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情,亲情

作者: 辉姑娘d | 来源:发表于2023-09-23 14:46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70多岁的徐平,最近常常说起年轻岁月里的事情,关于恩情,关于亲情。

    在那特殊的历史年代,徐平被滚滚时代洪流裹挟着下放到了农村。

    对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机关娃,冷不丁来到了农村生活,不适应是真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温度气候的变化差异,总之种种的不习惯,都是横亘在他面前的难题。

    年轻人在种种难题面前,总要适应,总要克服。徐平还是幸运的,毕竟他下放的农村,还有他家族里的长辈亲人,还有他亲生的奶奶,还有叔叔婶婶在旁边。相比于那些同批的下放青年,他似乎更幸运一些。

    几十年后再回想那段历史,回想被叔叔婶婶奶奶特别照顾的那段日子,徐平充满感恩,他感恩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亲人们给予的帮助。

    亲人们的那些恩情,徐平终生铭记着,以他自己的方式回报着。

    奶奶养育孙子众多,徐平是奶奶的大孙子。长成大青年的成立,孙子突然回到农村,奶奶对这个大孙子的宠爱偏爱更多一些。

    晚年后的奶奶身体各种毛病,各种医药费用看病,所有费用,徐平这个大孙子一个人承担着。

    其实那时候他家的日子过的并不富裕,徐平因为在医院上班,有便利条件,他一直承担着奶奶所有的医药费用,以那样的方式回报着奶奶的恩情。

    徐平的媳妇张兰芝和徐平一样,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对于婆婆奶奶,也一直各种细微妥帖照顾。

    徐平的叔叔早已过世,还有一个90多岁的婶婶住在乡下,徐平总会隔些日子回去看望老人家。老人家好的坏的该说的不该说的,话多的婶婶呀,总是絮絮叨叨,和大侄子有说不完的话。

    徐平特别感恩70多岁了,还可以常常见着年迈的婶娘,还可以和年迈的婶娘手拉手,拉拉呱说说话,回望那些年的岁月,数算那些年的恩情。

    徐平也常常会和子女们,说着叔叔婶婶的恩情,念不完的恩情啊,是他这一生源源不断的话题。

    当然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分两面的,恩情他享受到了。这一份恩情,好像也阻碍了他的发展。

    徐平聊起来几十年前的事情,他以知识青年的身份下放到农村老家,一段时间后,叔叔婶婶就开始给他张罗着娶媳妇成家,毕竟侄子大了,成个家叔叔婶婶也少一些操心了呀。

    徐平那时并不想成家,他隐隐约约觉得知识青年下放农村,不可能一辈子都会呆在农村的,可能还会回到城里去的,

    可是那段时间叔叔婶婶,一直给他张罗着找对象娶媳妇的事情。那时叔叔婶婶家的弟弟妹妹都已长大,叔叔家的弟弟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

    徐平心想着如果自己结婚成个家自己过日子了,叔叔就可以了却一桩心事,也可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家儿女身上,徐平也就任由着叔叔婶婶张罗着,为他介绍对象的事情。

    命运就在那一时刻发生了转机,很快的,在叔叔婶婶的张罗下,徐平很快认识了张兰芝,张兰芝是那年月的高中生,是少有的文化人。在叔叔婶婶看来,这一点徐平和张兰芝特别的般配。

    两个年轻人经人介绍相认相识,很快就组建了家庭。

    下乡的知识青年徐平结婚了,婚房是大队的某一间废弃的牛棚,简单的婚礼仪式后,徐平和张兰芝的幸福生活启动了。

    只是徐平从来没想到高干子弟结婚,竟然住的是一间废弃的牛棚,是一穷二白,父母没有任何资助,甚至没有到场。

    徐平在某一年九月结婚,十二月份国家有了大动静,下放知识青年可以回城了。

    回城的条件之一就是,单身青年,可以直接办理手续回城工作了。

    因为这一条件,有些人自然就要想办法用招数,个别结婚的火速离婚了。

    毕竟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娃,真正下放到艰苦的农村生活后,那各种不舒服不如意是痛彻心骨的,又怎能放弃回城的机会呢?毕竟回到城里去,有大好的前程,有合适的工作,还有至亲的家人,父母兄弟姊妹都是在一起的,谁不向往回到大城市,回到亲人怀抱呢?

