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性格是建立在六岁之前, 三层感觉统合---
第一层:生存能力的统合;
第二层:视、听和语言的统合;
第三层:肌肉协调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的统合---顺利发展的情况下, 在六岁左右顺利完成第四层感情、情操、情绪、价值观…等的统合而形成。
如果前面三层统合不顺利, 那么第四层的统合也难以顺利完成, 在人生之后的数十年则难逃身体智能开发不足的影响, 不但不能和谐地与自己相处, 还会因此无法与人、与环境和谐地相处, 严重影响生命的舒展与成长。
严重的触觉不足不但会造成孩子自我认知不足、性格形成缓慢; 三岁前影响右脑直觉式吸收学习能力; 三岁后影响左脑理解力和左右脑合作产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青少年之后, 在不当压力下, 更容易因为自我价值肯定不足而做出自残、轻生或对他人冷酷无情的行为。
造成触觉不足的原因, 除了剖腹产之外, 其它还有:
1、长时间把孩子独自放在婴儿车里;
2、过早使用学步车, 用学步车限制婴幼儿的活动范围和行为动作;
3、主要照顾者性格沉默、寡言, 或忙于家务, 鲜少与婴幼儿互动;
4、主要照顾者有洁僻或为保护孩子身体免于碰撞、受伤, 经常抱住孩子, 不让孩子自由活动…等。
孩子因为缺少足够的人际互动学习, 例如:声音、语言的听说刺激与模仿; 眼球转动与观察的练习; 情绪和身体的逗弄与反应体验; 不同的身体气味与怀抱姿势和力度的感受; 父母或家人多元的情绪氛围感受…等, 也缺乏对外界物质环境的接触和感受, 造成上篇内文提到的种种触觉防御、触觉反应不足或触觉弥补的行为。
另外, 都市发展与小家庭的盛行, 造成:
1、家中活动空间狭小、成员稀少;
2、户外婴幼儿活动场地缺乏、自然环境不足;
3、强烈的声光刺激, 造成婴幼儿感官的不适与自我保护;
4、家长的过度溺爱与代劳, 剥夺了孩子感觉学习的机会…等, 也会造成孩子触觉不足, 而产生学龄阶段的能力不足。
孩子触觉不足的行为表现在幼儿时期常常被家长忽略或误解, 常以「遗传」、 「年纪小, 不懂事」 或「不听话」来定义, 而不知从生理角度来解析和帮助孩子, 往往因此而错过最佳的感觉统合训练或调整时期(六岁前都是生理优势期, 但三岁前优于三岁后, 十二岁之后则很难改善身体的感觉统合状态。) 。
到了孩子开始上学时, 逐渐显露出身体能力的不足和强烈的身体自我治疗行为, 例如:
1、上课爱讲话, 喜欢抢答、插嘴;
2、学习不专注, 爱抖脚或踢同学的椅子, 上课常常记不住老师说的话;
3、喜欢做危险动作, 例如:爬窗、翻墙、在桌椅间跳上跳下、抛接不该丢掷的物品(如扫把);
4、做作业粗心或没耐心, 老是忘东忘西;
5、爱跟同学吵架或打闹, 喜欢跟人勾肩搭背;
6、常破坏文具或簿本, 即使因为破坏文具而弄伤自己也不在意;
7、喜欢玩弄自己的生殖器, 过早关注两性生理问题, 常故意碰触异性同学的身体;
8、孤僻、不合群, 常常表示讨厌同学、讨厌上学, 体质也比较虚弱;
9、喜欢制造噪音、大叫或出怪声, 常会夸张地大笑、或常作夸大的表情和声音;
10、动作粗鲁, 喜欢把书本、文具、钥匙或其它物品用力摔在桌上, 关门也很大声;
11、与老师说话时, 眼睛无法专注看着老师, 表情很不自在 ;
12、上台时特别紧张, 容易结巴, 甚至说不出话, 常左顾右盼、咬指甲、拧衣角、摇晃身体…等;
13、一到考试就紧张到难以入眠、手心出汗, 甚至跑厕所、拉肚子…等等。
这些行为不但影响其学习成效, 还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小小年纪就可能因为感统失调造成的心理紊乱, 而倍尝身心不和谐的痛苦和有苦难言的无奈。
凯伦即是因为感统失调, 未被及时帮助而辛苦长大的女孩。 凯伦是顺产出生的, 但一满月即被送到褓母家照顾。 因为家里经营海产店, 生意忙碌, 父母一个月才去探望她一次, 所以对褓母的专业素养和孩子的变化都观察不仔细, 只觉得孩子虽然过于安静, 但还算健康, 与褓母交流起来也没什么特别障碍, 就这样给固定的褓母带, 直到五岁。
在凯伦三岁的时候, 褓母家来了一个褓母亲戚的宝宝, 父母去探望凯伦时, 发现未满周岁的小宝宝竟然比凯伦来得活泼、有活力;在凯伦四岁多的时候, 妈妈更在褓母家看见褓母把两个孩子放在同一个婴儿车里, 而凯伦宛如那小她两岁的宝宝的玩具一般, 任他拉扯头发、咬人、打人、拿玩具丢她、踩在她身上蹬、跳, 凯伦竟然没有什么反应!经过几次探望验证:褓母对凯伦毫无爱心付出! 好几次, 妈妈在离开褓母家之后, 眼泪就漱漱直流, 后来把情形告诉爸爸之后(刚开始对爸爸隐瞒, 不敢直说), 两人决定把凯伦带回家。
回家之后的凯伦, 顿时因为环境丰富而活泼起来, 家人(父母、外婆及两个大她四到六岁的哥哥)的疼爱迅速打开她的心灵, 心灵的放松因而启动了身体感觉统合的机制, 凯伦一下子成为家中、海产店熟客和邻居们目光的焦点和最常关注、谈话的主题。 因为生命重要的前四到五年, 凯伦的身体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开发, 而生命自我完善的本能促使凯伦在爱充足的环境之下, 一股作气地全面爆发自我感觉弥补的行为。
凯伦非常喜欢跟人说话, 于是她口齿不清、字句结巴、词汇稀少、组织错乱的语言能力迅速成为大家的笑料和娱乐; 她喜欢穿梭在热闹的海产店大厅之间, 随意挤进客人的桌边, 爬上爬下, 用手触碰食物, 好奇地问着各种幼稚的问题; 她还喜欢逗弄别人, 故意打人、用东西砸人, 然后笑瞇瞇地跑走, 希望有人与她玩追逐游戏。
那时的凯伦简直像刘姥姥逛大观园一样, 到处探索, 有一次还沿路探索, 跑到离家很远的地方, 在一个小区球场找不到路回家, 但凯伦因为触觉不足, 无法推演后果而没有哭(其实是不知该怎么反应), 也不会寻求别人的协助, 是外婆在生意空档出来寻获的。 最令邻居啧啧非议的是, 凯伦对家人很「粗暴」, 在海产店结束一天的生意(通常是半夜两点钟左右), 父母正在收拾桌面, 打扫卫生, 清洗锅具时, 凯伦常因为爸爸在锅碗瓢盆匡当作响的当下, 没注意听到她说话而摔盘子、掀桌子, 甚至搧爸爸耳光!
