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互联网产品思考产品经理
从《上瘾》想到DXC公众号(1)

从《上瘾》想到DXC公众号(1)

作者: _小凡 | 来源:发表于2017-07-30 13:30 被阅读0次
上瘾

最近在读《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作者是两个不认识的牛人,书没看完,边看的时候想起现在做的DXC公众号,有一些想法觉得比较有意思,特别写下来,也算是理论联系实践,学完语法做完型一样的意思。

书中主要讲的是作者提炼研究的名为“上瘾模式”——一个供各大公司开发习惯养成类产品的四阶段模型。

上瘾模型(版权为原书所有)

模型分为四个阶段

1. 触发:触发就是指促使你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就像是发动机里的火花塞。触发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

其实就是如何拉用户入坑,并且习惯产品的过程,后面会主要讨论这一点。

2. 行动:触发之后就是行动,意即在对某种回报心怀期待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用产品做什么。

3. 多变的酬赏:上瘾模型与普通反馈回路只见的区别在于,它可以激发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强烈渴望。你打开冰箱门,里面的工作灯就会亮起,这个结果在你预料之中,所以你不会没完没了地重复开门这个动作。加入给这个结果添加一些变量,比如说,每次打开冰箱门,你眼前都会像变戏法一样冒出小玩意,那就说明你的渴望被点燃了。

关键的地方在于,普通反馈回路,你期待的是行动过后给你的回馈,而多变的酬赏,你期待的是反馈是变化本身这件事。我记得徐峥的爱情呼叫转移里开头,他站在电梯里,他就在念叨今天晚上一定是杂酱面,搞得他很崩溃,更遑论上瘾。后面的剧情恰恰印证了多变的重要。

4. 投入:这是上瘾模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需要用户有所投入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有助于提高用户以后再次进入上瘾循环的概率,当用户为某个产品提供他们的个人数据和社会资本,付出他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时,投入即已发生。

最后就是上钩了。

这四个阶段不是线性,而是一个闭环。随着用户习惯的建立,使用频率不断上升,最终达到书名所说的”上瘾”状态。

但是,以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公众号,重要的是第一阶段,触发。


从两个数字展开。

总用户数

总用户数:120

按照Jessie的说法,Site里的总员工数当在400左右。现在关注率只有30%,我认为作为公司公众号,目标在70%-80%应该不是太过严苛的目标。

当然这也不重要,现在用户少慢慢做多便是,可怕的是这个数字在两周前就定格在120。不增不减,不多不少,你点或者不点,它就在那里。

用户关注趋势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到,在7月19号,新关注用户是90人,我很简单想到肯定是Jessie在那天发送了公众号迁移的邮件。

果不其然,在19号那天,一封带有升级过后的公众号二维码邮件由Jessie群发给全体同事。联系上面提到的上瘾模型的第一个阶段——触发,我们稍微来捋一下。

触发分为外部和触发

(外)付费型触发:做广告和SEO,对于公众号来说不存在也不可能用这样的方式。

回馈型触发:Jessie发送一封迁移邮件,看到的同事去关注,就是一个回馈。

人际型触发:熟人之间相互推荐,无论是朋友圈里转发文章,FaceBook上标注的“喜欢”,或者是老套的口碑相传,都属于这一型。与公众沾点边的,可能也就是同事的口碑相传,但是目前很难想象这种触发短时间内有可能发生。

(内)自主型触发:用户自发地去使用产品,只有在用户已经注册了账户,安装了应用或者选择了新闻简报等情况下才会生效,它以为着用户愿意继续与之保持联系。这已经是用户关注公众号之后的事了。

所以可以看到,回馈型触发是目前来看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再具体点,就是由Jessie发送邮件,内容上附有公众号二维码。然而这不可能,因为总不能一而再而三这么号召大家。

可是,如果在Jessie发送的带有其他信息的邮件里加上二维码呢?比如告诉发送餐车班次时,在邮件里提示这些信息也会被归集到公众号里。那么附上二维码就顺理成章了。

而在公众号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专门的网页归集或者通过输入反馈的方式,让用户能不通过打开电脑查看想要的信息。这样一方面能增加公共号的宣传机会,同时也能增加公共号内容,稍稍增加黏性。

