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辈子,在面临孩子时,会遇到无数个问题: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不想去学跳舞、不想写作业、沉迷网络、早恋……
所有问题处理方式的累积,慢慢就内化成一个孩子的性格。
很多时候,父母处理得比较随意,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才算恰当。
安心用了十年的时间,在《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一书中,从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自我调整六个角度,深度剖析与孩子沟通的精髓,给很多父母带来了福音。
这六个角度也是P.E.T所传递的精神。
P.E.T.,即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父母效能训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于1962年创建,这是一套简单实用,针对父母的训练课程。
2009年,这一个国际教育品牌正式进入中国,而安心老师是中国P.E.T教学的领军人物。
P.E.T主要讲的是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虽然以亲子关系为着眼点,却适用于所有人际沟通。
它主要包含四个内容:倾听、表达、应对冲突、关系建设。
我读这本书时,感触最深的是“一致性沟通”。
“一致性沟通”是美国心理治疗师萨提亚提出的,即在沟通时关注自己的感受、关注他人的感受、兼顾当下的环境。
书中有一个例子,能很好地展示一致性沟通的步骤与效果。
一位妈妈单独开车带娃出门,出门之前提前告知孩子:嘟嘟啊,一会儿妈妈要带你出去跟两个阿姨玩,果果弟弟也会来,妈妈要开车,你在后排坐安全座椅。
(这里用预防性我信息,把可预见的也许会发生的事情提前告知,让对方有一个心理预期,不至于难以接受。)
下面先解释一下“我信息”。“我信息”一种表达方式,表达“我”的状态,我的情绪,我的感受,我的需要。
(以“你”作为开头的句子,称为“你信息”,比如,你就知道抽烟,你去把垃圾倒了。“你信息”容易让对方感到被指责、被命令,而任何指责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嘟嘟愉快的答应了,在安全座椅上玩玩具、吃零食。
路程有点远,还有点堵车。走到一半,嘟嘟零食也吃得差不多了,觉得很无聊,说:“妈妈,把我抱下来吧!”
妈妈说:“坐着没意思了?”
(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可以使用倾听的方式回应,不否定,帮助孩子的情绪流淌。)
嘟嘟:“恩,妈妈抱抱。”
妈妈:“恩,你想要妈妈抱抱,可是妈妈在开车,现在没办法抱你……”
(不接受孩子的要求时,使用面质性我信息,即表达事实+影响+感受,不责备批评对方。)
嘟嘟情绪上涨,一边踢腿一边喊:“我要妈妈抱抱!抱抱!”
妈妈:“嘟嘟要妈妈抱,自己坐后面不好玩了。”
(继续倾听,给孩子情绪流淌的机会。)
嘟嘟:“妈妈把我抱到前面去吧!”
(孩子的情绪被关注到,情绪下降,说出自己的想法。)
妈妈:“嘟嘟想挨着妈妈坐,但妈妈觉得,小朋友坐前排太不安全了,坐后排的小座椅上才安全。”
(先让孩子知道妈妈听到了他说的话,然后表白性我信息,即传递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喜好、价值观。)
嘟嘟:“我要喝水。”
(孩子发现自己的想法没被采纳,又想下一个想法。)
妈妈:“嘟嘟想喝水了,但妈妈在开车,没办法给你拿水喝,一会儿给你好吗?”
(第三法,即一起想办法,满足双方的需求。)
嘟嘟:“好。”
等红灯的时候,妈妈赶紧把水递给嘟嘟,他开心地喝起来。
其实,一致性沟通就是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和无伤害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倾听和表达至关重要。
倾听并不是一味地听别人从头到尾叙述一件事,也不是在别人抱怨时作出评判。
倾听是接纳孩子当下的状况,感同身受地同理孩子,做到同频回应,借由倾听,帮助孩子发现真正的问题。
表达,用“我信息”的表达方式,如实描述、表达感受、说明直接的影响、表达需求。这种表达方式,更能让人接受,让沟通更高效。
希望自己读完这本书后,能把P.E.T精神融入平凡小事、点滴日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