    短短几个月的光景,徐平的身份不一样了,他现在是结婚的那一批人士,不符合首批回城的条件,徐平矛盾纠结中,只能眼看着大批的知识青年回到了他们从小出生的城市,回到了大城市去了。

    徐平无限向往他上学的城市,南方城市有着他少年青年的梦想。那时他在读书的那座城市里,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他的成绩顶呱呱的,他的综合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他的资源,他的背景,他的能力,如果真的回到城里去,一定有无限的前程。

    可是造化弄人呀,此刻他不符合回城的条件。

    叔叔婶婶知道不结婚的可以回城的消息后,对徐平成家这个事情也是五味杂陈,他们当然希望大侄子可以回到城里去工作生活呀,毕竟大城市有那么多的资源,大侄子可以有更好的未来呀,这一点作为长辈的他们心里面明白也清楚。

    徐平的家族,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叔叔婶婶,又或者爷爷奶奶,一辈子都是忠厚善良,徐平绝对不可能撇下新婚的媳妇,一个人回到城里去的,那是他整个家族做人的底线。

    没有回到城里去工作,是徐平的选择,又或者是历史的选择,又或者是冥冥中的安排吧。

    那时,徐平在村里作为赤脚医生,服务于乡邻们。我时徐平的媳妇张兰芝因为有文化在村里做起了代课老师,还顺便兼职做了大地会计。夫妻俩在农村的日子过的忙碌充实也很有乐趣,很快他们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徐平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回城的政策又有了变化。

    徐平终于有机会可以回城了,徐平回城可以携家带口,带着老婆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去了。

    可是这一次阻碍徐平回城的是他的岳母,徐平的媳妇张兰芝是岳母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岳母引以为傲的,有文化的人有用的人。

    岳母怎么能放手,让引以为傲的孩子离开家乡去往那么远的城市生活呢?这一走就意味着,聚少离多,一年或者多少年都见不着自己孩子呀,岳母坚决反对徐平带着媳妇回城。

    徐平和张兰芝结婚成家后,岳母对他们的小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徐平对岳母是敬重的。徐平的岳母豁达通透,虽然不识字可是有文化,是徐平对老岳母的评价。老岳母对自己的小家付出了很多,对他是有恩的。在某些时候岳母给了他很多的母爱,让徐平特别的感恩。

    徐平本着对老岳母的那份恩情,设身处地想着,假如这一次回城,带着张兰芝带着孩子回到南方小城,回到自己的父母姊妹身边去,对自己的好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对于岳母来说,张兰芝是岳母的长女,是她引以为傲的孩子,是岳母的精神支柱呀。如果自己带着张兰芝回南方小城,那真的就意味着,老岳母可能好多年都见不上长女呀,这么想着,真的不忍心。

    徐平问询张兰芝的意见,张兰芝自然是不愿意回离开家乡,去往陌生的城市,去见那陌生的公婆,那是她极不愿意的,毕竟她是土生土长的这一方人,在这一方天地里已经完全适应。她的代课老师工作做的非常优秀,大队的工作也极受敬重,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张兰芝有知识的身份得到了最好的彰显。

    确切地说,在那年那月里,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里,徐平和张兰芝这一对有文化的年轻人,在农村那片天地里,生活的幸福指数还是蛮高的。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转动中,徐平随顺着又一次做出了选择,他选择放弃回到南方城市,回到父母兄弟姊妹身边,他愿意留下来,留在媳妇张兰芝身旁,留在叔叔婶婶和奶奶身边。

    徐平的这一次选择,是他的爸爸妈妈兄弟姊妹没有想到的。他们满心盼望着徐平能回到城市,回到他们的身旁。

    徐平是知识青年中少有的,真正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代表。大多数知识青年都在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政策里,在父母兄弟姊妹的声声召唤里,一波一波的回到了大城市去工作生活了。

    极个别的知识青年。在农村其实已经有了家,他们以离婚形式或者以放弃的形式。放弃农村的媳妇或者孩子绝情离开。也有的知识青年拖家带口,终归是奔向了大城市的怀抱。在大城市里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他们的子女后代都成为了大城市人。

    徐平真的根扎于大地,他的孩子们起的名字似乎也表明了决心,他的立场,他根植于农村,扎根于大地。

    再后来,徐平依然有机会回城,可徐平一次有一次主动或者被动放弃了回城。徐萍和张兰芝手挽着手,在广阔的农村过着他们贫穷又富足的日子。

    徐平的兄弟姊妹对于徐平的评价是,徐平就因为知恩图报,那些恩情束缚住了他。

    徐平的父母,对徐平的叔叔婶婶是有感激的,也是有埋怨的,好像自己养的儿子就是为他们养的,徐平真的就像是叔叔婶婶的儿子,至今也在做着好多儿子做的事情。

    恩情和亲情,是徐平年轻岁月里蓬勃向上的动力。

    从舒适的大城市回到农村贫困的生活,是巨大的生活反差。亲历过特殊经历,徐平对于亲情和恩情的感受,大概是寻常人没法感受到的吧,所以徐平终身铭记着。

    如今,70多岁的徐平回顾年轻岁月里,那些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时,徐平早已释然。似乎没有任何遗憾。他说人生就是这样,随顺着向前就好,怎么走都是日子,怎么走都是向前。

    人生有好多时候,或许都是冥冥中一些安排吧,年少时的梦想徐平早已淡忘,大有作为的雄心壮志也跑了。70多岁的他,现在觉得平平淡淡,康康健健的日子就挺好。

    人生这出剧,导演是谁呢?主角是谁呢?说不清,道不明,随顺着向前吧

    亲情,恩情,感情,人有那份情在,是有灵魂的一个靠谱的人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恩情,亲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ux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