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人的道德思想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无德则无才。
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好德育工作呢?笔者认为,德育贵在言传身教。
所为言传身教,就是说从事德育工作的人自己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他的语言和行动都要有值得别人学习和效仿的地方,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让别人学习到他的良好品德。
事实上,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中,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太明显了。
从一个人一出生开始,家庭就是他人生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及其家庭的其他成员往往就是他学习的一面镜子。一个人在知道学习的时候,效仿好象是他从娘胎里带来的一种最重要的学习技能,他的父母及其在他身边与他接触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行,往往就造就了他什么样的模样。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家庭走进了学校,从学校走向了社会,这种效仿的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削弱,随着他视野的开阔了,他效仿的功能和范围也随之扩大了。尤其是在学校,那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为关键的时期,老师就是他学习的最为重要的榜样。
在学校里,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德为先,德育是一切教育的统帅。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的德育工作确实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在以前、现在或者将来,也许我们还有不少教育工作者是把德育工作与传授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一样去对待的。
对那些教师来说,他们自己什么道理都懂,什么东西都会,所以他们在从事德育工作时,就象传授语文知识和做数学题一样,拿着一本政治书或者什么《德育》课本,照本选科。
在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也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到头来,学生还是以前那样的学生,学生说的还是他们以前那样的话,做出来的还是他们以前那样的事。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记住的那些政治条条和德育原理,好象不关他们教师的事,他们只是把那些政治条条和德育原理当着语文词汇或者数学公式一样让学生记下来而已,而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去效仿。这样的德育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德育工作的不足呢?
其实,我们回想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家庭和父母对自己思想品德的影响,就不难看出我们德育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了。那就是我们单单利用文化知识灌输的那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很不到位的。
我们这样认为,并不是说德育课的课堂教学不重要,而是要讲必须改进德育课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我们在进行德育课堂教学的时候,既要注意言传,更要注意身教,不要把言传与身教割裂开来。在进行言传的时候要注意言传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在身教的时候,不要光注意用别人的事例去叫别人怎么做,而更要注意自己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人,引导人。
言传好的方式方法多的是,有口头的,有书面的,有直观形象多媒体的等等。
就口头表达方面而言,除了我们教师拿一本政治书或者德育书在课堂上讲授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专题讨论、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个别谈心、典型发言等多种形式来配合教学。
就书面表达方式而言,我们可以运用已有的政治课本和《德育》教材;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学、科普等方面的书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果教师自己能够动手写一些德育方面的文章材料,让学生佩服你,那么对学生教育起来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就直观形象表达方式而言,我们可以建立黑板报、宣传栏和校园文学报,来营造班级和校园的文化氛围;可以播放现成的科教片和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影视片;可以组织参观学习;可以组织专题调查;可以深入社会,把公益活动当作必修课等等。通过这些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组织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而我们目前的德育课缺少或失衡的正是这些。
谈了言传,再说身教。
身教,一言以避之,那就是关键看教育者自己身体力行。
就这一条讲,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他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四个凡是”:凡是要求学生不要说的话,自己就一定不要去说;凡是要求学生不去做的事情,自己就一定不要去做。反过来,凡是要求学生一定学习说的话,自己就一定要坚持去说;凡是要求学生学着去做的事情,自己就一定要带头去做。
身教是教师与学生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一起接受教育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能够真正这样去做了,我相信我们德育教育的前景一定会大有改观。
广大教育界的同仁们,德育工作在学校是一项系统的繁琐的综合性的教育教学过程,他需要我们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协同配合开展,尤其是我们自己的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课堂上夸夸其谈说上一千句话,往往不如我们在与学生相处中所说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件事对学生的影响大,那么就让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高度重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吧!
德育贵在言传身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