西,这人就没工作了,所以很多父母想不明白什么更重要,是我们跟孩子之间相亲相爱更重要,还是他能够哭着弹钢琴更重要。孟子在那个时候太先进了,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认为说“离则不祥莫大焉”,就是如果父子之间的感情,发生了重大的问题,这才是要命的事。

那你说能不能够自己教自己的孩子呢?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就是你在孩子面前不要装,你就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好人,你在家里的表现和你在外边的表现一样,你在外头也不是装的,在家里也不是装的,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孩子觉得我的父亲就这样,他会觉得坦荡、真诚、舒服。

你看梁启超教自己的孩子,教了那么多孩子,都非常成功,而且梁启超给他的孩子写的信,全部都是非常坦诚。爱呀,这个爸爸真爱你们哪,那就是用爱这个字。你想在民国时期,一个人能够把爱天天挂在嘴边,跟自己的几个孩子写信交流,培养出来那么多院士、科学家、建筑家,原因是什么?

就是梁启超本人身正以为范,学高以为师,所以他能够给自己的孩子,带来这样的示范作用。而孟子所说事不行也,孟子不是说这事不要这么做,而是说大部分的人做不到。大部分的人在教孩子的时候,总喜欢装模作样,总以为教别人就要假装一个什么样子。

不需要,你内外一致,你在家和在外边表现是一样的,你一点都不累,孩子会觉得我认识我真诚的爸爸,我也知道我的爸爸,在外边是怎么工作的,孩子内心很笃定,他也愿意成为你的样子。

读过一本书,叫作《人生只有一件事》,这是台湾的金惟纯先生讲的,金惟纯先生说,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你活好了,特征是什么呢?别人都喜欢你,都愿意跟你在一起,希望成为你的样子,这叫活好了。你没活好,那么别人不喜欢你,不愿意跟你在一起,也不希望成为你的样子。

那你想,如果你的孩子愿意跟你在一起,喜欢你,想要成为你的样子,你觉得你用教吗?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你,不愿意跟你在一起,也不想成为你的样子,你觉得你教他有用吗?所以你会发现人生变得很简单吗?就是修身,自天子以至庶人,一世皆以修身为本,所以说到底孟子所说的教育观念,就是这个。

并不是不能够自己教自己的孩子,而是你不要装,不要以为教育就是板起面孔来,告诉别人什么是正道,然后自己做不到。你在吼孩子的时候其实就是教育,孩子跟你学会了吼人,孩子跟你学会的不是你吼他的那个内容,你吼他那个内容他根本听不见,他所学会的就是遇事要吼人,这事已经学会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不是,我们整天努力地想要改变孩子,那不是教育,我们努力地改变自己给孩子做了示范,这才是教育,所以这个君子是不是能够易子而教,这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七)离娄上篇7——事孰为大②:逐字稿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ks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