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最忆曾经养鸭时

作者: 临湖风 | 来源:发表于2022-04-14 15:41 被阅读0次

河边的杨柳吐出了新枝,檐口燕子呢喃细语,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呵,又到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时节,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儿时养鸭的情景。

“卖小鸡咧,卖小鸭咧——”商户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吆喝声带着浓重的外地方言,拉着悠长的声调传遍整个村庄。

母亲不买小鸡,因为每年家里的老母鸡都要孵一窝,小鸭要买来养的,通常买十来只。买回家后,母亲准备好一只干净的竹匾,上面铺了一层干稻草,把小鸭放在竹匾里养。一身茸茸的黄毛,一张扁平的小嘴,走起路来左摇右摆,很是讨人欢喜。每次来到竹匾前,我都要忍不住上前去摸一摸,母亲见状,总是提醒我动作温柔一些,她是怕我弄伤了它们。小鸭子吃着母亲喂的食物,慢慢长出了灰色的羽毛,等翅膀有些硬了,母亲就围赶着它们下河,让它们到河里自己去觅食。

鸭子一早出去觅食,到了傍晚如果没有回来,母亲只要临河一呼,鸭子都能听懂主人的召唤,便接二连三爬上河岸,大摇大摆,不紧不慢,向着鸭笼的方向归去。有时鸭子受到惊吓,不肯回来,急得母亲在河岸上团团转,此时只能动员全家出动,把鸭子一只只赶回来。有时个别鸭子跟随别家的鸭群,到别人家的鸭棚里过夜,母亲就向乡邻赔着笑,一家挨着一家找,直到找到为止。每次抓到鸭后,我跟在母亲身后,心里直抱怨鸭子不乖,我就用手指“笃笃笃”地叩鸭头表示惩戒,一本正经警告鸭子要长记性,下次记得自己回笼。

常言道:“鸡吃砻糠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鸭子无疑比鸡有福气,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家人就想尽各种办法给它们找食吃。大姐每次收工回来,就去房前屋后的泥地里翻土寻些活食,我放学后经常也跟着去打下手。见大姐手握铁锹,翻土后看到的蚯蚓,我像觅着了宝贝一样。到了夏天,我常光着脚跟父亲和二哥去河边的石缝里抓老墨虾、水晶虾、鳑鲏鱼、塘鳢鱼,还摸些螺蛳和蚬子回来。大哥水性好,擅长摸河蚌,每次回来,常是收获满满。家中的籼米时间放久了会出蛀虫,母亲不厌其烦地翻动陈米,把那些弓腰蠕动的米蛀虫一条条拣出来……鸭子特别喜欢吃这些活食,每次喂食,群鸭围在家人脚边伸长脖子,食物一扔到地上就你争我夺,抢到的意犹未尽还想多吃,没有抢到的嘎嘎高叫显出不满的情绪。

喂养了两个月左右,鸭子下蛋了!母亲每次去拣蛋,都是小心翼翼地把蛋放进一只装有砻糠的木桶中,母亲之所以这样保存,一是避免磕破,二是时间能放久。当鸭蛋积攒了相当的数量,母亲就把大部分蛋装进篮子,挎着篮进城去,走街穿巷,把蛋换成粮票,贴补家用。

母亲除了把大部分鸭蛋拿出去换粮票外,还会留一些,腌好一小甏咸鸭蛋,留存好了平时家里食用,再者因为江南民间有立夏吃咸蛋的习俗。

自从十年前老房子拆迁后,鸭子不养了,但是我经常会忆起那时美好的养鸭时光。

相关文章

  • 散文|最忆曾经养鸭时

    河边的杨柳吐出了新枝,檐口燕子呢喃细语,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呵,又到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时...

  • 散文‖江南忆_最忆是杭州

    杭州是我去过次数最多的城市! 去的多,一是因为近,二是向往去。一旦能得到亲近的机会,自然欣而往之。 每一次去杭,总...

  • 忆旧

    曾经共梦山花红,最忆那日登阳峰。 又值杜鹃阑珊时,枝摇不是当年风。

  • 最忆初中时

    ——我的老师们 初中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四位老师,语文王老师,数学丰老师(班主任),化学靳老...

  • 最忆山花烂漫时

    自从疫情爆发,我和孩子从大年初三到现在一个多月没出门,虽然最近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复工复产,疫情的控制也已经有了明显...

  • 最忆播种莳秧时

    傍晚,漫步乡间,看到马路边一片片秧田,凝望着眼前等待播种的景象,不由让我想起过往干农活的时光。 每年秋收过后,田里...

  • 养鸭

    张桑养了一大群鸭。 张桑的父辈传给他一块山地,山地下还有个水塘。这块山地荒芜了好多年,别人家的山地都是种柑橘种树苗...

  • 养鸭

    厂果园里养着一只花鸭,那个只鸭是国庆节去安徽皖北看望同事小陈的母亲时他们送的。当时送给我两只,谁知那天回到同事张厂...

  • 养鸭

    为了增加收入,当时农村除了养猪,家家户户还养鸡鸭。 鸡听话好养,只在家附近的空地里活动觅食,不会走远,晚上还能自己...

  • 散文||曾经

    岁月越悠远,不敢回头看。那曾经的人,曾经的水,曾经的山,曾经的风烟,也曾有过依依不舍的花前。 曾经年少时陪同妈妈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最忆曾经养鸭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wt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