这种方式我把它理解成打通信息池

稍微脑洞一下,我们刚刚分析口碑触发不那么现实,原因无非是自身不硬,打不了铁。那么设想一下,我们有没有可能做到,把某一个项目组打上特有标签,并具备特别菜单链接,然后对于其中某些项目信息,在公共号上也实现共通,这样一个项目组的人就会关注。


第二个数字是两篇推送的数据对比

推送阅读数对比

公众号升级以后,我们一共发过两篇推送,运动会报名是发给所有人,阅读比例接近50%,我个人认为这个比例已经很不错了,因为记得在未迁移之前,我们发的分享系列阅读比例大概在40/350左右。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一篇推送的阅读数是一台设备点击进去以后就算是1个阅读量,当然一个设备重复点击不算(这个能不能刷我不是很清楚)跟读者是否看完里面的内容没有关系,也就是说,阅读量跟推送的内容没有关系。

因此决定用户点不点进去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标题(也包括引言)以及配图。我个人无法分辨员工运动会报名究竟是傅园慧的漫画配图还是标题说的这事本身有意思,使得阅读率还算可以。但是横向比对号召大家扫码以及之前的分享推送,不得不承认的是——用户还是比较俗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推送(哪怕转发)一些比较生活化娱乐化的图文,以不至于给人一种刻板的形象。

这种想法从公众号利用率上也是值得考虑的,由于是服务号,一个月只能推送四次,平均下来一周仅有一次,如果只是单纯地一次推送,未免太过于浪费。我认为一次推送3,4篇文章,一个月下来12~16篇比较合理。文章的另一个来源,Kiki曾经说过可以让用户发送自己的感想,这里涉及到激励与奖励,就需要整个团队的讨论了。


最后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我一直觉得由于公司的女生占多数,当然具体比例怎么样不甚清楚,但终归比男的多,那么关注公众号的用户比例自然也应相仿。可是事实上是

关注用户性别分布

男生甚至比女生在数量上还要占优。

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还远远没有找到女生的痛点。

相关文章

  • 从《上瘾》想到DXC公众号(3)

    从《上瘾》想到DXC公众号(1)触发从《上瘾》想到DXC公众号(2)行动 0 上周 上周提到关于用户行动的福格模型...

  • 从《上瘾》想到DXC公众号(1)

    最近在读《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作者是两个不认识的牛人,书没看完,边看的时候想起现在做的DX...

  • 从《上瘾》想到DXC公众号(2)

    1. 福格行为模型 上次看到如何刺激用户对产品产生关注。 今天从一个公式说起。 斯坦福大学说服技术研究实验室主任福...

  • 我收到的第一篇投稿

    从我做公众号开始,我就在想到底要成为怎样的公众号,我自己也有投过稿,知道其实过稿不易。 很多公众号都有自己的定位,...

  • 公众号文章排版会上瘾

    公众号是一个窗口,一个瞬间通往十亿人手机的窗口。而且排版功能强大,可以音影同步,排版的好看了,跟报纸没啥区别,我没...

  • 我写字赚到钱啦!

    2018年1月15日,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已推文38篇,收获关注从1——138,阅读量从1——1768。公众号文章...

  • 接触公众号1年,我同时拥有了3份收入

    我从2019年1月(大一上学期)开始接触公众号,从自己摸索编辑器到自己排版,自己创办个人公众号、运营校园官方公众号...

  • 2022年3月 顿悟时刻

    1.当下既想考招教又想运营公众号,正愁无法兼顾,突然想到可以把公众号和学习招教知识合二为一,于是把公众号转型为:普...

  • 如何通过引流,完成公众号粉丝从0

    如何通过引流,完成公众号粉丝从0 原标题:如何通过引流,完成公众号粉丝从0-1 数以万计的微信公众号杂草丛生,封闭...

  • 04,公众号:从0到1玩转公众号,开启内容创作第二春

    04,公众号:从0到1玩转公众号,开启内容创作第二春一、如何搭建公众号框架01公众号的名字头像相当于品牌和logo...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上瘾》想到DXC公众号(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mh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