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文坛大道历史
教你看牛人如何打赢一场必输战:经典重读之《古文观止》(3)《曹刿

教你看牛人如何打赢一场必输战:经典重读之《古文观止》(3)《曹刿

作者: 吹灯读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5-29 17:30 被阅读220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曹刿论战的故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勺之战。要了解这场战争,我们先来简单安利下齐、鲁两国战争背后的故事。

说来话长,当春秋五霸霸主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可不像现在这么牛气哄哄。那时他被大哥齐襄公追杀,东奔西走,四处逃难,最后被撵到了莒国,惶惶如丧家之犬,可以说很狼狈了。

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过久了,会灰常木有安全感。负能量爆棚,却没处发泄,就会非常压抑,这股子邪火要么指向自己,形成强迫症呀,抑郁症呀啥的,最后自杀的都有。要么指向他人,因为长期过着朝不保夕、无依无靠的日子,就会对人失去基本信任,养成特别偏执猜忌的性格。再者被追杀久了,见惯了血腥和死亡,完全没有安全感,攻击性也会特别强,表现出来就是易激惹,嗜血好战。这个例子历史上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很明显齐桓公是后一种。

当时同时被撵的还有齐襄公另一个兄弟公子纠。公子纠当时躲在哪儿?鲁国。这个公子纠后来让齐桓公寝食难安,必欲除之而后快。为啥?齐襄公被杀身死,齐国无君,鲁、莒二国都分别派兵护送二位公子回国即位,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鲁国还是慢了一步,公子纠被公子小白抢了先,即位不成,不敢回国,继续躲在鲁国。公子小白如愿登上王位,就是霸气侧漏的齐桓公。鲁国这下犯了大忌。在齐桓公看来,首先你鲁国当初护送公子纠回国就不对。这不明摆着抢我的饭碗么?后来又继续收留在逃的公子纠,这不是扶植在野党,给我培植敌对势力么?成心给我添堵是吧?不打你打谁?这么着,齐国先是攻打鲁国,逼着鲁国杀了公子纠。这还不算,齐桓公既然一心要做“武林盟主”,齐鲁二国终归不能做朋友,以齐国的实力,不能就这么放了鲁国,于公于私,齐鲁二国这场硬仗迟早都得打。

这段历史清楚了,我们再来看此时的情势。齐强鲁弱,齐大鲁小。前面说了,双方已经经过数次PK,鲁国的胜率为零。而长勺这场 battle ,当时的兵力对比,齐国30万、鲁国3万,这场实力相差10倍的战争,如果不出意外,还没开始鲁国基本上败局已定了。

鲁庄公硬着头皮,仓促应战,虽然自知不敌,到底并不缺乏勇气,当初敢跟齐国大佬叫板作对,那他就不是怂货。当下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但毕竟败绩在前,士气低落,心里也确实没谱儿。

就在此时,一个牛人出现了。曹刿此人,史书上记载甚少,百度了下,生卒年不详,只知道是春秋时鲁国人,据传是周文王六子曹叔振铎的后人,从文字中推断,长勺之战前,他应是隐逸乡野,既无官职、又无名望,人生最辉煌的一笔应该就是长勺之战中的卓越表现。不然去参战前,他那些乡亲就不会好心劝告他,你小子逞什么能,打仗是那些大人先生们该操心的事。曹刿回答,那些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见识短浅没有深谋远虑,指望他们可不成。 

要说呢,鲁庄公也算是个从善如流的贤明君主。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勤政爱民,也是活该打赢这场战争。起码曹刿之流的在野党,冷眼旁观之下,没觉得他昏聩荒淫,关键时候还愿意出山帮帮他这孤家寡人。 

曹刿见了庄公,劈头就问他凭什么打赢这一仗。其实也算是摸摸鲁庄公的底牌,看看有没有必胜的把握。庄公先是说,平时有好东西我绝不独享,经常都会分给别人。曹刿说,这些小恩小惠,无非是给了身边亲近的人,老百姓可不买那个账。庄公又说,我一向敬奉神明,神灵会保佑我的吧?这里要说一点了,在科学技术还相当落后的春秋时期,人们之所以需要神灵的护佑,其实是心理作用,给自己幻想出个无所不能的大神,壮壮胆,倒也无可厚非。但,用神灵来约束天下的道德,让百姓有所敬畏,行为有所收敛,用来治国可以,用在真枪实弹的打仗上,那是全然不管用的。仅凭对鬼神的心意,不可能让老百姓同仇敌忾,一致对外,也打不了胜仗。庄公又说,自己能时刻想到百姓疾苦,重要诉讼案件,都亲自考察,不会因个人好恶有所偏私,一定按实情作出处理。曹刿点点头,这还行,职业道德是有的。法律严明、处事公平,就有了公信力,赢得了民心,可以作为号令天下,战胜敌人的依据。 

不得不说曹刿的思想还是蛮超前的,居然很早就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打起仗来,有了老百姓这个大后方,就没什么好怕的。心里有了底,剩下的就是战略战术的问题了。如何鼓舞士气,掌握有利的战机,才是取胜的关键。这可是个大难题。齐桓公作为当时的春秋五霸之首,经过了多次血腥的厮杀,威势赫赫、战果辉煌,可以说,对这次战争是志在必得,气势若虹。而鲁国呢,打过几次败仗之后,很明显自信心是不足的。 

怎么办?这就要审时度势、伺机而动了。不能光凭血气之勇蛮干,那样先拼完了自己,对方不拍手称快才怪呢。

曹刿的战略是以逸待劳,先静观其变,避其锋芒,待齐国三鼓之后,几番冲突过后,士兵疲惫不堪、体力消耗殆尽。这时候,齐国士兵一鼓作气,反败为胜,拿下了战争的主动权。 

战场形势骤变,鲁军似乎胜券在握。按理讲,这时候该痛打落水狗了。曹刿可不这么想。齐军看似败走,若盲目追击,中了敌人的埋伏,可就前功尽弃了。以鲁国当时的实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就算最后乘胜追击,也是慎之又慎,经过了一番精确推演和仔细勘察滴。 

打赢一场攻坚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必备,鲁国在前两者都不具备的情况取得胜利,曹刿这个牛人的指挥若定可谓功不可没。但如果鲁庄公自己平时不修德性,不聚拢民心,神仙也难救。鲁国就靠着人和这一条,君臣同心,完成了漂亮的逆袭,打赢了这场必输之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教你看牛人如何打赢一场必输战:经典重读之《古文观止》(3)《曹刿

    曹刿论战的故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勺之战。要了解这场战争,我们先来简单安利下齐、鲁两国战争背后的...

  • 碎语——《古文观止》之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也上过语文课本。据说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战斗。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 读《古文观止》之曹刿论战

    今日我读了《古文观止》中收录的第八篇文章----《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一文通过对齐鲁长勺之战中...

  • 再读《曹刿论战》

    中学时,学《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 曹刿论战打败了谁

    曹刿论战是初中课本中经典的一篇文言文。其中曹刿经典的一段话“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相信大家...

  • 杨寻北浅析《曹刿论战》

    杨寻北浅析《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 《国语》之三十四

    《鲁语上》 曹刿问战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

  • 【日更十九】左传《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先秦] 左丘明 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

  • 读书《古文观止》上卷《左传》0007

    十年春,齐师伐[1]我,公将战,曹刿请见[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刿曰:“肉食者鄙[4],...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你看牛人如何打赢一场必输战:经典重读之《古文观止》(3)《曹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ma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