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足三岁,被婆婆带回老家照看,距离上次见面已将近一月。
在老家的孩子们仍是我小时候那种串门、一块玩耍的乡土情谊,所以很黏贴、不孤单。也许是小孩子之间交流增多,儿子颇有孩子气的词汇量也越来越多,所以表达的意思也越来越有趣。
儿子被小朋友欺负了,虽然已经还手,但是在语气上也想再次碾压一下对方。
“我妈妈很厉害,爸爸也很厉害”,当婆婆笑着跟我转述的时候,我也被惊到了。
在我身边的时候,每次碰见小朋友,尽管一个人孤单,也不喜欢跟没有玩具的孩子一起玩耍。在还没有金钱的意识之前,物物交换是最原始、最本能的利益贸易形式,小孩子在潜意识里是不喜欢跟“一穷二白”、只顾“蹭贴抢”的小朋友相处的。
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内心深处其实也不想跟喜欢“博同情”的可怜人有啥交际。俗话说,“救急不救穷”,“斗米恩,升米仇”。。。在社会生活中,成人们追求是互利共赢,而那种只谈悲惨、不思进取的人,就像长相很柴的蚂蚱,无肉又喜欢蹦跶,既不能从物质利益上合伙做事,又没能力回报感恩,更会从思想上拉人下水,意志消沉是会传染的。
有细心的家长只要经济条件尚可,便会有一人辞职全职伺候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而同事的孩子大多也都带着身边。
相比之下,我的孩子在放养。由于资质普通,我和他爸爸必须全职工作,而且需要兢兢业业、全力以赴。但是,明显感觉到,在他心目中,我们是很令他自豪的。
我们小的时候,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之所以能专注自己的事做,全在于他们即使是农民,也能始终保持农民勤劳淳朴、奋斗不息的精神无声地感化着我们。好的榜样有很多种,但是那种潜移默化的身教似乎更有力。
我们一点也不是厉害的人,但在孩子心中,貌似可厉害了,所以,儿子牵着我的手蹦蹦跳跳地时候,仿佛是最有底气、最开心的时刻。如若一直随我生活,也许只有撒娇的份。
其实,“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以前好羡慕这种八面玲珑的人,上学时有老师疼,工作后有上司领导器重,在哪儿都吃得开是多么佩服的事。现在,我还是很可怜这些人的,外面有再多的垂怜,也比不上在父母面前无忧无虑地撒娇来得自在。做事有顾及,或许有利于事业成功,但是在宠爱包裹中长大的孩子,多半不会哭,也很少善于察言观色,只会撒娇,因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他一直有糖吃。一直有糖吃,是一种福分,有的人没这种机遇。
还有,凡是被小盆友欺负了,儿子是一定会还手的。婆婆跟我讲,不主动挑事,又会还手让她很放心。
人生在世,能不受外界撩骚的人很少。在人生中,一面要发挥聪明才智给自己创造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有能力去守候这份安宁。两者都很重要。因为,不思进取的是寒号鸟,不懂保护自己的是味美的大肥羊。不懂何时何地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还没到上学的年纪,孩子就表现出本真的成人世界,是我这次回家探望儿子最大的感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