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晚饭时,听母亲讲起她的往年日子。
母亲11岁那年,外公得了甲亢病,这种病会让人变得瘦弱无力,很容易饿。
家里共有三个孩子,她和两个小她好几岁的弟弟。在那个物质匮乏、家境贫穷的年代,面对外公这样的遭遇,作为最大的孩子,她不得不辍学。年纪轻轻,就开始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和家里的大人一样,做起各种繁重的苦力活儿——挑水、种田、种地、砍柴禾......
到了14岁,在那随后的几年,每年农历十一月,那是深冬的季节,村里的集体农活在这个时候总会休整一段时间。
乘着难得的农闲,母亲会跟着外公和一个表舅去山里背原木倒卖钱。他们只在兜里揣上几个生山芋和几个钱,带上水,总在某一天半上午从家里出发。沿着崎岖蜿蜒的小山路一直走,走到半下午的时候,才到达深山里的目的地。那里会有人卖原木,他们每人买上一根,根据原木的大小,价格在三到五元不等。母亲和外公身体瘦弱,一般会各挑一根小一点的,三元钱左右。表舅身强体壮,会挑一个大一点的,五元钱。
要等到天开始微微黑的时候,才开始往深山外背。那时,这种倒卖行为属于投机倒把,白天扛着一根原木往外走,很容易被人发现。一旦被拦截下来,扣下原木,丢了一个三、五元的,对当时极其贫困的家庭来说,将是损失惨重的事情。
母亲和外公、表舅稍作休息,从兜里掏出生山芋啃一啃。有时候运气好,还会看到卖饼的,就会花上几毛钱买几个吃,再喝点随身带的早已凉透了的水。
到了傍晚,他们便开始出发了。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山里的深冬季节更是寒气逼人。母亲只戴着一双薄薄的线手套,脚上穿着破旧的解放鞋,身上的衣服也不怎么厚实,就这样将原木扛在肩上,开始了漫长的征程。一路上,沿着来时的山路,借着月光,一步步地往回走。
母亲说:“我们时不时也会放下原木休息一会儿,但不敢停得太久,因为深夜里的冬天实在冷得刺骨,停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儿,身上的体温会很快下降,冻得可受不了啊!一不小心就会没了知觉。”
据母亲回忆,有一次,他们扛着原木往回走,走到一条废弃的铁路上时,突然发现有人在后面追着拦截他们。他们慌张地扛着原木跑起来,原木太重,根本经不起这样的猛跑。情急之下,外公让大家把原木赶紧扔到铁路坡子下的深草林子里,然后迅速藏了起来。追截的人追丢了他们,也就走了,这样才险中过关。
回程花的时间会因为扛着原木而更长,往往要走上一个整夜。到第二天蒙蒙亮的时候才到家,那时他们个个头上都已经结满了一层厚厚的白霜。
到家后,母亲简单洗漱一下,吃点东西,便倒头大睡。睡到近中午就起床,吃点午饭,便开始新一轮的“背原木行动”,就这样循环往复好几天。
“我们把背回的原木拿去卖钱,看原木的大小粗细,一根少一点能卖十五元,多一点可是能卖三、五十元的哩!”母亲说这句话时,眼里洋溢着温情的喜悦与满满的幸福;而此时,泪水却在我的眼里直打着转儿。
我听出了她那一代的苦楚,直面着生活的贫寒,却以无比的勇气与坚毅和外公一起撑起了这个家,而那时她年仅十几岁!
母亲的往事让我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当今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却为这焦虑,为那发愁,明明是幸福的日子,却被很多人活生生地过成了“受苦的磨难”。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忆苦思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一天可以过得扎实,活出平淡中的欢喜,只要我们真心愿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