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来自《认知天性》第二章《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P29
知识最终将变成条件反射
在神经外科领域(应该说在出生后的所有事情上),人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经历获得一种必不可少的知识。埃伯索尔德这样描述道:
手术时会出现很多难题。等晚上回到家后,我就会思考当时发生了什么,以及我能采取什么措施。例如用什么办法可以改进缝合方式?下针应该疏一些还是密些,或者缝合线要靠在一起吗?要是我这样或那样调整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第二天上班后,我会试验下,看看效果是不是更好。即便第二天不做尝试,至少我也把事情想清楚了。这样一来,我不仅重新温习了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或是复习了别人手术时的经验,而且还在其中增加了自己的感悟。这些补充的内容正是我在教学环节中错过的。
反思会涉及多种认知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或是早期的训练内容,把这些和新体验联系起来,借助观察和思考,预先演练你下次可能采取的不同做法。
正是这种反思让埃伯索尔德尝试了修复后脑静脉窦的新技术。他在头脑中练习过这种技术,也在手术室中实践过这种技术,直到这种技术变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操作。这样一来,当病人1分钟失血200毫升时,他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埃伯索尔德指出,要想确保新知识在需要时派上用场,“你要记住在特定情况下需要担心的事情,把它们排成表:步骤1~4”,然后花心思钻研。这样在情况紧急、没有时间思考步骤的时候,你才能靠条件反射做出正确的举动。“你必须不断回忆这种操作,它才会变成条件反射。就像赛车手处理紧急情况,或是橄榄球四分卫进行避让一样,你必须能不假思索,在条件反射的驱动下采取行动。一遍遍地回忆,一遍遍地练习,这是非常重要的。”
I便签
(what)如果我们想高效地完成一件事,那么就先在大脑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次演练,并实践结论,来收集更多经验,这样让理论知识快速地成为条件发射的动作,才能更高效地处理问题。
(how)
如何让知识成为条件反射?
1.回忆场景:遇到难题时,回忆遇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2.检索知识:回忆过去了解的知识,在当下的场景下能有什么新的突破,能做什么?
3.预先演练:把用新方法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像放电影一样预先想一遍,在脑中演练。
4.条件反射:多次这样演练来训练大脑之后,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why)
这个方式避免了我们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状况百出的情况,能帮我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因为头脑中已经演练无数次了,形成条件反射。
(where)
对于我的职业来说,不断演练客户咨询,就能形成恰到好处的条件反射,促使谈单成功或顺利服务客户。
而生活当中,当我们需要流程化生活细节,加快办事效率时,也都能用这个方法。
A1便签:(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今天来了一个谈代理的咨询,当时我在给孩子洗澡就没太注意回复,事后我回看聊天记录,很多客户隐藏没说出的需求我没有及时回应。因此回复内容跑偏,对话内容很早就结束了。
反思:在信任感不是很强的关系下,信息量给予太少,很容易跑单,应该做到像条件反射一样顺畅。
A2便签:(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目标:让谈单过程更高效。
过程:
1.回忆场景:整理近期谈单记录,还原聊天场景,把客户近期需求整理出来
2.检索知识:搜罗信息和技巧,梳理谈单话术,写完给毛毛总看
3.预先演练:把话术给团队,一起演练
4.条件反射:对客户需求形成条件反射,精准给予信息。
结果:
谈单需要思维,明白客户底层需求,并诱发他说出更多问题,这种方式同样可以通过演练形成条件反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