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

作者: 光晔 | 来源:发表于2017-10-25 21:35 被阅读64次

          如果你去了杭州,一定要去西湖边上走走,最好在某个不知名的黄昏,趁着夕阳去窥探湖光山色的一角。世人都知道西湖,也知道西湖旁边有座塔,叫雷峰塔,可是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也不清楚到底它经历多少悲欢?

          说起雷峰塔,就不得不提起钱镠与钱俶,这对爷孙俩对于雷峰塔以及杭州百姓的巨大贡献。

          唐朝末年,中原一带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各个军阀混战,皇帝也是走马观灯似的来来去去。就这时,偏于一隅的吴越国,经过三代治理,国富民安,成为了当时人人向往的净土。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虽然出身底层,习得一身武艺,却熟读《春秋》、《武经》,深知保境安民之法。他大兴水利,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并且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得江边农田得获灌溉之利。两浙熟,天下足,因此吴越百姓亲近地叫他海龙王。

          后来有术士向钱镠进言,说如果将西湖填平,建一所宫殿,能保你的江山万年。钱镠听后大笑,世上哪里有万年的王朝,最长命的周朝也不过基业存在了八百年!他留下了西湖,并且自画了一幅西湖图告诉后人不可填湖。他给了雷峰塔机会,也给了自己机会,历史真是险运!

        钱镠深知,吴越国国土狭窄,不可与中原王朝对抗。他们钱氏一族也并非具有一统中国的能力与志向,所以他时常告诫后人:“若遇明主,及早归顺。”这也为后来他的孙子钱俶纳土归宋打下了伏笔。

        面对日益繁华的杭州城,晚年的钱镠登楼喟然长叹:“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他深刻认识到人生的无常,这种无力的流逝,让钱氏一族开始笃信起佛教。风雨飘摇的五代,人命是如此的草贱,“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个武夫笔下的爱情因此显得如此美丽。

          难能可贵的的开国君主,难能可贵的治国思想。是杭州之幸,西湖之幸,雷峰塔之幸!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王钱俶(即钱镠之孙)为祈祷国泰民安建雷峰塔。那时北宋的国力与日俱增,一统中原之势锐不可当,南唐,南楚,后蜀逐渐被灭,迟早吴越国也会面临兵临城下的噩运。此时钱俶唯一能做的就是臣服宋朝,保吴越百姓免遭战火。宽量大度的赵匡胤容忍了吴越国的存在,雷峰塔的修建有了充分的时间。

        好景不长,当雷峰塔的修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北宋宫闱因离奇的“烛影斧声”事件,君主易位。新皇帝赵光义就没有其兄的气度,连自己侄儿都不放过,何况一个外人!瞬间,吴越国走到了绝境,纳土归宋不得不提前!可是雷峰塔还未修建成功,雷峰塔初建时,钱俶定为十三层宝塔,现在拟改七层。塔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着急的赵光义不断地给钱俶传送危险信息,钱俶无奈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率土来降,北宋一统天下。此时的雷锋塔提前竣工,只修到了五层。塔成后,其塔和陈设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为之一绝,“雷峰夕照”成为了西湖十景。

        之后的西湖水边,几经战火,雷峰塔也补补修修数次。千年易过,西湖的水依旧照映着古塔,平平静静。直到清初,一部火遍南北的折子戏《雷峰塔》,让一个蛇妖闯进了西湖。她甚至连人也不算,却以人间女子自居,甘愿放弃千年修为,放弃成仙永恒的机会,只愿来到人间得到一滴晶莹的泪。她庄严地向世人宣誓,她不做妖,不做仙,只想成为柔弱的——人。

        一个青衣的人间少年,一把伞,一座断桥,轻易地俘虏了她的心。可惜的是,她最终的结局不在断桥而在雷峰塔下。

        “西湖水干,江潮不起,许汝在世”。西湖怎么可能水干?只要人间还有男女为情流下泪水,西湖的水就会源源不断。

        一条固执的白蛇搅动了西湖的水,金山寺庙里佛门冷看。雷峰塔也锁不住人间百姓的虔诚,一砖一瓦终于倒了。淳朴的人间不管天规,是非曲直一切都在百姓的眼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雷峰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vc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