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沿信息不敏感的人,如何跟上大趋势?
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过,中国最有价值的十大富豪中有六七个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我今天不想给大家说加入互联网公司就能成功,并不是未来的所有行业都要变成互联网公司,也不是所有公司都做人工智能。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幂律分布和正态分布。
我有一个朋友在高中的时候弹钢琴特别棒,画画也特别棒。如果想获得未来大的发展,是发展哪个比较好呢?我一直说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商业,因为你会发现每个人的选择其实都有内在的商业逻辑。
互联网和音乐领域都是幂律分布的,幂律分布就是会形成赢家通吃的行业。音乐是通过CD和MP3传播的,一个人如果弹得好,他可以卖一千万份。而其他比他只差一点点的人就很难出头。
但画画这个事情是一种状态,我们称之为正态分布。举个例子,挂到我家里面的毕加索的画就没办法挂到你家里面,所以说绝大部分的市场,毕加索是没有办法服务的。毕加索之外还有梵高,而梵高又能画几张呢?在画画这个市场,你可能没有听说太多知名的画家,但是他们活得挺不错的,这个行业叫正态分布。大部分人赚中间水平的钱,能赚很多钱的人是少数的,你说进入这个行业一点钱赚不到,那也是少数的。选择工作其实就是要选择进入一个大部分人都能赚到钱的行业。这时候你会发现,商业逻辑对于你的人生选择特别重要。另外我要说的就是有一类行业其实很难被干掉,我们给这个行业起了一个统称的名字,叫做服务业。
如果你觉得自己对前沿新知不敏感,但是也想找到个不错的行业,那么你应该进入服务业。我做五分钟商学院之前,线下有自己的咨询公司,在线下给企业讲课程。当我给这家公司讲课时,就没办法给其他公司讲课,因为我的时间有限,我只能服务少量的公司。所以,不管你能力多大,但是你服务的容量有限,于是市场上除了润米咨询,除了麦肯锡之外,还有大量的公司可以活下来。
再举个最常见的例子,理发、厨师,这就是典型的正态分布。再厉害的互联网公司也没办法帮人理发,一定要足够的人手,所以你可以选择相对一定时间内稳定可观的行业。
给大家分享一个数据,你们知不知道2010年全球最有钱的388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差不多相当于全球一半贫困人口即35亿人拥有财富的总和,到2014年变成了85个人,2015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2人,到2017年你们猜猜变成了多少?答案是8个人,一辆商务车就可以装下了。
全球最有钱的8个人的财富,相当于全球35亿贫困人口的财富总和。商业不均等正在增加财富不平等,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
——刘润《加餐|直播复盘:未来商业,哪些行业最有前景?》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 砚尘解读
关于作者
罗宾·邓巴是著名的进化心理学家,出版过多本畅销且长销的著作。他的研究非常超前,“邓巴数字”是他最有名的理论,提出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仍被许多学者、作者广泛引用。一些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在线社交网站,甚至会参考邓巴数字来制定社区规则。
关于本书
本书从社交的角度探讨了语言的进化。作者认为,人类发展语言的目的跟动物梳毛一样,都是一种社交方式。动物通过梳毛来相互结盟、分辨敌我,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而人类则通过运用语言来社交,具体来说就是聊聊八卦,增进感情。
核心内容
语言的进化是为了聊八卦,通过聊八卦来建立社会关系,共同应对复杂的生活环境。不过,社交圈的规模并不能无限扩大,邓巴数字给我们提供了参考。核心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梳毛、八卦和语言进化三者的内在联系;二、现代人的社交关系和祖先的异同;三、书中理论对实际生活的启发。
一、梳毛、八卦和语言进化三者的内在联系
1. 动物也有社交
科学家认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模式跟人类的祖先很接近,因此,想要研究语言出现之前的人类如何社交,不妨先观察动物如何社交。灵长类动物喜欢群居生活,在危机四伏的野外共同抵御捕食者,更好地生存,但与此同时,群体成员之间也有了摩擦和不便,因此,它们需要相互结盟。
2. 梳毛是动物的社交方式
