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们说到“旅卦"是大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之总结,其实苏东坡自己也研究《周易》,尤其对“蛊卦"很有体会。坡哥文稿中曾记载:“器久不用而虫生之,谓之蛊。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谓之蛊。天下久安无为而弊生之,谓之蛊”。从自然之蛊,联想到人身之蛊,从人身之蛊引申到国家之蛊,可谓见解深刻。
今天,我们就来八卦一下,坡哥特别描述过的“蛊卦"是个什么样的主儿。

蛊,上艮山,下巽木,又为虫。
“蛊,腹中虫也。”“蛊”的本义是指人肚子里的虫子。
远古时代有些人会一种巫术。他们将许多剧毒的虫子放到一个坛子里,把坛口封住埋在地下。若干年后,坛子里的毒虫互相吞噬,最后只剩下一条最毒的虫子,这条虫子便叫“蛊”。这条虫子可以寄生在人身上,迷乱人的心志,使被蛊者完全听从蛊主的安排。所以“蛊卦”有寄生、腐败的含义。

另外,“蛊卦”上卦是艮,艮在家庭中为少男,下卦是巽,巽为长女。
年纪小的男人被年长的女人迷惑,失魂落魄,萎靡不振。所以“蛊卦”又有诱惑、迷乱、淫邪等含义。

《左传》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晋侯有疾,求医于秦。秦伯派医和去诊治,医和诊断后对晋侯说:“你这个病啊,不是鬼怪作祟,也不是食物中毒,就是好色得的,症状如患蛊疾。”
赵孟问医和:“何为蛊?”医和说:“淫溺惑乱之所生也。器具中的毒虫就是蛊。谷地中飞的毒虫也是蛊。《周易》讲,女人迷惑男人,风落山而止,都是蛊,都是同一种东西。”于是劝诫晋侯要节制女色。由此可见,对人来说,沉迷某样事物或某种欲念,思维和心灵堕入错乱之中,消魂蚀骨,无法自拔,就是中蛊。

为何又讲“风落山"为蛊呢?——风的繁体字为“風”,从“虫”旁,蛊卦上卦艮为止,下卦巽为风,风不流动则虫生。“天下久安无为而弊生之”,社会富足之后,人们沉迷于追求享乐,纲纪败坏,政令不通,腐败滋生,这时只能整顿风纪,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这是顺应天道的行为,因此蛊卦有“元亨,利涉大川”一说。
爱心提示:古书记载吃九尾狐可以解蛊
《山海经·南山经》中说“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食者不蛊。”

青丘九尾狐太罕见,所以古人又找了个替代品:青鱼。《本草纲目》:“青鱼,解蛊毒。”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天下久安而因循腐败,内部生虫,需要大开门户、除旧布新、治理整顿,为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我国上古历法规定:每年十二月(有闰月,置岁末)。每月三旬。每旬十日,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字记之。
甲是十天干的第一位,代表初始。先甲三日,为上一轮循环之未,后甲三日为新一轮循环之初。甲前三日为辛日,甲后三日为丁日,从辛至丁共七日,“七”正是易卦爻数的循环周期。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医学以七天为一疗程,人体细胞也有七天的新陈代谢之期。因此蛊卦的除旧布新也是以“七"为节律周期。
初六:乾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匡正父辈的弊端,(包括纠正前任的政策)预示着新的开始,走向亨通。“干”,匡正之意。开始可能有阻塞,终究吉祥。
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去世了,留给儿子一副虚耗过度的烂摊子。他儿子——汉昭帝,登基不久后,与大臣们商议未来的路怎么走。

有的大臣说:“陛下应继承先帝的遗志,继续开拓彊土,让大汉的旗帜插遍全球!”有的大臣说:“先帝连年用兵,国家虚耗,人民不堪重负,应该休生养息,让百姓们喘口儿气!”
两种意见,针锋相对。谁都知道,按照先帝的那一套搞下去,大伙儿吃不消啊。可先帝的大旗谁敢轻易掀翻?儿子一登基就否定老子的路线,这是赤裸裸打他老子的脸,还得背负不孝的骂名。唉,昭帝心里那个纠结呀!
他来到太学,想听听博士们的意见。一个精通易学的博士对他说,作为儿子的孝与不孝,并不在于是否遵照父亲的操作方式,而在于干父之蛊一一能否将父亲的功业发扬光大。
听了这番话,昭帝顿悟了——老爹呀,大汉的操作系统快让你玩崩溃了,让我来装个360修复下,这是必须的系统维护嘛!于是不管他老子的在天之灵爽不爽了,立即废止了汉武帝那些劳民伤财的政策。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匡正母辈(也指女性上司丶阴柔之人)的弊端,不宜过于刚强。必坚守正道,以待时机成熟。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提出要长安君作人质才肯发兵。爱子心切的赵太后死活不肯。大臣们日跪夜跪软话硬话都说了,就差以死相谏了。

