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梨无主

作者: 解忧少年 | 来源:发表于2018-04-06 16:24 被阅读19次

(一)

汽车呼啸而过,卷起一阵妖风,那个被碾压的年轻人痛苦地呻吟着,整齐的西装上沾满了鲜血,路人将他拖到路边的角落,他开始流泪,是那种隐忍的哭泣,他艰难地脱掉外套,将外套盖在被轧断的双腿上。

脱下外套盖在伤口的动作,通向人性最深处的一种情感——羞耻心。路人围观,众目睽睽,他没有曝露伤口来博得同情,想到今后可能再也无法站立,由心底升起一种悲凉,这种悲凉源于“我再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源于伤口带给人的一种“羞耻”,这就好比一个钢琴师毁掉了双手,一个画家无法区分颜色,一个厨师无法尝出味道。

而说到厨师失去味觉,就不免想到“大长今”,大长今在发觉自己失去味觉以后的恐惧和迷茫在影像化的表现中得以放大,但其实这种恐惧和迷茫背后还隐藏着一种“耻辱”,是一种“以我的身份本来应该具备的技能却消失”的“羞耻心”。

汽车呼啸而过,卷起一阵妖风,那个被碾压的年轻人痛苦地呻吟着,马路对岸有一个乞丐,他在阳光下曝露着伤痕累累的半条腿,一边乞求着一边自得其乐。

乞丐得到了路人的同情,但受伤的年轻人却得到了路人的尊重,马路两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看来,拥有“羞耻心”其实是一件让人感到负累的事情。可是,哪种人活得更坦然、洒脱、真实?已经不言而喻了。

(二)

分享会上的“老师”滔滔不绝,以高深的理论自居,每句话都要故作高深,那高傲的深情呼之欲出,大家掌声云集,他整个人都发着光。可是,偷来别人的著述和理论实在可笑,自己心里全然丢掉了“羞耻心”,沉沦在被人吹嘘的气泡中,看到的都是彩色。

有人提出质疑后,“老师”以压倒性的气势反击,用一句“会后我们再详细讨论”结束这次对话。他是空虚的,是害怕被人质疑的,害怕直面自己偷窃的行为,害怕被拆穿。因为他喜欢被人追捧,喜欢生活在自己意淫和别人建造的“美好世界”。

聚焦到“老师”这个称谓上来说,全社会泛化的“老师”这个称谓,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现在见谁都是老师,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但老师必须是能在某一方面教给别人知识(广义)的人。

那些电视节目里的主持人,介绍人的时候,说“这是XX老师、这是XX老师、这是XX老师……”,“老师”这个称谓越来越世俗化,而很多称谓也都越来越恶俗化,这也就能理解很多人为什么以“老师”自居了,因为在面对这些称谓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自尊心”和“羞耻心”。

所以,那些恬不知耻而自居“老师”的人,请下次一定要教会我一些东西。

(三)

“失去羞耻心”的外延,是一种更为人所不齿的行径,这些人表面正人君子,背后往往会做出让你感慨:这个人真是了不得。

一言以蔽之——伪君子。

有这样的人:他那一张方方正正的国字脸给人一种“这个人不能更正直”的感觉,平时也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好青年,对于溜须拍马这种事,常常嗤之以鼻。但真实的他让人大开眼界,一边高举“反对个人崇拜”的大旗,一面又“谄媚逢迎”,一副瘫软的嘴脸,恨不能贴到别人屁股上亲一口,好体现自己“狗性”、“奴性”的嘴脸。

另外一个故事:在一个温吞的傍晚,李梅礼貌地向餐桌上的父母及朋友告别,走进浴室,面对着镜子,褪去所有衣服。浴缸里缓缓注入了氤氲着热气的水,然后用她继父的剃须刀,将手腕划破,直到热气消散,这个女孩像一朵玫瑰一样在水中绽放。

虽无意窥探,但还是看到了李梅的裸体,其实她已经不再是所谓的女孩了,在被继父侮辱(最近性侵真的是层出不穷啊,而且很多是高校的教授,一面骗国家的学术科研基金,一面骗学生的身体)过后她再也无法面对自己,她感到羞耻。事发当时,李梅的父亲正和她母亲,以及三位客人在餐厅里用餐,李梅离开饭桌约将近半小时后,他们才察觉到了一丝不祥,李梅的父亲推浴室门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只没有啃完的鸡腿,在这鲜红的震慑下,鸡腿掉进浴缸,溅了他一身油水。他连忙扯下一条毛巾,将毛巾盖在了李梅自杀的刀片上,因为他害怕被人发觉李梅自杀是因为自己。

这也是一个关于“遮盖”的故事,但不同的是,第一个“遮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羞耻心”,而这个完全丢掉了自己的“羞耻心”。

(四)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位生活颇不顺利的朋友给我发来这样一条微信消息:

翻看朋友圈,陡然觉得有些成年人直接的表达让人觉得恶心——我想和你睡觉、我要向您学习、我特别特别特别喜欢你的作品、您说的可真有道理、我特别想成名、我特别觉得委屈、领导你好棒、你真是我再生父母、哇你的屁都是香的……

是啊,这个世界偏爱那些虚伪的、没有羞耻心的人,但我更喜欢那些看起来怪怪的人,他们不好接触,棱角分明,平时没有恭维的话,朋友圈里特别坦荡。他们他们恪守内心的底线,不算计害人,不会逾越道德的红线,就连红灯也不会闯一次,他们不会巴结人,通常默默无闻,大多都有些失意,但他们真的很可爱。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路途遥远,又热又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里有主人!别人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相关文章

  • 虽梨无主

    (一) 汽车呼啸而过,卷起一阵妖风,那个被碾压的年轻人痛苦地呻吟着,整齐的西装上沾满了鲜血,路人将他拖到路边的角落...

  •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许衡青少年时即聪敏勤学,立志学以致用,一生博览群书,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留下了“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千古佳话,成...

  •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宋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难。天兴二年,蒙古兵逼临许衡的家乡新郑县。许衡从河阳经过,正值酷暑季节,由...

  • 心之所止,当止于敬畏

    《元史》载有理学家许衡不吃路边梨的典故:“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是为知止;“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是为善止,更...

  •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一个夏天,天气酷热,一群人长跋涉,又累又渴,他们路过一个地方,那时因为天下大乱,老百姓为了逃难,流离失所,好多村庄...

  • 《大学》||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元史》记载有元代大家许衡的一则故事,宋末乱世之时,许衡于盛夏时经过河阳,十分口渴,同行人发现路边有梨树,皆摘梨止...

  • 物虽无主,吾心有主

    许衡的一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道出了贤人之心有主。这是一种对自我的约束,对道德的坚守,这是身为一个人所必须...

  • 【班级日志】梨虽无主  我心有主

    寄语: 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珍惜。或许你会认为自己还年轻,再等等也不急。可是,人生又有多少正当年?...

  • 星耀明德小学三年四班《亲子阅读》——亲子日记

    2018年2月11日 阴 今天陪女儿读了《不吃无主梨》我知到了许衡是宋元之际的著名学者。在他年轻的时候 ,天下大乱...

  • 两篇随笔

    《无愧》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问心无愧是,如果你喜欢冬天,那就像世间一切纷杂都被一场鹅毛大雪覆盖,只留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虽梨无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js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