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旧文,一篇产品助理的工作记录,分享下我是如何快速进入角色的。
作为新人,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执行我的直接领导—PM分派的任务,但我还会做一些领导没有说明的任务,或者这一阶段还没交给我的任务。想要别人注意到你,总要做点什么不是。
多是些写文档、画原型、找材料等简单重复的工作,看起来不新鲜,体现不了多高的技术水平,我也一度这样认为。然后,在最初的两个月里,经历了从「热情高涨思忖大展手脚」,到「因疲倦缺乏创造性而无法找到工作的意义和自己的价值」的转变,有时间静下来思考原因——流于表面的浮躁,缺乏思考的执行,又总是把自己放在错误的位置上去比较。于是,陷入一个怪圈: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由此产生的结果与预期不对等,滋生消极的工作态度,进而影响工作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需要做出改变。
主要做了三件事儿:思考、正确执行、沟通跟进。
一、明确认识,先想后做
深入去想,才可能触及真相。
关于需求设计,先有逻辑架构(整体),然后是主流程(聚焦核心任务),最后是分支细节(局部)。永远不要一上手就是琐碎的细节,这样会耽误时间且可能毫无成效。你理解的内容,你给出的方案只是暂时的,当你搞清楚问题的复杂性的时候,你就会自己推翻前有的论述。所以别着急,慢慢来。
乍一看到某个问题,你会觉得很简单,其实你并没有理解其复杂性。当你把问题搞清楚之后,又会发现真的很复杂,于是你就拿出一套复杂的方案来。实际上,你的工作只做了一半,大多数人也都会到此为止……。但是真正伟大的人还会继续向前,直至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深层次原因,然后再拿出一个优雅的、堪称完美的有效方案。 —— 蒂夫·乔布斯
这是训练你全局观念最好的时机,不要浪费。虽然你只是接到命令,完成某一处的细节,但这并不影响你去观察整个产品脉络,梳理业务逻辑。花点时间,理解问题,确保你不只是看到冰山一角。这样看似不相干的内容,会节省很多时间,对后续与研发的沟通也大有裨益。
设想你给出三个方案:
第一:解决核心诉求,流程却不是最优;
第二:解决核心诉求,流程优化,界面不友好;
第三:解决核心诉求,流程优化,界面友好。
现实情况是你可能只想到第一个,亦或者你想到了第二个,再牛逼些走到第三方案……都没关系,因为你在思考,别人也看得到你的努力。也许,你的领导只是期待你给出第一方案,但你却拿出更加优雅的解决办法,这不仅是获得肯定和重视,更重要的是你训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快速执行,预留缓冲期
idea开始很值钱,但只要不傻,别人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执行才是产品的生命力。
任务布置下来,基于第一阶段的深度思考,脑袋中已经有了若干解决方案,接下来是合理执行。
1. 对任务做拆分,具体到某一个分支流程,或某一个细节点
任何大任务都是若干小任务组成,第一阶段的思考让你对这个大任务的轮廓有一个概览,并对最终结果做出预期,保证在大方向上没有偏差。拆分细节点是为了在整个模块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做判断,通过确认优先级保证关键任务的完成质量。
2. 做个时间表,从开始日期到截止日期
三个指标:任务、时间点、产出物;一个附加变量:缓冲期。为每一个任务点分配相应的时间,这个需要自己估计需求周期,可能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估计不是很准确,没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越来越熟练。然后到具体的时间点,有哪些产出物,有比没有重要。为什么要有附加变量:缓冲期?一方面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很难预料会有哪些紧急情况,必须要有时间去应对不可知变化;另外,你的最终方案可能还需要修改,也需要时间。
3. 具体实施路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知道了要做什么,要怎么做,目标产出物是什么,需要抓紧时间实施。这个过程要求我们专注于当前正在做的事,屏蔽其他无关干扰。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同时更快的完成任务,以节省时间应对问题和思考其他方案。
三、沟通与跟进,及时修正
研发的心智模型与产品的概念模型是否匹配,取决于有效沟通是否畅达。
作为产品人员,我们设计的东西,肯定熟稔于心,然而技术人员,却不一定都是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实现的。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设计缺陷;二是实现水平限制,导致问题频发,不得已,只能回过头修改,甚至推翻重来,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本质上都是沟通不畅所致。
所以与其在事后相互推诿,不解决问题,倒不如我们产品人员时刻盯着开发进度,在任何一个节点保证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参与到产品设计和修改中。一方面,这种全流程的参与,使得每一个个体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提高所有人的参与感;另一方面,这种沟通的即时性可以帮助产品、UI、研发等快速修正每一个认证偏差,使得问题的解决时长越来越短,问题越来越少。看似沟通成本提高了,但整个产品周期缩短了。
给你一个提高沟通效率的方法清单:
1. 懂点技术、学点设计准没错
不要求我们多熟悉,起码的了解要有。研发与设计的入门知识,基本术语,诸如数据库、查询语言、基本框架、前端样式、设计软件、配色与元素表达等。
2. 说他们的语言,这样才能更亲近
每次都有这种感觉:回到家以后,不能说那些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因为家里的人,都用方言沟通。用他们的语言表达想法,沟通阻力会小很多。这个基于有一定的知识了解,都可以很快训练达成。
3. 同理心是关键,夸夸对方,不要带太多情绪
这比较难,因为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换位思考有利于发现分歧所在,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当冲突发生时,不要一上来就排斥,先冷静一会儿,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尽量减少负面情绪沟通。
首先要肯定他们工作的价值,可以这么说:
(研发)咱们这个产品目前已经积累了这么多用户,确实来之不易。我昨天跟XX公司有一个做技术的朋友聊天,顺带了说了一下咱们昨天遇到的问题,他说现在的技术基本上是可以解决的,我觉得还蛮有道理,然后我回去后又稍微做了一下改善,这样解决,你看怎么样:….。
(UI)我昨天看了你做的这两版设计,简直碉堡了,不过有一个小部分,可能是我之前没说清楚。中午咱们一块吃饭,完了之后再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调整调整,更适合我们的产品。
4. 勤快点,跑不断腿,也累不坏嘴
不要总等着别人来找你说,你应该主动出击。你能做到每天早上提前到公司,把你负责的模块都梳理一遍吗?把所有提测的页面从头到尾跑一遍,把发现的bug和需要优化的点记录下来吗?把昨天、前天已提交的bug,检查确认一遍是否已经完成吗?把UI提交的设计稿再看一遍,以便确认是否有误差吗?你能做到不把今天提出的问题解决就不下班回家吗?
是的,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新人时每天在做的,也会很累,但也很开心,因为每一天都在进步。
从现在开始,做一只有目标又勤快的小蜜蜂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