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名联欣赏

作者: 武商路漫漫 | 来源:发表于2019-03-16 21:48 被阅读42次

文/王漫

黄鹤楼名联欣赏

黄鹤楼,国家5A级景点,江南三大名楼之首,享有“天下第一江山"、“天下绝景"之称,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其址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江边的蛇山黄鹄矶上。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有1790多年历史。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

其名称由来,传说很多,《寰宇记》说是“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其楼屡毁屡建,198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重建。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充分体现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黄鹤楼,可谓名楼名诗名词名人,交相辉映,蜚声海内外,成为湖北的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

今天请欣赏黄鹤楼的几副对联: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高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人,自有眼界,哪管它早去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欣赏:

“一枝笔’:因黄鹤楼与著名文人崔颢、李白有过文学因缘,故以笔喻楼。
“青莲":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崔颢游览黄鹤楼后,写下了千古名诗《黄鹤楼》。诗仙李白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当游完黄鹤楼后,也诗兴大发,准备题诗,见崔颢所题《黄鹤楼》赫然在上,读罢拜服不已,只写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弃笔而去。

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

輶軒访文献,记早岁放怀游览,曾饱看春暮烟花。

欣赏:

此联作者为张之洞,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内阁有士,湖广总督、两广总督。
这是作者登临黄鹤楼,远眺山河,抚今追昔,有感而发。联中“匡时"指挽救艰难时势。“輶轩"是指乘着轻便的车。

白云黄鹤,四顾苍茫,有好诗,传九百年前,楼阁重新谁更上;

诗客神仙,一流人物,看东湖,在三千里外,海潮不到我能来。

欣赏:

上联大意:慨叹崔颢《黄鹤楼》七言律诗的绝妙,时间已过去九百多年,楼阁已重新修整,但没有人能比崔颢写出更好的诗来,连诗仙李白也望而却步。
下联大意:依傍着黄鹤楼的东湖,胜景非凡,除了相距三千里外的海水无法来此外,诗人骚客和社会名流,都来此间领略风光。
黄鹤楼名联欣赏

热烈欢迎文朋诗友,来我们“大江大湖大武汉"登临黄鹤楼!

相关文章

  • 黄鹤楼名联欣赏

    文/王漫 黄鹤楼,国家5A级景点,江南三大名楼之首,享有“天下第一江山"、“天下绝景"之称,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

  • 名联欣赏

    昆明西山飞云阁联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

  • 名联欣赏

    对联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短小精悍,易于流传。它不但是文人墨客间的斗智试智的...

  • 名联欣赏

    李鸿章: "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零陵福寿亭联: "...

  • 林则徐名联欣赏

    原创:王漫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清嘉庆十六年赐进士,为官四十年“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其最大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

  • 左宗棠名联欣赏

    原创:王漫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晚清中兴儒将,精通韬略,足智多谋。其一生对中华民族,甚至对自己,最大贡献就是率军抵...

  • 名联欣赏(待续)

    龚晴皋手书联 但挂酒壶那计盏; 偶题诗句不须编。 桂馥手书联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鲁迅赠瞿...

  • 名联欣赏(续)

    孤山放鹤享联 林则徐题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梅花转不孤。 灵隐寺天王殿对联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

  • 名联欣赏(续)

    都江堰伏龙观八角亭联 千年雪岭栏边出; 万里云涛座上浮。 都江堰离堆公园联 完神禹斧椎工,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

  • 名联欣赏(续)

    顾复初题草堂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 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 堂。 成都望江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鹤楼名联欣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xe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