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复盘《写作之路怎么走?》,引起思考,计划日更写作3000字,每天必须写商业软文广告一篇,发简书、朋友圈,磨炼自己写作技能。
今日改稿三篇,写文2500字,写软文一篇,字数近600,完成写作字数计划。执行力度中等,白天学习任务没完成,晚上一定补出来,任务艰巨。
制定目标和具体计划,就要按时完成,养成良好习惯,如果能做到长期、稳定,且保质保量输入输出内容,未来预期收益可观!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晚上计划打乱,尝试公众号投稿,需要邮箱发送,摸索好长时间,总算发送成功,结果反馈内容有点乱,需要重新修改。
不过也算有学到东西,能顺利使用文档格式发送文件,之前用不上的东西,就没去关注,需要用时才现学,真真是耽误事啊!吃一堑长一智。这种现用现学的事情可能以后经常会有,目前正在摸索新东西,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一样一样来吧!不怕!
不怕!其实是在讲大话,内心烦躁地不行,有发牢骚说放弃,但仍然在不断尝试,同时又觉得自己有些方面还真笨,我想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每个人初次接触感受都差不多吧!
这是最考验一个人心态,抗挫折能力的时候,遇到困难就此罢手?还是越挫越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耐心、毅力,跨过去会再接再厉;止步不前,那么,以后凡是遇到挫折,就会胆怯放弃。两种选择最终结果会是截然相反。
再回头说说目标和计划这事,给写作定目标每天写3000字,就有了硬性规定的意思,有强制执行意味,把原本的无条件热爱写作,变成了一种强制性交换执行。
因为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所以每天会有意考核自己是否执行了计划,这就有了强迫感,让目标和计划变得没有当初设定时那么好。
定目标原本要起到的作用:
1.给自己一个压力。有明确目标,就不能混日子。但实际上,反而可能起反作用。听万维刚老师讲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为什么下雨天,出租车司机都会早回家?
按理说下雨天打车人多,司机应该趁机多赚钱,但据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反而早收工回家。因为司机给自己设定每天工作目标,比如每天挣500元,完不成不下班。平时难挣,下雨天很快就能完成目标,于是就收工早点回家休息。
这样做显然不合理,应该是下雨天打车人多,挣钱容易多干,平时少干,见机行事。目标反而限制了司机的灵活性。
这只是个段子,不一定真实,但反应出来的现象普遍存在。就如同写作定目标,每天计划写3000 字,如果我能轻松完成,那我会怎么做呢?会继续保持这样的势头,再多写一些文章吗?不会!
因为我知道当天任务完成了,就会放松休息,暂缓写作。我会把已有的想法、灵感、素材留着,等明天或者后天再写,确保每天都有3000字输出量,完成定下的目标。
这么做对自己不利,但这是目标管理的必然结果。更可怕的是,如果我今天没有感觉写不出来东西,完不成目标会产生严重挫败感,长期下去会对写作丧失热情。
2.目标的第二个作用,是跟踪工作进度。其实盯目标进度,没有实质意义,只是让自己的计划表看上去好看。你说完成了80%或者60%的进度,那和没完成没什么区别。
3.目标的作用三是评估自己,完成目标奖励,完不成惩罚。但写作有不确定性,要想写出精品,字词、语句都需要仔细斟酌,挑战语言精炼度而没按时完成任务,这难道有错?总不能逼着自己,故意写一些简单无意义的句子来凑数吧!
我感觉利用定目标管理写作本身就错了。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可以是一种自我激励,但目标不应该是管理手段。
同理计划也是一样,计划是头脑中抽象的东西,有太多假设,脱离实际。比如,我计划每天学习三课内容,结果昨天改稿子有灵感,一天改了三篇,课就没学成,想着晚上补,结果晚上投稿受阻,又研究了一下,时间就晚了,学习计划就没完成。
计划是根据过去所做的事,对当前形势的一些考虑而已,计划是提出问题,而不是提供解决方案。
真正具体到实际情况,目标和计划只是控制自我行为的手段,并不能帮助把事情做好。
写作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最新遇到的问题,灵活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甚至还必须得有一定创造力和随机性,不能只按计划行事。
反思我的写作目标与计划,鱼老师是写作赋能师,有他的专业性和合理存在性,学员要根据老师提供的五种写作思维,以及他在自媒体写作方面摸索出的经验,抓住那些当下准确、实时、可靠的情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目前要做的事儿。
密切观察老师提供的信息,哪些对自己来说真正有用,在有用的信息上要多发掘它的意义。相信自己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能发掘出信息的更多意义,依靠老师提供的五种写作思维,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写作计划和目标。
总结,制定目标与计划,只能作为一个努力方向,不要被具体内容限制,在实际情况中,灵活掌握,随时调整,趋利避害,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我是尹雪玲,希望你能喜欢我今天的分享!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