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焦虑的妈妈因为孩子的事情向我咨询。她女儿刚中考完,考试成绩不错,但整天宅在家里,也不看书,只喜欢看明星的娱乐节目。她只要一管女儿,女儿便会说活着没什么意思,看书更是提不起兴趣。虽然女儿的考试成绩还算过得去,可是看着她懒懒的样子,尤其是表达了活着没有什么意思,这位妈妈可谓焦急万分。
她告诉我,平时不管女儿还好,只要让她抓紧时间学习,别搞得深更半夜才睡觉,女儿就会说出活着没什么意思之类的话来威胁她。她觉得很无奈,并不解地问我:“我会不会培养个白眼狼?自从她七岁时,她爸爸去世,直到今天我都没有再婚,可以说在她身上花了不少的心血,为什么她会用这种态度对我?”
我问她女儿有什么优势,或者说女儿的爱好。她说有一次职业测试,结果是女儿未来适合做心理学方面的工作。女儿曾一度喜欢看推理小说,并对侦探情有独钟,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我问她究竟在焦虑什么?她说女儿马上就要读高中了,这样不努力,整天沉迷于娱乐明星的世界里,将来如何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这个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我真的好担心!
这位妈妈的焦虑应该具有代表性。交流中间,她告诉我她是某小学的语文老师,班主任,让她困惑的是,这么多学生都能搞定,唯独拿自己的女儿没办法。我建议她回到家里丢掉老师的身份,回复到母亲的角色,真心实意地关心孩子本身,而不是关注学习成绩和她的未来,这样,才能真正“看见”孩子,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给予她力量。
我想到社会学教授威廉•A.科萨罗说:“成人通常以守望未来的心态审视儿童,也就是说,打量他们将来长大成人后会在社会秩序中处于何种地位,会为社会做出何种贡献。很少有人真正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本真状态,关注他们当下的生活、需求和欲望。”
究竟有多少父母把孩子当回事儿?去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活得无趣无能无奈的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仿佛孩子发达了,出人头地了,他们的身价也看涨了。周国平先生说得好,孩子的辉煌并不是你的功劳,孩子的暗淡也不是你的过错在交流的过程中,这位妈妈告诉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她的业余时间就是追剧,追韩剧。我心想,你可以追剧,为什么就不允许孩子追星呢?
最后,她问我怎么办?我告诉她:“先认真反思自己,找出自己的问题,诚恳地在女儿面前检讨自己的不是。从自己做起,做好自己,影响孩子。”她有点不情愿地点了点头,我知道,她本想寻求对付女儿的办法,没想到却要向自己开刀。
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而只有“看见”孩子,才能真正懂孩子。关注孩子的当下,关注他们的本真,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心脏,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