动物通过互相梳毛来结盟,它们的梳毛搭档也非常给力。非洲有一种雄狒狒,每当配偶离自己太远了,或者跟别的雄性离得太近了,它就担心妻子出轨,会大声喘气警告妻子,甚至想要去教训妻子,而妻子的梳毛搭档们这时就会替它撑腰,瞪着雄狒狒,吼回去。
梳毛搭档很重要,因为梳毛的时候,几乎是把性命交到搭档手上了。被梳毛太享受,有时会睡着,如果这时来了只老虎,得靠梳毛搭档的提醒。而且,梳毛活动往往要持续好几个小时,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每只狒狒都得想清楚自己要加入哪个联盟,无暇脚踏两条船,所以梳毛也是很好的表忠心的方式。
3. 人类为何发展语言
随着环境的变化、活动的范围扩大、群体的规模变大,群体内的冲突也增加了,人类需要结成更大的社交圈,这时候梳毛的效率显得太低下,语言的进化就是一种对策,它是廉价的梳毛方式。
4. 如何用语言来“梳毛”
要用语言来“梳毛”,具体来说就是聊八卦。通过聊八卦,我们可以迅速地了解别人、宣传自己,在更大的社交圈子里更好地生存。
研究发现,在年轻男女的对话中,女性通常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去八卦别人的社交活动,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聊自己,而男性刚好相反。作者认为,这是由于男女的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女性更需要发展社交网络,因为在抚养子女的时候经常需要有人帮忙;男性要面临更多的竞争,所以要多给自己打广告。
二、现代人的社交关系和祖先的异同
1. 有了语言之后,人类的群体规模扩大了
作为一种社交方式,聊八卦的效率远远高于梳毛,所以人类的群体规模要大于梳毛社交的动物,也大于语言出现之前的祖先。原先要花两个小时的梳毛活动,现在只要动动嘴皮子聊会儿天;原先一次只能给一个小伙伴梳毛,现在可以扎堆群聊了,这样就可以拉拢更多的自己人。因此,在灵长类动物里,群体规模最大的黑猩猩平均是55只,人类的群体规模可以达到邓巴数字说的150人,是黑猩猩的3倍。
2. 有了语言之后,人类的群体规模不再变化
虽然语言出现之后的几十万年里,语言本身在不断变化,但人类的群体规模并没有继续扩大。事实上,群体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一个人能够维持的社交关系在150人左右,也就是邓巴数字。原始人的社交圈跟互联网时代的朋友圈也差不多大,都在150人左右。
3. 邓巴数字如何得出
科学家认为,大脑扣除正常的生理需求后,剩余的运算能力跟智力挂钩。其中,负责思考的区域是新皮层。而灵长类动物的新皮层面积明显大于其他动物,意味着灵长类动物的思考能力比较强。作者的解释是,新皮层面积跟群体规模成正比,群体越大,社会复杂程度越高,需要更高的智力。如果将灵长类动物的新皮层面积和群体规模制成图表,就可根据人类大脑的新皮层面积计算出对应的群体规模。
【案例】
在一个5个人的群体里,一个人要搞定跟另外4个人的关系,那就还得知道其他成员两两之间的关系,这一共是10组关系。而在20人的群体中,虽然规模是原来的5倍,但成员两两之间有190组关系,翻了将近20倍,社会复杂程度显著增加。
4. 邓巴数字的验证
150人的群体最能体现人多的优势,我们也刚好应付得来群体里面的人际关系。
【案例】
军队里最小的作战单位是一个连,一个连的具体人数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都不同。在17世纪早期的瑞典,一个连是106人,这在邓巴数字的误差范围内。随着武器升级、军队功能增加,二战后,各个国家都把一个连的人数控制在170人上下,这就更加接近邓巴数字了。这是因为,人再多成员之间会失去信任感。
三、书中理论对实际生活的启发
1. 邓巴数字的启发
邓巴数字可以给我们提个醒:当群体规模大于150人的时候,传统的社交方式可能行不通了。
【案例】
日常生活中的闲聊往往在三四个人之间展开,人多了,对话就变得不稳定,可能有两个人同时在说话,可能有人插不上话,可能有人距离太远了,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总之,聊不了多久,一堆人又会自由组合,分散成3到4个人的聊天组。这个案例也说明,在4人小组中,一个人在同时给3位听众“梳毛”,而动物梳毛是一对一,也就是说投入同样的精力,人类互动的人数是动物的3倍,这已经是非常有效的了。所以,当群体的规模超过150人时,就应该调整组织结构了。
2. 聊八卦也能创造价值
在职场上,聊八卦有助于我们谈成生意。
【案例】
电视剧里的常见到这样的桥段:两个人在高尔夫球场上签合同。因为履行合同要承担风险,签字之前,我们会考虑对方是否诚信、能否履约,而一起打球时的闲聊就像梳毛一样,可以帮助我们下判断,决定要不要结盟。
生活中,我们容易忽略聊八卦的隐形好处,它一直在帮助我们积极地应对难题。
【案例】
