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的某个时候,不知是什么原因关注了雾满拦江的微信公众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篇篇必看。遇到《阅读障碍患者,如何才能高效快速阅读》此文后,心动了,要行动了,于是开启了2017年的“一年读书300本”践行计划。
用一小时时间速读,用一生时间精读。每天在固定时间,固定读完一本。
第2周的时候,做了一次读完10本后的复盘,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的,悄然间已经读完了50本。想用寥寥数语,记录一些自己的感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3235350/71362fd5dda72896.jpeg)
不设限
是的,“不设限”,是我自己经历这三个月的速读书籍之后,最大的一个认知收获。
“读书一定要读好书,读烂书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好的读书方法是记笔记,自己动手画思维导图”,“自己读书是很难坚持的,要找有共同爱好的小伙伴一起”。。。这些,都是观念或者是认知上的“自我设限”。
老雾的某篇文章里曰:“人与人是不同的。” YES,你们的观念,在我自己的世界里,统统最多只是个建议,不会对我构成限制。而读书,又恰恰能扩展我自己的认知边界,让我读到更多之前从未所知的人与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和螺旋性上升的过程,我享受,我喜欢。
觉察情绪
从马丁的积极心理学五部曲到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再到这一周刚刚读到的《高难度谈话》,愈加体会到拥有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高觉察力是多么的重要。但觉察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做到对情绪的充分了解和理解,做到不批评不指责,就要靠更进一步的自我刻意练习了。
习惯
《最小阻力之路》里,把最小阻力之路比喻成水流过的路,水顺势而下,自然而然的去它要去的地方。这个概念迁移到自我这一层面上来,就是需要改造自己的底层结构,让自我成长之路是一种最小阻力之路,不需要费力的坚持,不需要咬牙切齿。
对于“每日固定一小时速读一本书”,我向往老雾描述的美丽场景:
持续到第三年,你就自由了。从此书本成为了你的身外之物,你阅读,只是为了丰富生命本身。你的思想与见解,来于书本融入生活,高于书本更高于生活本身,会让你成为一个内心充满快乐的人。
是的,让我心动的,是向往快乐与自由,读书于我,已经不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过程。每晚手捧纸版书或是Kindle,已然在不知觉间成为习惯。
习惯,真的不需刻意养成;习惯,也许只是自己真心追逐所爱的过程中,意外收获到的一个副产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3235350/c5538ed6c5bbf4d7.jpeg)
上面的文字不能算是复盘,只能是自己一些细碎的感受。很想静下心仔细的回顾这九周来有哪些地方是需要优化和改善的,但不知为何,思考后每每脑袋里只有一片混沌。顺其自然吧。
Mark一下,昨天参加了“有书”的共读计划,之后各周所选的书目内,都会有一本是当周的有书共读书目。与一些不认识的爱书人在同一时间里一起读同一本书,是之前从没体验过的事情呢。
附:2017截止到目前速读过的书目汇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