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荣格:“除非你让下意识意识化,否则它将支配你的生活,而你会称之为命运”。
人脑是一台预测机器。
它不断感知你的周边环境,并分析和处理它所遇到的所有信息。每当你反复经历一些事情——比如医护人员看到心脏病患者的脸,或者军事分析员看到雷达屏幕上导弹——你的大脑就会开始注意哪些是重要的,从纷杂的细节中梳理出相关线索,并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以备将来使用。
只要有足够的练习,你就可以不假思索地拾取预测特定结果的提示。
[练习,可以把一些应急操作变成下意识的反应。]
你的大脑将自动编码经验教训。我们并不总是能解释清楚我们在学什么,但是学习的过程一直没有停歇,而你在特定情况下注意到相关线索的能力是你每个习惯的基础。
习惯最令人惊异的洞见之一:你不需要意识到启动习惯进程的提示。你可以注意到一个机会并采取行动,而不需要有意识地去关注它。这就是习惯具备效用的原因。
[提示无处不在]
这也是让习惯变得危险的原因。随着习惯的形成,你的行为受到你的自发和下意识的头脑的支配。你会身不由自己地陷入旧的模式而不自知。除非有人明确提出,否则你可能不会注意到:每当你笑的时候,都会用手捂嘴:在提问之前先道歉;或者你有接别人话茬的习惯。你重复这些模式的次数越多,你就越不太可能质疑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这也解释了,好习惯和坏习惯都不容易改变的原因,能否意识到习惯的发生是一个关键的前提。]
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开启行为转变的进程。
先介绍一个概念
指差确认:指差确认始创于日本,原为铁路事业用的安全动作,即以手指指着物件,及口诵确认,心手并用,以达到减少人为失误导致意外的效果。
指差确认能够有效降低错误的发生率,之所以这么有效,是因为它把下意识的习惯提升到了有意识地加以确认的水平。比如,列车司机必须做到眼、手、嘴和耳朵并用,这样可以确保他们提前注意到事故隐患。
[主动干预习惯的发生。]
一种行为的自动化程度越高,我们就越不可能有意识地去想它。
我们表现失败的缘由大多归因于缺乏自我意识。
我们在改变习惯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一直能保持警觉,知道我们实际上在做什么。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坏习惯的后果会如影随形,暗暗地影响着我们。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个“指差确认”系统——习惯记分卡。比如例举一天的一些日常习惯,标注出好、中、坏习惯。当然,习惯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你的处境和目标。比如我现在在减肥,那么中午吃高热量的食物就是坏习惯,而对于增强肌肉的人来说,高热量的食物可能就不见得是坏习惯,所以,每个习惯的好坏和当时设定的努力方向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没有办法评价某个特定的习惯,可以借助上一章提到的改变习惯的第三个层次:这种行为是否有助于我成为我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这个习惯支持还是反对我想要的身份?强化理想身份的习惯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