一家公司搬了新的办公室,还是同样的人员、同样的流程,活儿却干不好了。原来,新的办公室取消了咖啡间。实际上,以前在咖啡间里看似无用的闲聊,是团队成员之间必不可少的“梳毛”。就好比我抱怨了一句,某某问题解决不了,你恰巧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就能帮我解决掉。或者说,你搞不定的客户刚好跟我是校友,我可以去帮你攀交情。哪怕真的没有人能帮上忙,被人安慰几句、相互加油打气也是好的。
金句
1. 我们以为自己在乎的是工作和学习,大脑却替我们记得,社交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作为一种高效的社交工具,聊八卦才是语言进化的目的。
2. 尽管我们的梳毛工具比动物、比祖先要发达,但是社交圈的规模不能够、也不应该无限地扩大。150人的邓巴数字是由人类的大脑决定的,维持150人的社交关系,既不会让我们感觉太费劲,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
3. 邓巴数字可以帮助我们估计群体规模,判断何时应该做出调整。而聊八卦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帮我们维持人际关系,也能创造价值,让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不觉得寂寞。
4. 我们天生喜爱社交,也爱聊八卦,而八卦又反过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样建立起来的社会是很有人情味的。
新研究:睡眠好让你更有创意
睡不好,除了会影响你白天的精力,还会影响你的创造力。《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报道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人的睡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浅睡眠、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这些睡眠阶段会在睡觉的过程中交替循环。大多数的梦境都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研究表明,快速眼动睡眠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巩固记忆,并提高学习能力。
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了81个健康的受试者,对他们进行远程联想测验(Remote Associates Test)。在这项测验中,受试者需要想出一个词,把它和另外三个完全不相关的词联系起来,比如“盐分、深度、泡沫”这三个词就可以用“大海”一词联系起来。完成测试题目之后,研究人员让其中60名受试者小睡90分钟,其余的人在这段时间里观看视频。
然后,再次进行类似的提问,结果发现,小睡的人测试成绩提升了73%,而且经历了快速眼动睡眠的人明显表现得更好。
那么如何提高睡眠中快速眼动睡眠的比例呢?科学家给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睡到自然醒。做梦经常被打断,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长就会大大减少。但如果你不得不设闹钟唤醒自己,可以多设一个30分钟的贪睡功能,在醒来以后再睡半小时。
第二,拒绝酒精。虽然喝酒会让人有飘忽感,更容易入睡,但酒精会大大抑制快速眼动睡眠的出现频率。
第三,不要在睡前吃刺激性食物。那样很可能会做噩梦,这类梦境会破坏你的深度睡眠,不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以上就是有关人类睡眠和创造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李翔知识内参
楼继伟:用特里芬悖论解释中美贸易
楼继伟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人物之一。他现在的职务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管理着超过2万亿的全国社保基金。在此之前,楼继伟还曾经担任过中国财政部长和中投公司董事长。
在3月27日的2018中美圆桌研讨会上,楼继伟在演讲中谈到他对中美贸易问题的看法。这个问题在最近成为热点事件,中美贸易战也成为不少投资者最为担心的话题。
楼继伟的观点是:美国贸易逆差是必然的,中美贸易问题的根源是美国的政策原则。
