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文字

作者: 水馨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12:03 被阅读67次

    我再次手持村上春树的文字,伴着标注过喜欢的音乐,度过宁静的时光。在合上村上春树这本《眠》,我忽然想到村上先生作品的两位中国译者:林少华先生和施小炜先生。

    不得不说,从阅读习惯及文字表述方面,就翻译来说,倾向于林少华先生。施先生应该是在不断精进中,然而相较于林先生的语感和整体掌控,似乎还有欠火候。然而这本短篇小说《眠》中可以看出施先生的语感已经改观,或者可以说,走来走去,仿佛是:慢慢靠向林先生。

    所以很想读读其它译者翻译的村上先生,不知是什么味道?

    好友将带回台湾版的《边境,近境》,届时可欣赏对比一番。

    然则看《漫长的告别》中村上先生翻译日文版《漫长的告别》所写的后记,一位叫张苓的译者翻译,可以说,基本是无滋无味的翻译。似乎脱离了村上春树的语感和一种很重要的东西,他的文字的标志性。这篇后记基本没有这些,只是一篇译作,冠上谁的名字也可以的译作。

    由此,我觉得林少华先生的译作是成功的,贴近村上的文字的精髓。

    连续阅读同一作家几乎是同一题材的作品,有种美妙之感。虽然写作行进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心境写下游记也好,短篇小说也好。然而作为读者的我,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平静的情绪,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安慰。作为日常生活的安慰也好,作为某些情绪的安慰也罢。

    《边境近境》中,村上春树记录了来长春至内蒙的那段行程。旅途中火车车厢拥挤混乱,当时城市中脏乱差的奇境让他不敢再来中国了吧。他来中国是关于书写诺门罕战役。书写中对于侵略的描写客观而精细,让人心生敬意。

    村上春树的这本游记不如说是一本悲天悯人的抒发,知道自己的文字无法达到所谓“拯救”,但毕竟是自己能做且必须做的事。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是本非常精巧的小书,书中配有夫人在苏格兰及爱尔兰的旅拍。不过这本书可以称之为画册,内容非常少,但作为威士忌为主题的内容,怕是已经“足够”。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应该是第三次读了。村上先生事无巨细地描述着作为小说家的自己所经历的心路也好,生活也罢。以及,如果你想成为小说家需要具备什么。让人时不时有汗颜浮现:既然早已阅读过这样一本恳切之作,凤毛麟角却未得到,好歹扪心自问一下吧。

    《眠》和《电视人》是作者在写完《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之后,旅行告一段落期间写的短篇小说。那时对于写小说的语感有些僵硬,终于一气呵成写出,仿佛倾吐积蓄已久的东西。作者借助这两个短篇,得以成功返回小说家的跑道:“每当想起这两部作品,春天罗马街市的光景便会在我脑海里苏醒过来。人们大着嗓门比手画脚站着聊天,汽车转来转去寻找可以停车的空隙,鲜花店前满溢这艳丽的色彩。好啦,今后还得设法混下去,我想。”

    此时此刻,我正在边听歌边打下以上文字,感到一种宁静,由外部一点点流入心间。不过说到底,阅读的感受和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感受一样,是很私人的感触。同一件事同一部电影同一个人同一个场景,不同的人直面而感受到的,很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尽管如此,村上春树的文字依旧是必荐无疑的,想到作为读者的人会有不同观感,也是有趣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音乐与文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ggxctx.html