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性别的认知——“孙悟空的师父,是个男孩子!”
某天,妈妈在阳台晾衣服。小朋友从客厅跑过来,跟妈妈说:
“妈妈,请帮忙把晾衣杆拿给我一下,好吗?”
“你要晾衣杆干什么呢,宝贝?”妈妈问道。
“因为它是我的金箍棒呀!”听了小朋友的回答,妈妈知道小朋友开始角色扮演了。
“哦?!是嘛?”把晾衣杆递给小朋友,妈妈故意问道。
“对呀,因为我是孙悟空呀!”小朋友特自信地说道。
“那孙悟空,他是干什么的?”妈妈继续穷追不舍。
“他是打怪物的!”小朋友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
说着,便学着孙悟空的模样,挥舞着手里的“金箍棒”。
过了会,凑到妈妈跟前,眨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用征询的语气,笑着问道:
“妈妈,我是孙悟空,你是猪八戒,好不好?”原来,小朋友想让妈妈当他的二师弟呀。
“妈妈不是猪八戒,妈妈是你的师父——唐僧,好不好?” 妈妈可不想当胖胖的八戒!
“不好!”小朋友直摇头,嘟囔着小嘴。
“为什么不好呢?”妈妈有点困惑了。
“孙悟空的师父,是个男孩子呀!”
“那如果爸爸是你的师父,可以吗?”
“那可以呀,因为爸爸是男孩子呀!”
这下,妈妈心里释然了。
对于性别的认知,小朋友认为扮演者和角色必须同一性别,不然就违反了规则,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也许,这就是孩子世界里所谓的“秩序”,不可以被打破。正因为如此,小朋友才执着地认为妈妈绝不可以是唐僧,而爸爸却是可以的。
小小的人儿,大大的思维。02 对年龄的认知——“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还坐婴儿车?”
周末早晨,小朋友起床后,妈妈问早餐吃什么?小朋友说要喝豆浆。难得的周末,爸爸出差未归,姥姥晨练未回。
妈妈决定偷个闲,带小朋友出去吃美味的早餐,小朋友听了,兴奋极了。吃完早餐,回家的路上,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一路上蹦蹦跳跳,叽叽喳喳。
一进到小区里,小朋友便松开妈妈的手,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跑在前面。正准备进楼的时候,突然,小朋友减慢了速度。
咦!台阶处,正站着两个人,一位妈妈,另一位是奶奶,或是姥姥,两人正合力抬着一个婴儿车,准备从上往下走。
或许是两人的力量不均衡,或许是两人的高度不一致,妈妈抬着车,刚下了一步台阶,又退了上来。
那位妈妈低着头,和一旁的老人嘀咕了几句,像是在那商量着方案。很快,两人步调一致,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下走。看着她们的神情,明显抬得有些吃力。
因为台阶有些狭窄,她们到了台阶下,我们准备爬台阶,和她们刚好擦肩而过。突然,小朋友冒出了一句:“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还坐婴儿车?”
我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下躺在婴儿车的孩子,一个看着有三四岁模样的小女孩,正蜷着双腿,躺在那个明显不适合她身高的车里。
对于年龄的认知,小朋友认为自己是个大孩子,早已不坐婴儿车。因此,推己及人,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也应该自己走路,而不是坐在婴儿车里。婴儿车是很小的孩子才坐的车。
妈妈在心里感叹道,原来四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是非观。
03 对肤色的认知——“妈妈,那我是银灰色的吗?”
晚上睡觉前,妈妈照例准备给小朋友洗澡。
每次洗澡前,妈妈先打开热水器放水,等着热气出来。
“哇,妈妈,你看,雾气腾腾的。”小朋友指着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说道。
这时,小朋友要求妈妈抱着照镜子,因为镜子上的雾气,使得镜子里的镜像有种朦胧感,小朋友喜欢看镜子里的自己,有点雾里看花的意思。
妈妈,抱着小朋友,指着镜子,问道:
“你看,是妈妈白,还是你白呢?”
“妈妈白。”小朋友回答道,又继续问 “那爸爸呢?”。虽然爸爸不在家,但是每次遇到这种比较问题的时候,都会把爸爸罗列在内。
“爸爸呀,爸爸比较黑!你看,妈妈白,爸爸黑,你比妈妈黑,但比爸爸白!”妈妈继续解释道。
“妈妈,那我是银灰色的吗?”小朋友思索了一会,问道妈妈。
银灰色?小朋友太有创意了,竟用银灰色来形容自己的肤色,听得妈妈噗嗤一下笑出了声。
对于肤色的认知,原来,小朋友把他所知道的色彩,应用到了肤色上。在他的认知里,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就是银灰色。当妈妈告诉他,比爸爸白,又比妈妈黑的时候,认为自己就是银灰色了。
四岁孩子的世界,天真烂漫,充满了纯真,充满了童趣。在他的世界里,有自己独特的逻辑思维,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童言无忌,小小的人儿,大大的思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观点和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