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普渡”

作者: 流一盏灯 | 来源:发表于2021-08-23 07:03 被阅读0次

              在婆家,泉州台商一个临海的小渔村,每年除了清明,妈祖诞生升天日,春节外有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七月十五的普渡。

        “普渡”节道教称之为“中元节”;佛教叫做“孟兰盆节”。

          而南方民间、台湾地区乃至东南亚华人社会多称作“鬼节”或“七月半”。

          据史料记载,“七月半”源于东汉时期道教的说法。

        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

        “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将中元与上元、下元合称“三元”。

        据说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民间称作“鬼节”。

        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

        因此,“七月半”其实就是民间祭祖节。

            老人们都说,七月里,幼儿不宜到处走动,尤其不要去海边。我想,或许就是因为被称为鬼节,怕给抵抗力不足的孩子带来不祥吧?按科学角度来说,七月天气炎热,蚊虫多,暑热难当,人的机体抗压也会弱些。

           闽南同一地区不同区域,做“普渡”的日子都是不一样的,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最后一天,都是轮流坐庄的。在惠安县城及周边,流传普渡的童谣:初一东门头, 初二水关尾, 初三埕儿埕,初九马路顶 ,初十西门, 十一溪北街(原南岭桥溪边),十二胡口埔  (县政府对面)十三红厝宜,十七八间街  十八北门内,十九楼山顶(东关通往机场),二一连厝贴,二二新亭尾, 二三北门外,二四猪肚塘(东关附近),二五赤头埔,二六后厝仔(东站附近),二七前塘,二八南门 , 二九打铁巷,  三十科山顶(听妈妈口述,有的妈妈记不起来了。)

            娘家的普渡在七月十八。记得以前普渡前几日,街道办工作人员带着宣传单挨家挨户宣传不要搞封建迷信活动,不要放鞭炮,烧祭品。大家口头应承着,可到了那一日,家家户户还是照样在门口支起供桌,摆上丰富的供品。遇到戴袖章的检查人员,邻居们会互相通风报信,以最快速度收拾好,很少有人被罚款。那场景仿佛侦察与反侦察一样,想来着实有趣。

          每到普渡这一天,祭品都是丰富多样的,但必不可少三牲,大多是鸡,鸭,猪脚或排骨或猪肚。随着经济条件改善,祭品也是紧随时代变化。大人们提早一两天做准备,孩子们最盼望这天到来,可以好好打牙祭。那天会宴请自家亲戚好友,推杯换盏,热闹程度丝毫不比春节逊色。印象深刻的每年住家不远的北门外,每到普渡那天,那晚警车常呼啸而过,大家就都知道又有人喝酒闹事了。

            随着文明的普及,如今普渡不似先前那般宴请吃喝,打架等不良事件也鲜有发生,更多的是对神明的敬畏和加强亲情的交流。

          今天回了趟婆家,四邻鞭炮声声,烟雾缭绕,节日的习俗依然浓烈。

          祭拜祖先和神明后,家人欢聚,其乐融融,这何尝不是凝聚亲情的另一种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家过“普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ek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