凯伦父母看着这个没长大的孩子, 生活跟着海产店作息而日夜颠倒, 担心马上要上小学的她无法适应学校的作息规律, 于是把凯伦送进了幼儿园。在幼儿园的凯伦, 表现和在家完全不同, 她安静而且害羞, 但会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偷偷做着破坏环境的「坏事」, 例如:在墙壁上乱涂鸦、摘花、拔菜、拿笔刻画桌面、撕坏张贴在公布栏上的作品、拿别人的东西从楼上往楼下扔或拿尖锐物戳中小班孩子的身体…。一旦被老师发现而找来问话时, 她永远都是低头不语, 一脸无辜, 对老师的劝导和约定完全点头接受, 但实际上并没有停止过这些不合规矩的行为。
在静态活动的学习上, 凯伦上课不是动个不停、干扰同学, 就是发呆, 然后在课堂上睡着;学写字的时候, 她常常全身用力, 甚至把铅笔弄断, 把簿子写破;做创意活动时, 凯伦对别人的创作都感到新奇、有趣, 常常发出愉快的笑声, 但轮到她来创作时, 不论是语言、美术或肢体动作, 她永远只有一句话: 「我不会…」, 语气失望、无力, 令人心疼、鼻酸。
上了小学之后, 凯伦的心智逐渐成熟, 面对对人际交往的因果關係不理解、同学的取笑和排斥、师长对她要求分数提高的压力, 她慢慢察觉到自己和同学相较起来, 明显「笨」很多。
小学二年级开始, 她变得越来越安静, 上课时已经不再干扰同学了, 而是一坐下就开始直接培养睡觉的情绪…。安亲班老师问凯伦「在班上的好朋友是谁」, 她说 :「我没有朋友, 小朋友都不跟我玩。」一副故做坚强的无所谓…。
小学六年下来, 凯伦总是因为无法完成作业、无法准时上课而常常说谎; 成绩一直是班上倒数前三名; 言行反应永远「笨」到让人啼笑皆非, 而一直都是班上「鼎鼎有名」的学生。 初中开始, 她校外「同病相怜」的朋友越来越多, 于是, 开始逃学、翘家…。现在, 凯伦23岁了, 没有完成高中学业, 还在朋友关系中不断寻找「触觉依赖」和「触觉弥补」, 对「自己」还在认识和理解过程中。
一个因为感统失调而无法正常发挥身体智能的孩子, 在青少年之后, 如果没有「贵人」令其明白身心状况形成的原因, 并疏导其因长期积压的挫败和不平心理, 或者自己藉由足够的语文能力, 阅读相关书籍来「自我教育、自我松绑」, 那么, 长大成人之后, 常常容易自造「地狱」, 陷自身于苦海之中而无法自拔。 在我们身边, 甚至是我们自身, 都可以看见不少因触觉不足而产生频繁的、不自觉的、不可控的「情绪转换困难」, 例如:动不动就恼羞成怒、常常固执成见、老是疑心重重、常常抑郁寡欢、永远紧张兮兮、一直自我为中心…。
所以, 身体智能是一切智慧的基础, 感觉统合是身体智能开发的关键!但要提醒各位读者的是:只有在爱与尊重的氛围之下, 才能开启身体智能的统合机制。爱不足, 生命感受不到被尊重, 再灵巧的身体动作或行为反应都是属于机械式练习得来的, 这样的练习就无法同时促进大脑的发展, 造就灵活的脑部运作能力, 也无法帮助孩子从健康到优秀。然而, 何谓「爱」? 我常说:有能力的爱才是爱, 反之, 都是害!所谓「有能力的爱」是指: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未来能力的爱, 而非宠爱、溺爱与错爱。「尊重」, 则是在安全、合理的规范内给予最大的自由。
所以, 爱孩子, 当身为父母的专业不足(专业不在此)时, 请及早寻求专业的协助, 这就是爱!而在帮助孩子做感觉统合训练的同时, 请一起做好良好习惯的培养、健康性格的塑造, 因为这是孩子0-6岁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要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