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座风波

作者: 前郭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18:24 被阅读0次

    夏天里的列车,也有想不到的拥挤。座位不用说,就连过道里都满满的大人小孩。整个一副春运的架势。坐在位子上,我暗自庆幸买到了有座位的票。从始发站一路开来,人也一拨一拨多了起来。

    斜对面是一位六十有余的老婆婆、一个七八岁样子的小女孩,还有一个稍小的小男孩。我注视着他们三口,然后胡乱猜测:

    “老婆婆是奶奶,小女孩是孙女儿,小男孩是孙子。估计两个孩子的父母在南方打工,很久都没有机会跟自己的孩子们见面。好不容易孩子们学校放假了,于是孩子的父母托年迈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去南方,跟远在他乡的他们团聚一番。而眼下正是大大小小的学校开学的日子,于是他们祖孙仨人正坐了回程的列车。想必孩子们的父母亲担心路途遥远人员混杂,于是舍了点钱,索性买了三张成人票。仨人仨座,这样老人家就方便得多了。”

    但这样的情况在别人眼里,多数是以为小孩子不应该占据那两个成人才有资格坐的位子,于是每到一站上了一拨人,便有那么一些人对两个孩子的位子虎视耽耽。我看在眼里,却在心里暗暗的担忧着什么,万一他们的位子被霸占了,那老婆婆该怎么办?这一路,可还远着呢!

    车到凯里,停留了稍微长的一段时间。由于接近终点站,下车的人多过了上车的人。车厢里也清爽了许多。一对年逾古稀的老夫妻走过来,年虽已迈,但神情却还抖擞。眼睛里似乎还露出了凶光,但更多的是目空一切的嚣张。此时我正对面的一个位子已经空了,我的脚正斜搭在上面,想让往下流了一天多的血回流一下。这老者径直走来,用手中的雨伞拨了拨我的鞋子。我抽了脚,他便落了座。而他的老伴,却来回游荡于过道,看来是暂时没有找到空位。

    老者坐定,向右看了看,又朝他那游荡中的老伴喊:“你坐这里,他这儿是两个娃儿!”全然不顾那老婆婆的情绪。那老者看老伴有些犹豫,又强调:“两个娃儿占两个位子,你过来嘛!”声音好大。这回老伴在他的鼓励下,便没再犹豫走来欲坐。

    “等会娃儿会踩到你。”那位老婆婆开口了。看得出来,她当然不想让他们坐。

    为什么呢,之前不是有几个人都轮番的坐过吗?轮到这对老夫妻的时候,出了什么状况。难道是那老者过于自信的口气惹火了这朴实的老婆婆?我妄自揣测,然后继续观察。

    可是此时,那对老夫妻开始火了。以超过他们的年龄所显现出来的语速争辩着,而那位老婆婆也用我听不太懂的方言反驳。具体的一句一句我无能记得,只能讲个大概。从对驳中,我得知那老者将近七十,在铁路上工作了四十多年后退休,至今退休也已七八年之久。他似乎很强调自己那超人的阅历:“老子在铁路上干了四十多年,啥子人啥子事没得见过?你这个样子出门,那就是找死(贵州方言:就是”会吃亏“的意思)!而那老婆婆的话我没太听得懂,只看见她从兜里颤巍巍的掏出三张票来,她懂得用事实说话。老者夫妇根本没有看那票,继续说着:“你能买张儿童票就了不起了!还成人票!”他们似乎很不相信,眼前这个看起来甚至脏兮兮的老太太会舍得花那个冤枉钱。

    老者又开始将老婆婆的举动跟素质挂上了钩。他对着我说:“中国人的素质就是不行...”我伸手拿了烟,以抽烟的借口离开他眼神所及之处。我当然不赞成,但我懒得跟他争吵。素质,我不敢轻易的谈及。我不知道素质高或素质低的定义,但我知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让两个孩子让出原属于自己的位子是不可取的,算不上是有素质的人。 而她,那位老婆婆,也只是想保护好孩子们,能够安全顺利的到家。

    后来他们又主动叫来了列车员,欲让他帮助解决矛盾。可是在振振有辞的老者面前,这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列车员显得如此的稚嫩。“我都干了五年了!”那列车员说道。“你五年?我都四十年了!啥子人没得见过?”我旁边的那位女同志小声说道:“倚老卖老!”

    最终还是没有结果。那老婆婆成功的捍卫了属于自己的三个位子,两个孩子依然很无辜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那老者的老伴无奈,只能忿忿地到了另一节车厢...

    我在想,那老者何必让自己刚上车就生一肚子的气呢。他不会不生气,吵完后他正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甚至还伸手捋捋胸口顺顺气儿。

    他在铁道上工作了四十余年,他应该懂得解决问题才是他此时的最终目的。可是他没有,他忽略了他是想为老伴争得那个完全可以让出来的位子,他一味的展示自己的口才跟丰富的阅历。可是到头来,他除了让他们老两口、让那位受了委屈的老婆婆生气,让周围一些不相干的人愤怒以外,他没有达到任何目的。

    他在铁道上工作了这么久,可是我没有看到这几十年里他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积淀下来的东西,更不要说什么素质。我只看到他急于显摆自己的口才及阅历还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只看到他为了达到一个自私的目的而急功近利的说教而忘记了对方的感受。

    别管这老者的口才多么出色,阅历又如何丰富,在这件事儿上他终于还是失败了。老婆婆跟两个孩子依然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老婆婆依然有声有色的跟孙子孙女说笑不已。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几分钟前才刚刚发生的无端的争吵。我想这才是一个人的心胸所在。而那老者,练习了四十年,也就习得了一副“好口才”。车到贵阳,他还没停止嘴里的唠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抢座风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er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