老太婆也被逼急了,顾不上太后形象放话说,“哪个敢再在我面前说要长安君去当人质,我就朝他脸上吐口水!!!”
双方僵持不下时,触龙求见。
这触龙是太后多年的男闺蜜,太后想好哇,来就来,看我喷不死你。

触龙远远看见太后吃着酸梅蓄口水,于是缓慢走,一边走一边开动脑筋。
到了太后面前,触龙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很久没来走动,我这心里头呀,老挂念您啦……"然后又问:“您胃口还好吧?饭量还行吧?我最近学了一套保健操BlaBla……"
如此东拉西扯一番,才可怜兮兮地望着太后:“我年纪大了,私下里最疼爱小儿子舒祺,可他读书不行,希望太后帮忙让他进宫当保安,乍说也是个铁饭碗呀。"
太后心道原来这么回事,当下应道:“包在我身上。你小儿子年龄多大了?"
触龙眼里泛出泪花:“十五岁啦,虽然还没到就业年龄⋯但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先托付给您我就是死也心安了。"
于是太后入套了:“你们男人也最疼小儿子?"
触龙笑:“比女人还疼。"
太后笑:“C说的?明明是女人更疼!"

触龙趁机拐山带水地巴拉了“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长远考虑"等道理,提醒太后“长安君地位很高,坐拥土地、珍宝无数,一旦太后百年,这一切都会被人夺走,应让他趁此机会为国立功,将来可以倚仗功业,立足不倒。"
太后终于意识到触龙这个老司机带着她绕圈呢,可这一回,道理她还是听进去了。
于是答应送长安君去当人质,换来了齐国的救兵。
一旦赵国被破,太后与长安君都不能生存,太后耽迷于儿女溺爱,以致心智蒙蔽,和中了盅似的。
注意注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蛊卦爻辞中的的父母代表的是乾父坤母,所以对于干母之蛊的理解,要特殊一点!乾就是理法,坤就是人性,你想想这孩子是母亲肚子里出来的,这女人成了母亲,一辈子心思就都在孩子身上了,所以母之蛊有天性使然。对于这种型号的蛊,我们只能求同存异,因势利导,否则的话……历代被“立嗣”问题牵累的大臣,下场都不太美观。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九三阳刚激进,匡正父辈之惑乱矫枉过正,虽然小有悔吝,但终无咎害。
唐高祖李渊有三个比较牛逼的儿子。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李世民、三儿子李元吉。
三个儿子与父亲一道打天下,论战功,应首推李世民。李渊却立建成为太子。因为建成常年在李渊身边,关系自然更亲些。
不过这李建成妒忌世民军功高,三番五次找碴想干掉世民。但下手又不够黑,几次都让世民逃出生天。
世民也不是省油的灯,知道哥哥容不下自己,就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建成与元吉。唐高祖虽然郁闷,也只能被迫让位给世民。

李世民即位之后,就是历史上的唐太宗,开创了为后世广为赞颂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杀掉太子与弟弟,骇人听闻,但贞观之治却合于正道、有利于庶民百姓,因此只是“小有悔”。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宽容父辈的积弊,不加匡正,必然出现悔恨。六四与初六无应,又对九三乘刚,处境不乐观,难有作为。
作为当代主人翁,对父辈的过失,一定不能继续下去,而要及时纠正。

六五:父之蛊,用誉。
年轻人常常会发现父辈一代的人,思想慢慢跟不上时代了,过去那套渐渐行不通了。能看到父辈的缺点,那是好事,证明人类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接下来怎么办?弥补父辈的过失,改正父辈的过错。态度要诚恳,言语要柔和,行事要智慧。以德匡正父辈之弊,是先要肯定先辈的功绩,不一杆子打翻,“远思祖宗之德,近盖父母之愆",此为正途。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上九处蛊卦之终,能够“奉命而不唯命,善上而不唯上",以天地良心为准则,为广大众生谋利益,这样就是“高尚其事”。
王守仁整治宁王判乱,经过35天的激战,俘虏了宁王,平息了战争。
然而,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武宗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

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势,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付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
守仁平叛不为事王侯求官禄,而是为黎民百姓谋和平求安稳,是“高尚其事"。

正经地总结一下:
蛊卦,从卦的结构上看,艮(卦性止)卦在外,巽(卦性入)在内。外表好象没有什么差异,而内部已经在潜移默化腐败溃烂。所以治理的是根植于内、尚未现形的灾害。蛊卦是“拨乱反正,改正弊端”的治乱之道,是一种“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积极智慧。
网友评论
是滴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