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人的技术》,又是一本的典型的日本经管类书籍,即重“术”大于“法”。
全书基于行为分析学,试图帮助读者理解:人为什么会出现特定的行为?要怎么做才能加以改变?在动机、行为和结果这条因果链上,作者反复强调“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行为,而不是心”。
我倒是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动机也是很重要的。只是动机很复杂,不容易可视化不容易被管理。基层的行为更容易被显性化和可量化,所以对基层的管理可以更加偏重行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越是在组织内的层级往上走,对动机的管理的重视程度应该愈发上升。
当然,书中有不少“术”层面上的“点”还是颇有可取之处的,对我也有启发。主要有以下几处:
1. “当你在指导下属工作(执行业务)时,应该分解的对象就是能否顺利完成工作、创造成果的员工的行为”。
可以让下属交叉benchmarking,角色扮演,“师不必贤于弟子”。通过“取样-切片-打版-推广-固化”来提升团队整体的能力。
2. “主管必须将社长或高层所提出的抽象要求,以具体的说法直接告知自己部门所属的新进人员、派遣人员和兼职员工,让他们转换成可采取行动的行为。”
做好 “翻译”→“上传下达”的工作,增值方向就是抽象→具体,概念→行为。
3. “有些主管的口头禅就是要求下属’想一想‘。光’想‘是没有用的。如果真的希望对方思考,就需要提供方法和动机”。
学习型组织,深度思考不能落在口号上,在这样的组织里,管理者“出好思考题”是很关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