他用特里芬悖论来解释这个问题。特里芬悖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的。它指的是,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国家,二战之后也就是美国,注定要面临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要保持储备货币国家的地位,就要求这个国家的经济必须坚固稳定,某种程度上,要求美国必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但另一方面,各国使用美元来做贸易计算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和金融避险货币,就必然导致美元在海外大量沉淀,让美国面对长期贸易逆差。
但是,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国家,会享有很多优势。它意味着全世界其他国家都需要美元,都愿意持有美元,美国人可以维持较低的储蓄率而保证高水平的生活,同时,美国也天然会拥有更多的资本资源。
不过这种优势也不能无限制透支。它的透支程度,反映在两个指标上,就是美国人的储蓄率和政府的财政赤字。楼继伟认为,正是因为过度透支美元的全球信用,再加上华尔街的金融创新,才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
因此,他的观点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其实是必然的,也是一种特权,没有其他国家可以享有这种优势。楼继伟说:“特朗普所称的8000亿美元的美国贸易赤字都是别国造成的吗?实际是美国过低的居民储蓄率和过高的联邦债务率造成的。”
楼继伟还引用汪洋的话说,“中美关系就像是夫妻,经常吵吵闹闹但日子还得一起过”。他把这个比喻更引申了一步,“中美是命定的夫妻”,中美只能是对手和伙伴。
——李翔知识内参
什么是理性
宗教给严肃对待它的人提供了一个“理性”的生活方式。
现在“非理性”是个非常流行的词。有些人认为相信虚幻的东西就是非理性,这在我们专栏的读者看来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 因为我们知道,人们平时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是虚幻的。人的眼睛就有很多错觉,我们主观视角看到的并不是真实世界,那你能说这就是非理性吗?
塔勒布举了一个例子。古罗马和古希腊人在建筑庙宇的时候,会故意把大殿的柱子向内倾斜一点,不是绝对垂直的 —— 而这样一来,给人视觉上的感觉反而更直。这是一个错觉,可是你能说这是非理性吗?
什么是真正的非理性?按照塔勒布的标准,如果一个东西对你的生存构成威胁,你还相信它,这就叫非理性。但如果你信的东西有利于你的生存,那就算它是不真实的,也可以说是理性。
我来举个中国人熟悉的例子。佛教中有一条戒律说僧人在野外喝水不能直接把河里的水拿来就喝,必须先用布把水过滤一遍。还有一句话叫“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这是一个信仰,它的底层原理古人理解的肯定不对,但是它能让人喝到比较干净的水。你要是遵循这条戒律,你的生存机会就会提高,那你就是理性的。
这才是宗教的价值。因为信教,你的生活方式比较健康,你的生存几率比较大。
事实上,我就多次看到有研究统计,信教者的平均寿命和健康状况都比不信教的人高。
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平均预期寿命更长
这大概就是因为宗教不仅仅是一个信仰,它还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信教的人不能太放纵,不能整天喝酒无度或者酒后闹事。更何况宗教还提供了心灵的慰藉。相对于没有任何信仰整天混日子的人,宗教的确给人带来了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就是一种理性,尽管它有偏差,但是它生存下来了。
塔勒布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说打靶。信教者的每一枪都打到了靶心偏上方一点,每枪都是8环,有一个系统的偏差,但是成绩不错。如果你胡乱打,可能很多枪平均下来是在靶心,没有系统偏差,但是你的成绩更差,因为很多时候都脱靶了。
上面的打靶者有系统偏差,但是成绩更好。
——万维钢 日课119 | 《利益攸关》7:当我们谈信仰时我们谈些什么
新书:优质父母的说话之道
怎样和孩子正确沟通是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艾丽卡·雷斯切尔(Erica Reischer)总结归纳了儿童成长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她的畅销书《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她介绍了用话语安抚和引导孩子的6种说话方式。
