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里讲的是世间的知识无穷无尽,人要获取有用的知识,但不能被知识湮没,尤其在当今社会,更要求我们会做减法。
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老俗语,是多少代人长期生活经验的结晶,如果我们知行合一,就能直接从中获益。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句俗语,叫做“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这句话悟到了,将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益处。
“老不泄残精”,泄精的行为有哪些?
什么叫“老不泄残精”呢?
我们常说,看一个人的状态,有精、气、神三个方面,精是有形的,而气、神是相对无形的,传统道家养生,讲究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将人的精气神看成和谐的整体。
为什么同样的年龄,有的老人已是老态龙钟、步履蹒跚,而有的老人则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身体硬朗,步伐也显得轻盈,就是因为后者更善于存精,能做到“老不泄残精”。
所谓“泄精”,并不像一般人理解的,就是那点男女之事,因为精、气、神是相互影响的,当你操劳过度,该管的不该管的你都管,那就是在耗神,是在伤精。
很多老年人最大的问题,是不会享“清福”,也就是不习惯过清闲的日子,还认为自己是“操心的命”,
尤其是为子女操心,岂不知《增广贤文》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为儿女操了太多不必要的心,把自己身体搞坏了,不是反而给儿女增加负担吗?
所以说,老不泄残精,气爽神也清。
少不食壮火,何谓“壮火”,为何食不得?
下一句,少不食壮火。壮火就是大补之物。年轻人本身就精足气壮,无特殊原因,尽量避免食用人参、海参、鲍鱼之类的大补之物,因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吸收之后,要转化为精气。补得太过了,就会违反阴阳平衡的法则,导致身心失衡。
反映在情绪上,就是人比较多欲、暴躁,好惹是非,为什么古人常说“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斗”,都是因为火气太旺、精力过剩造成的。过剩的精力,总得有渠道给它消耗掉,没有正常渠道,往往就走歪门邪道了。
有些人一到中年以后,体力、精神都不济,大多是年轻时欠的账。
人是自然的产物,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结语
现实中有很多长寿的人,特别是在未受现代生活习性浸染的农村,百岁老人也很常见。他们未必有很多知识,甚至根本不知养生为何物,就靠着一些简单的生存之道,就活得很健康,很快乐。
相反,有些人成天忙着养生,这里听点,那里学点,最后都把自己搞糊涂了。
所谓“大道至简”,道理并不复杂,关键是知行合一。
比如这句“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知道了这样一个大原则,到了什么年龄阶段,就遵守相应的生活规则,自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从而享受美好的人生。
对于这句话,您是怎么理解的?欢迎评论。公众号“史小狐”,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