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讲到任何一个机制都要建立一个晋升机制,建立一个荣誉机制,建立一个协同机制。以避免组内竞争、踩踏等恶果。
以我的8人小组,2个总监,3个策略师,3个设计师,这是华与华提倡标准组合,8个人3个项目。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构,这一个构想我想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戚继光治病把百人一个群体的兵团,改为了以32人一个团体,曾国藩学习戚继光治军,采用16人一个团体,华板是曾国藩的信徒,我不难看出这个学习曾国藩治病韬略,一最小的单位管理一个大公司。但这个8人小团体如何建设?这是一个需要摸索的问题。
我以自己思考,对建立一个晋升机制,建立一个荣誉机制,建立一个协同机制给于构想。
盘点现状:
1,组内大有季度提案,季度提案任务拆解,目前做一件做的好,一般会有上至华板,下至智哥的夸奖,以及红包鼓励,那么这个件事边到此为止,做的好,只属于一个人,其他人只是羡慕,若内心光明仅仅是羡慕,否则就是嫉妒恨。
2,华与华有周二课堂,可以分享知识,分享好的方法,目前我组的分享比较少。目前只有策略总监和设计总监分享过一次。整个大组内有分享的想法,但也仅仅偶尔的分享。
3,小组内有很多的提案和工作得到了公司层面和客户层面的认可。
寻找真因:
没有盘点形成方法论,就没有分享,就没有成为全组的技术。从而变成团体的技术。我们的管理咨询老师说过,要让个人的技能变成公司的技术。
实施对策:
1,建立一天一结的习惯,强制大家做,你每做一件事,就要有一个盘点总结,作为领导要在每天的结束之后问每个人的总结。
2,建立一事一结的机制,要求每个人做完每件事都要做总结,要形成方法论。视这件事的重要性,责令周一下午在小组内做分享。
3,每次提案结束每个项目的负责人要做分享,要去说盘点谁的价值,贡献,给于公开的表扬。群体对这个额提案提出优化的地方,然后和大组推举在大组分享,以及在全公司分享。
成果固化:
从小到大形成方法论的意识,让个人的技术充分的磨炼,自己做的时候,自己总结的时候,小组分享的时候,大组分享的时候,全公司分享的时候,5遍练习,自己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方法论,摸出一条路,这个过程整个小组全体人员都在参与,可以从使小组的人更加深刻的学习。那么这个主讲人,必然成为这个小组共同推举出的,共同打造出的一把利刃,必然在公司有一席之地,晋升的途径必然宽阔。
做完自己又收获,自己有反思,交付有客户的认可,分享有小组的认可,在分享有大组的支持,再分享有公司的肯定,荣誉感自然到来。
协同机制,每天做事的时候有自己的思考,晚上做完有团队的前辈作指导,分享的时候,大家帮忙一起优化,这个过程绝非一个人做的成绩可比拟,久而久之,团队的协作自然而然就很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