第一,避免毒舌伤人。无论是斥责、羞辱还是威胁,这些方法不是聚焦于真正的问题,而是暗示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些方法只会破坏亲子关系。雷丝切尔提出了一个原则,叫“孩子归孩子,行为归行为”。孩子所犯的错误,有很多只是看上去是错误,实际上,不过是孩子自我探索的结果,或者只是孩子想要满足自己短浅的欲望。父母可以让孩子明白,行为是一种选择,然后向孩子强调,他们可以学会更好地做出选择。做出一个坏的选择或者做错事,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坏人,只不过是表示他们犯了一个错误。
第二,谨慎使用“但是”。用同理心倾听和理解孩子,是增进亲子沟通的好方式。然而,这种良好的努力容易被“但是”这两个字毁掉。比如有些父母会说:“我理解你现在很想去朋友家玩,但是你必须先完成作业。”“但是”这个负面词语,会重新点燃亲子冲突的战火。因此,回应孩子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时,可以试着用“与此同时”来代替“但是”,让亲子之间的冲突最小化。比如,父母可以这样说:“我理解你现在想去朋友家玩,与此同时,你要记得我们之前约好了,做完作业才可以去聚会。”
第三,只向孩子描述后果。描述后果,指的是与孩子分享你的知识和经验,但并不坚持要求他们做出和你相同的行为选择。比如孩子会要求带玩具去逛商场,父母可以这么说:“你带玩具去商场,那里有很多人,你的玩具可能会被弄坏。如果是我,我就不会带去,但是带不带你自己决定。”既描述了后果,又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同时,它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孩子的逆反情绪最小化,给孩子自治的空间。
第四,少说“做得好”和“你真聪明”。从直觉上来说,表扬“做得好”和“真聪明”会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和健康的自尊心。然而研究表明,这种不具体的、专注于能力的表扬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孩子认为自己的智商和天赋都是固定不变的特质,从而害怕失败,这种思维模式被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称作“僵固思维”。德韦克认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你的天赋和能力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好好学习和坚持不懈得到提升,这种思维模式被称作“成长思维”。具备“成长思维”的孩子会把失败看作是学习成长的一部分,他们的成功与努力和坚持直接相关。
第五,以理服人。父母在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忍不住命令孩子做这样,不做那样。如果孩子无视或者拒绝,父母就会很生气。 以理服人指的不是在每次命令孩子的时候编一个理由,而是认真解释命令背后的原因。谈论规则或者命令背后的理由,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学会思考行为和选择的后果,还可以迫使父母重新思考这些规则和命令的合理性。思考规则的理由,能够帮助父母确定哪些家庭规则是最重要的,然后尽可能地减少规则,只保留必不可少的,让孩子能有更大的自治空间,减少家庭的权力争夺。
第六,对孩子直言不讳。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常常让父母猝不及防,不知道如何回答。雷丝切尔认为,直言不讳是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说多少实话,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成熟度。对孩子直言不讳,可以让孩子相信父母是诚实的,既然孩子相信父母会如实回答他们的问题,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会积极向父母寻求建议。比如爱踢足球的孩子问妈妈:“我是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吗?”这是一个诚实回答孩子的黄金机会,同时还可以和孩子强调努力和训练的重要性。不要只和孩子说“你踢得非常棒”,而是应该说类似这样的话:“基于你在训练上花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我认为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你的控球能力进步尤其大。”
以上就是雷丝切尔对亲子沟通的6个建议,希望对你有启发。
——李翔知识内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