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徵祥,他是中国第一代职业的外交家,他师从钦差大臣许景澄,在驻俄使馆任翻译。
1912年,他出任袁世凯政府国务总理和外交大臣,后又多次任北洋政府外交部长。
陆徵祥的一生,即充满了甜蜜,也充满了无奈,更多的却是忏悔。
陆徵祥,作为一个外交官,听从上面的命令,是要执行的。
在他的外交的生涯中,让他一直痛心的,并且一辈子都在忏悔的,就是他签署了“二十一条”。这可以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陆徵祥知道签这份条约的分量,他实在是不情愿,但是外有日本人的武力相逼,内有袁世凯的强行的命令,他也不得为之。
在签字的前夕,他知道“二十一条”分量,他身不由己,他动情的对袁世凯说:“从此我陆徵祥千秋万代被人唾骂!”
但当“二十一条”被披露后,陆徵祥并没有处在风口浪尖上,相反的却是外交次长曹汝霖和当时的驻日公使陆宗舆。
其实当时的社会很多的人,也是明白陆徵祥是被迫签字的。
另外还有一个事情,也是让他痛心疾首的。
那就是一战之结束以后,中国是战胜国之一,陆徵祥带领中共代表团赴巴黎参加和会。按照常理,在盟国的帮助之下,完全是可以收回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列强竟然沆瀣一气,把山东当成礼物,送给了日本。
陆徵祥和代表们,气愤填膺,他们的信条就死,宁可辞职,也不卖国。这次,他们顶住了北洋政府的压力,硬是没有签字。
回国以后,虽然陆徵祥仍然担任外交总长,但是巴黎和会让他外交报国的理想破灭了。他深深得感觉到“强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
当他看到在1920年,国内的南北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直皖之间又大动干戈,国家剧烈的动荡,让他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外交可言,于是他毅然的辞去外交总长的职务。
其实,陆徵祥让人称道的在他进入圣安德隐修院。
那他为什么要进入圣安德隐修院修行呢?
主要源于他签署“二十一条”后,产生的罪恶感,再就是对北洋政府的失望,还有就是他比利时的妻子的去世,给他带来的打击。
所以,他选择放弃尘世,出家清修。
虽然他在圣安德隐修院修行,但他的心还是挂念祖国的。
他主编了《益世报海外通讯》,他用“木兰”作为自己的笔名,来撰写文章,他矢志不渝的向欧洲介绍中国人民浴血反抗侵略者的情况,并且揭露日本人的暴行,呼吁世界的人民支持中国抗战。
1940年5月,德国纳粹占领了比利时,由于陆徵祥频繁的进行纳粹宣传,被盖世太保盯上了,派人将他抓起来,并且警告他,说是不许公开集会,否则将被视为破坏分子送往波兰。
但获释后的陆徵祥没有退缩,却更加积极的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防抗侵略者。
这样反抗的结果,最终被盖世太保列入了黑名单,最终险些送入波兰的死亡的集中营。
1949年1月15日,陆徵祥病逝,在他临死的时候,当隐修院院长到医院看望他时,他勉强的伸出了三个手指头,他在向在场的人说明,中国已经占去了他四分之三的心。当隐修院院长明白他的意思,并且说出来的时候,他疲倦的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